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膚病苦 宛如一家人

2016-04-22   | 朱秀蓮
天氣放晴了,志工前往新北市十分附近,挨家挨戶邀約長者到人醫會駐點的成安宮看診。(攝影者:林世欽,地點:平溪,日期:2016/04/17)
假日總是遊人如織的平溪老街,雨不停歇,偶而還吹來陣陣寒風,街道上冷冷清清,空蕩蕩的觀光小火車駛過的車聲畫破山城的寧靜,但十多年來,北區人醫會定期到平溪區義診的熱情卻不曾稍減。

4月17日,慈濟北區人醫會第二隊的醫師、藥師、護理師、醫事人員以及社區志工近一百六十人,行在蜿蜒山路,一路綿綿細雨相隨,縱使天候不佳,仍然風雨無阻地分別自臺北慈濟醫院、臺北分會及北部地區,分乘大、小車輛陸續駛抵新北市平溪活動中心集結,準備義診、往診。

仁心仁術 愛在偏鄉

除了居家關懷和往診,怕住在嶺腳、菁桐山區要看診的老人家行動和交通不便,志工一車車把他們接過來駐點義診;也因地上濕滑,志工小心攙扶,務求安全來回護送。志工從嶺腳載來胡老太太,九十二歲的她有些重聽,志工靠近耳旁詢問:「你哪裡不舒服?要看哪一科?」初步確認她有眼睛視力模糊和骨頭痛的問題,志工提供她眼科還有中醫科和內科的選擇。「看那麼多科?」志工請她寬心:「不要緊,不用錢。」
臺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王嘉齊發現就診的老人家氣色不佳,仔細問診和聽診後,建議她到大醫院檢查。(攝影者:詹勳池,地點:平溪活動中心,日期:2016/04/17)


「阿嬤,你今天沒帶菜來喔,我們都在等你的菜。」一見到楊老太太進來,在茶軒區服務的志工杜忠昆就親切地跟她打招呼。「沒菜啦,最近都常常落雨,菜都種不起來。」每逢義診時,老人家總會帶來自種的青菜,義診給老人家小小的幫助,老人家就感到很溫馨,「不要緊,等一下我拿菜乾來賣你們。」杜忠昆怕志工回去不會烹調,他不僅幫忙阿嬤銷售,還順便傳授如何用菜乾做出好料理的「撇步」;這些來看診的「老菩薩」就像自家的長輩,能為他們多做一點事,都樂意至極。

緊接著到來的王老太太,志工在幫她量血壓時發現有偏低的情形,趕緊讓她多休息。為她看診的臺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王嘉齊醫師看老人家氣色不佳,仔細問診和聽診後研判她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建議她應該到大醫院檢查,惟恐她不了解身體的狀況,王醫師特地交代志工如何說明給家人了解。

由於老人家平時沒什麼胃口,今早也沒進食,顯得有些虛弱,志工趕緊沖泡淨斯穀粉給她飲用。「麻煩你們一大群人來幫忙我,謝謝啦!謝謝啦!」善良的老人家再三向志工表達感謝之意,志工則祝福她身體恢復健康,能夠「呷百二」。

病人眼中年輕有為,耐心聽病人述說的王醫師,從臺北慈院創始就跟著人醫會下鄉。以平溪為例,他發現此地弱勢居民為多,很多早期是礦工,年輕人多到外地謀生,老人家不僅經濟不好,健康上也有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卻往往因缺乏衛教,疏於治療。他不捨地表示,受限於場地和設備不能給長輩們更多協助,自己能做的就是多撥出時間常來義診。

「老人家常見的眼科毛病就是白內障和乾眼症。」平溪、三芝義診二地跑的眼科游建璋醫師提到他的看診經驗。「人醫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來到這裡感到特別親切,又能表達對鄉親的關懷。」老家在雙溪的他謙虛表示,每個月用半天時間參與服務,能夠有機會回饋偏鄉,是本分事絲毫不覺得辛苦。
鄺懷德醫師覺得在通訊不夠發達的山區,除了為長者送上牙刷、做口腔檢查之外,並提供衛教,盡一點點棉薄之力。(攝影者:高武男,地點:平溪活動中心,日期:2016/04/17)


無私奉獻 不分宗教

成長於天主教家庭,本身是基督徒的牙科鄺懷德醫師加入人醫會之前也曾參與其他團體的義診,愛心滿滿的她主動上網找到人醫會訊息,從去年二月開始為山城的鄉親服務。雖然信仰不同,但志工無私的付出,讓她選擇繼續留下來。

平日經常透過手機上網的鄺醫師,發現她所到之處是一個沒有網路訊號、手機不通的偏遠山區,居住其間的都是一些行動不便的獨居長者,「我們能做的,就是為他們送上牙刷、做口腔檢查並提供衛教。」雖然自己只能盡一點點棉薄之力,但她感受匯聚多人一點點的愛,就能夠形成大的力量,給社會溫暖。

鄺醫師也服膺上人慈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我們有福的人就走進去。」要為長者做更多,給他們更多關懷。

同樣也是上網搜尋自己找到人醫會來的護理師曾思瑩是第三次參與義診行列,前進到嶺腳。「阿嬤好可愛,雖然沒讀書不識字,但她自給自足,很不簡單。」親切的和居家關懷老人家互動,臨走時阿嬤像孫女般的擁抱她,讓她深感,「這條路是對的。」

加入人醫會超過十年,參與北區人醫會五年多的陳美慧護理師則和平溪老街上幾位超過八十歲的老人家有著深厚情誼。「很心疼,阿嬤的八個子女都往生了,她只能和孫女、小狗相依為命。」除了衛教指導,陳美慧也希望後續能做更多關心。

「每次來,都不知道這些關懷個案還(健)在否?」來自大同區的志工蘇欣吟二年來跟著義診的腳步到嶺腳關懷,一語道出偏鄉社區老人逐漸凋零的現象。當地里長,每週四會利用社區經營園圃所種出來的蔬菜為社區一百多位老人辦共餐,蘇欣吟欣然與會,發現除了義診或許還可以來做手語帶動唱。不管是醫師、護理師還是志工,每人心中念茲在茲,「我還可以再多做點什麼?」讓鄉親更歡樂、更健康。

偏鄉高齡長者居多,需要長期關懷,人醫會的義診、往診服務,無論是施者或受者都同感穩暖,濃濃的愛不斷撒播,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希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朱秀蓮 新北市平溪報導 2016/04/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