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下 你我能做的事

2016-05-19   | 馬永珍 林惠珠 羅秀蓮
慈濟志工林宗雄(左)和楊兌磷,合作進行可顯示馬六甲七十八個環保點及十三個環保站路線圖的QR Code掃描圖。(攝影者:彭依翔,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6/05/07)
「如果我們留很多財產給孩子,但是地球毀壞了,那些錢財都變成廢紙……」慈濟志工楊兌磷和林宗雄手持一張印有QR Code的紙,站在環保地點展區的地圖前,向參訪的民眾解說環保的意義,以及經掃描的QR Code可顯示馬六甲環保點、環保站的位置路線圖。

5月8日的早晨,慈濟馬六甲分會內幼教走廊設置了環保布展,在走廊已湧入人潮,志工們把握三節合一的殊勝因緣,用心向來賓、大眾,介紹六個展區,也藉此推廣環保回收工作的重要。

環保地圖科技化

先介紹臺灣及馬六甲環保志業緣起,兩位塑膠人偶化身為「環保大使」歡迎大家,相當吸睛,大人小孩輪流與它們合照。

大眾撫摸著柔軟如絲的毛毯、衣服,志工介紹美觀實用的大愛感恩科技產品,是來自一瓶瓶被人隨手丟棄的塑膠瓶,讓很多人佩服這樣的發明與設計,尤其得知其中的毛毯在全球各地溫暖許多受災民眾,更是讚歎。

另一個吸引民眾的彩繪地球,寫著「地球發燒了」以及土埋場的各種資訊。參訪會眾走進模擬的土埋場,民眾們猶如處身在悶熱的垃圾堆中,看見各類物品需百年千年才會腐化,更能感受到人類的破壞力,當下即動手撿起物品學習分類!

而「環保十指口訣」更是深入人人的心腦中,無論大人、小孩皆朗朗上口:「瓶、瓶、罐、罐、紙、電、一、三、五、七。」孩子調皮地按燈看看各類展示品,大人則對某些是否可回收的物品感到混淆,向志工提出詢問。

「慈濟環保定點、常態性環保站」地圖上,慈濟志工楊兌磷和林宗雄向身邊的民眾解說環保的意義,以及印有QR Code的紙,讓大家掃描就可顯示馬六甲七十八個環保點及十三個環保站的位置及路線圖,方便大家做環保。

楊兌磷說,環保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但是回收物多又重,大多是年紀大的志工來承擔及搬運;QR Code只是起步,心中有更大的藍圖,「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承擔及做環保!」
布展啟發人人茹素愛地球,與萬物共生息,進而將環保分類從自身做起,落實在生活中。(攝影者:彭依翔,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6/05/08)


素食環保愛地球

「推廣素食 綠化地球」展區──敲響幸福的鐘,一起素素看,是志工黃雪芳和一群結交二十多年的朋友一起完成,啟發人人保護地球,與萬物共生息。在現場笑臉迎人的趙淑沁,雖然需要長時間站著不斷解說,但她卻樂在其中。因為協助環保布展,她閱讀很多有關環保的資料,更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尤其是素食。

因此,趙淑沁覺得有必要讓更多人一同來參與環保蔬食;自己也要慢慢改變飲食習慣,盡量多蔬果少肉類。但對一般民眾而言,不能一開始就用強硬的方式要求,所以宣導從方便素開始響應。

去年(2015年)參與《法譬如水》的吳巧思,經藏演繹期間開始茹素。可是演繹結束,在一次考試完畢和同學的慶功宴上,她經不起誘惑而吃烤肉,雖然當下有起慚愧心,可是信心不夠而無法堅持。參訪時志工邀她寫下茹素心願,她擔心不能把持住口欲而猶豫不決,然而志工不放棄,終於讓她和奶奶在「心素食儀」看板上填寫「一天一餐素食」,志工又再提醒說:「寫上就一定要做到喔!」讓她督促自己,從一天一餐素食開始。

環保從自身做起

現在的氣候異常,跟濫伐樹木、亂丟垃圾有關。來到環保布展,年輕的鍾嘉森、蔡松杰和李秋嫻,已開始感受父母多年做環保是件對的事。鍾嘉森十幾歲時,就看見父母在家裡做分類,但他卻不以為然,認為不要的東西丟掉就好,覺得分類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經參觀環保布展,志工解說後,他深刻體會保護地球,就要先從減少製造垃圾開始,他要跟父母一起做環保。

「以後垃圾會越來越多而無法清理,我們就會跟垃圾睡覺。」蔡松杰看到模擬的土埋場有感而發。因蔡媽媽都有參與慈濟環保活動,耳濡目染下的蔡松杰在宿舍都有分紙類、鐵罐、玻璃等,同學看到也會跟著做,他邀約身旁朋友一起響應做環保。
走入模擬的土埋場,民眾親自體驗,猶如身處在悶熱的垃圾堆中。(攝影者:彭依翔,地點:慈濟馬六甲分會,日期:2016/05/08)


進入模擬的土埋場體驗後,拿著一包物品走出來,再把它放進分類的回收桶裡,這動作讓李秋嫻感到很熟悉,因為媽媽在家做分類已有十年之久,家裡也都有放分類箱,當時她只是認為這樣看起來很整齊,並不知道原來資源分類是一門學問。常常看到人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垃圾時,就會用一把火燒了,那些火啊、煙啊,會導致地球的溫度上升,造成環境污染。李秋嫻覺得這環保知識活動,可以讓一家人來參觀及學習。

推環保落實生活

在新加坡工作的黃添(金水)帶著孩子來,希望多了解,以便可以把環保訊息帶回新加坡,落實在自己居住的組屋區和公司,藉由志工一站站的解說,他又再重新多繞一圈,仔細詢問環保布展的每一個環節。。

現在天氣異常炎熱,是人人不注重環保的原因。黃添(金水)認同只有減少浪費,不要亂砍樹、多素食,就能改善環境。他對大愛感恩科技能把別人用過、丟棄的垃圾,給予重生機會,化腐朽為神奇,變成一件件美觀耐用的物品,感到非常佩服,他說,真的是太棒了!

慈濟環保落實馬六甲二十年有餘,去年(2015年)政府強制民眾進行垃圾分類,但民眾的環保意識還得加強。馬六甲慈濟環保志工把大眾邀請「回家」來,透過布展,更全面了解慈濟、環保、及保護地球是自身可以做的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馬永珍、林惠珠、羅秀蓮 馬來西亞馬六甲報導 2016/05/0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