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醫師 披白袍走半世紀

2015-11-20   | 陳世淵
從偏鄉部落到校園,從癌症篩檢到流感疫苗注射,李醫師服務社區的足跡遍及花蓮南區各鄉鎮,讓預防保健的推動更加完善。(攝影:張哲卿)
「阿公,早安!」在醫院裡,大家都習慣稱呼他--阿公,除了已是七十八歲的高齡之外,更重要的李森佳醫師對待每個人的態度,總是溫良而恭儉、從未發脾氣,親切的態度就像是家中的長輩。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李醫師的記憶力卻是越來越好,因為他從沒忘記投身醫療的初衷,並且在最需要的地方,持續且用心地服務病患。 更令人敬佩的是,就算罹患癌症第四期之後,也未曾改變這分初發心。

如今投身杏林超過半世紀的李醫師,分別在11月8日與12日,先後獲得花蓮縣醫師公會「優良醫師」,以及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行醫五十年」資深醫師的表揚和肯定。

捨得風範不為己

雖然沒有門診,擔任玉里慈濟醫院外科主治醫師的李森佳,仍會準時在八點前就來到醫院,從2008年開始,這樣的習慣就從未間斷。未接受癌症化療前,他甚至趕在七點之前就到醫院,為的是參加志工早會的視訊連線,從這分堅持之中,不難看出李醫師對自身的要求甚高。

而在醫療服務中,李森佳醫師總是謙虛說:「自己都沒幫到醫院甚麼忙。」其實,對玉里慈院來說,李醫師可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當年綜合醫院規範需有外科醫師執業,正當眾人苦無醫師支援時,李醫師放棄穩定的退休生活,再度披上白袍來到花東後山。甚至在兩年後,勸進了同為外科醫師的弟弟李晉三來到玉里慈院服務,讓外科門診和急診醫療更加的充實。
李森佳醫師(中)於醫師節當天,接受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五十年資深醫師獎」表揚。(影像提供:大愛電視台)


不只有外科門診,李醫師還承擔起每週四的居家往診服務,無論寒暑都可看見他與護理同仁、社工和志工,深入花蓮南區的各處偏鄉、部落,提供直接的醫療關懷與社會資源協助。另外,社區健康促進的服務工作,也能看見他用心的足跡。舉凡是校園、社區的流感疫苗注射,或者是社區癌症篩檢的醫師支援,李醫師總是一口答應、樂於承擔,讓偏鄉衛生醫療工作的推動,更加順利。

罹癌堅持初發心

令人感動還有李醫師「捨得」風範,在玉里服務的期間,李醫師已經默默地圓滿六位慈濟榮董,他笑著說:「來醫院幫忙還領薪水,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不用留太多錢,因為子女們都有很好的發展,過去家人沒有機會付出,我現在有這樣的因緣,就要把握機會付出。」李醫師在圓滿榮董的過程也同樣無私,不是用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太太、父母親,還有岳父、岳母的名義來捐獻。

自從發現肺腺癌第四期後,標靶藥物與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讓李醫師的體力已大不如前。但只要不住院,他總是一如往常的來到醫院,雖然治療後所產生的過敏反應會讓人全身奇癢難耐,又或者會虛弱的四肢癱軟,但李醫師總是靠著堅強的意志力與手抄經文的方式,一一克服身體上的不適,初估他罹癌期間手抄的心經或佛典,至少超過百本以上。

樂於分享復古情

李醫師不僅有著為偏鄉服務的愛,更樂於和同仁分享來自故鄉的農特產,讓醫院猶如一座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溫暖、溫馨。(攝影:朱立蘋)
李醫師親切的態度就像是家中的長輩,醫院同仁總喜歡親切的叫他一聲「阿公」。而張玉麟院長結束晨間門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辦公室向他說聲:「阿公,早安!」

此外,李醫師還有著樂於分享的習慣,例如:他喜歡將故鄉高雄所生產的農特產品,帶回醫院和大家分享,同仁桌上常常會收到李醫師所帶來的祝福。這種以身作則、關懷同仁的特質,是一種來自於長者的智慧,是在傳統農村中才能感受到的溫暖。

「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渡人。」這是張玉麟院長在李森佳醫師身上所看見經文的示現,當不少人都在汲汲營營於表象的名利時,李醫師那分清淨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再度感受到一份「復古」的醫療之愛與醫療價值,還有身為醫者的為病患服務初衷,更是最值得醫界後輩學習的典範。而在玉里慈院同仁的心中,李醫師不只是從醫半世紀的優良醫師,也是「醫療奉獻獎」的無冕得主了。

(文:陳世淵 玉里慈濟醫院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