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髮店作道場 排解憂鬱心

2016-05-17   | 林儀茹
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常參與慈濟活動的蘇春,會利用工作之便,與客人分享慈濟事,也會傾聽客人的難事,藉此接引會眾參加慈濟。(攝影者:郭明娟,地點:蘇春美髮店,日期:2016/05/08)
「你們相信,我的美髮店每二個月的水費,只有四百多元嗎?」在前往浴佛的遊覽車上,從事美髮業的蘇春問著車上的大家;面對這個提問,人人心中都存著疑問。蘇春解釋後大家才明白,她並不是沒將客人的頭洗乾淨,而是將水回收來再沖馬桶或澆花,因而省下了不少水費。

浴佛專車 年年陪伴

5月8日是慈濟五十周年的浴佛活動,蘇春平時為客人服務時,都會找機會向客人說明浴佛的緣由,誠心邀約大家一起來參與。為人樂觀開朗的她,每逢慈濟舉辦大型活動,便會邀約一部遊覽車前往參加。

抵達浴佛活動現場,蘇春留意到有位老菩薩王連紹沒辦法久站,她就親自帶領著老菩薩來到座位區安住。九十二歲的王連紹老菩薩分享:「蘇春做人不錯,我們都很喜歡跟她來浴佛、念佛,蘇春和大家都很有緣,才能找來一部車的人來浴佛。」

一位和蘇春認識十幾年的客人張素慧說:「蘇春做人真的很好,剛開始我不知道她是慈濟委員,幾年前她跟我邀約浴佛、歲末圍爐、歲末祝福時,我才知道她是慈濟委員,她做人很熱心,也對慈濟很熱心,她是人人好呀!」

認識蘇春三十多年的老鄰居說:「蘇春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開朗,熱於助人。」樂於縮小自己的蘇春,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苦,用證嚴上人的法來自度度人,為自己寫下處處是好緣的人生劇本。

因果不昧 歡喜信受

樂於縮小自己的蘇春(左二),不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苦,用上人的法來自度度人,為自己寫下處處是好緣的人生劇本。(攝影者:蘇友祿,地點:臺南慈中,日期:2016/05/08)
年輕時的蘇春很重感情,以為結了婚就可以有個人依靠,怎知先生的事業並不順利,三十多年來總是藉酒消愁,又經常有外緣,讓蘇春曾經走上二次輕生之路。

為了讓三位子女不走偏,蘇春對子女的教育既兇且嚴格,因此築起了她與子女間的高牆。開始學習佛法後的蘇春,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她抱著甘願、歡喜及接受以及忍辱的心態,來面對這一切的不順遂。

一路窮苦過來的蘇春,有著俠女般的古道熱腸,處於七○年代的她,只要看見報紙報導哪裡有人需要救濟,她就節省自己的開銷去布施,甚至自己去醫院尋找需要救助的對象,自行對外募款,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師志己志 力行環保

蘇春於1990年皈依佛、法、僧後,1993年加入慈濟世界,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訪,當時師父的一句話,深深烙印在她心田:「垃圾若不分類,以後子孫會住在垃圾山,而且撿回收可以救人。」蘇春於是發願做環保,也擲筊向祖先詢問:「歷代的祖先們,我們來愛地球,不要再燒紙錢了,好不好?」馬上得到一個聖杯,環保回收之路就這樣做了二十多年,不曾間斷。

從十五歲做美髮至今已四十多年,經營美髮店的蘇春看見形形色色人物、看盡人生百態,曾有位會員跟她說:「老闆娘,我想從二樓跳下來。」蘇春就問她:「為什麼要從二樓跳下來?」會員答說:「我心情不好。」蘇春告訴她:「那妳等我一下,我心情也不好,我跟妳一起跳。」這位會員破涕為笑,經了解才知道這位會員因為先生天天買醉而想不開,蘇春藉機跟她分享師父的法及自己的故事,並將她接引到環保場,這位會員也參與了慈濟的見習課程。

慈濟人醫會醫師高以信,曾介紹一位憂鬱的病患來美髮店找蘇春,蘇春初見這位面色憔悴的婦人時,用同理心膚慰她,和她聊了二個多小時,蘇春向她分享著自己不以為意的苦,讓婦人感受到真誠的關懷,讓她發現自己的問題,好像有了轉圜的餘地。婦人在不瞭解慈濟這個團體的情況下,自己騎車到慈濟臺南靜思堂想多了解慈濟,蘇春也接引她一起做環保,透過分類讓婦人心開意解。

蘇春聽到上人開示要做環保,否則垃圾會破壞地球,於是在家設環保回收點,至今已二十幾年。(攝影者:郭明娟,地點:蘇春家,日期:2016/05/08)
蘇春白天、晚上都要忙美髮店的事情,她抓緊時間,利用早晨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也曾在晨間量血壓的活動裡,遇過一位因賭博債臺高築的會眾,放任自己的身體,天天保持血壓高達一百九十的狀態,蘇春邀約他來到環保站,並告訴他做環保沒煩惱,這位會眾聽下去了,持續到環保站付出。

人間道場 用心說法

美髮店是蘇春傳法的道場,曾辦過愛灑、做過環保、也賣過五穀粉,只要是可以幫助人類、地球、身體健康的好事,她都認真且親力親為地去付出,蘇春跟她的會員分享:「師父愛的是我們的一分善心,不是愛我們的錢。」

將功德款的用途跟會員說明白,讓捐的人歡喜,收的人也歡喜,蘇春與會眾有著好的互動,而結下一分善的好緣;此外,工作中不忘精進的蘇春,常常在美髮店裡播放著大愛臺,給客人一分正念和善念。

帶車功力一流的蘇春,只要先生不阻饒她出門,在慈濟大型活動中帶車,對她來說是當仁不讓的任務,她也樂於帶來歡樂給大家,與會眾結好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儀茹 臺南市安南區報導2016/05/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