刀鋒下的愛 拒絕成為醫匠

2015-11-11   | 邱宜卿
針對自己拒絕成為只是協助開刀的醫匠,簡守信深信,醫師開刀,要成功下刀的決定得由感情來造就。(攝影者:林世欽,地點:慈濟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5/11/08)
「一個外科醫師跨行到演藝界而得到金鐘獎的肯定,創下醫療獎的記錄,這是從未想過的事。」從外科醫師跨足成為獲得金鐘獎的主持人,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幽默分享他在「醫療志業」職志合一的信願行。

2015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進入營期第二天,簡守信以外科醫師身分主持《大愛醫生館》節目,並且獲得金鐘獎的殊榮,而此次在營隊進行的過程中,也為海外歸來的家人分享他一路走來,堅持的行醫之路。

宣導衛教 醫療不只是治病

提及《大愛醫生館》,簡守信不諱言地說:「《大愛醫生館》的製作是以非常低成本進行的,不可思議每集製作成本僅有兩千元。」 最初製作節目,簡守信只是一個信念而生,因為面對醫療環境日益艱鉅,才有製作一個能結合醫療和人文的節目,向民眾傳達「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的想法。

簡守信分享在慈濟醫療的環境之中,從醫護人員的合心協力,到與病人家屬的互動中,都是成就他屢屢思考:「醫療不是只是生病、治病,應該要更多的衛教宣導。」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右二)與醫護同仁一起入經藏演繹《慈悲三昧水懺》。(攝影者:周士龍,地點:臺中慈濟醫院,日期:2012/08/21)


「曾經一位罹患下咽癌的病人,必須在脖子找血管,開刀切掉淋巴、血管、重建顏面,重建工作過程對病人實在是苦不堪言……」簡守信更進一步指出,這一類病症的病人,大部分是勞工階層,對病人的家屬也是金錢與精神的極盡折磨,所以如果能將醫療衛教防範未然,許許多的苦難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讓他堅守《大愛醫生館》。

情感造就 讓醫師感性下刀

「做醫生的,手很重要!」簡守信放了一段大醫王入經藏的影片與學員分享,入經藏比手語對他有很深的啟發,他說:「全世界醫療技術各人有所長,但在慈濟的醫療人文裡,我們醫生的手,是在其它地方沒看過的手,那是入經藏的手。」

「若能將宗教的情懷加入醫療,在搶救生命時,有一分感恩心、無常觀,就會有熱情,把病人從生死邊緣搶救回來。」簡守信堅定地說,曾經有一位孕婦難產,好不容易在臺中慈濟醫院順利生產後,小孩卻馬上面臨急救插管,令所有醫療人員極為不忍;後來又發現產婦的腎臟、脾臟都破裂,原來小孩在肚子中幫母親止住了血管,才救了媽媽的性命,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案例。

簡守信幽默風趣的分享方式,讓學員們不禁起立拍手,持續數分鐘不斷。(攝影者:林世欽,地點:慈濟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5/11/08)
「一個外科醫師,只知道開刀,那只是醫匠,醫師開刀,要成功下刀的決定得由感情來造就。」簡守信描述當初手術結束後,成功搶救母子生命過後,他心中有所感觸與體悟。

醫療人文 應該被強烈重視

除了分享《大愛醫生館》與手術室中的故事之外,簡守信特別提及慈濟大學的模擬手術,他認為那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的教育,不僅讓醫療人員一次又一次地在無語良師身上動刀學習,而在模擬手術之前也會對老師進行深入家訪。

透過到無語良師生前的家裡做家訪,藉此瞭解老師的故事及家人對老師的追思,簡院長說:「這是一種情感的轉移,未來他會在行醫的路上,刀鋒下會常帶感情,我認為失掉這一塊就不是良醫了。」

「感恩生命的次序,讓醫療人文,看不見的要被看見。」簡守信表示,他將會繼續精進帶領醫護人員貫徹信願行,也期許在場的海外慈濟志工能將愛帶回居住地,成為推動美善的一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邱宜卿 板橋報導 2015/11/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