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供養 要讓上人放心

2016-06-06   | 蘇慧智 王鳳娥
花蓮慈濟志工雙手合十,歡喜地向上人請安,呈現合和互協的向心力。(攝影者:柏傳琦,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6/05/29)
「人人慈善勤深耕,社區營造樂高齡,希望校園傳人文,高牆送愛淨心靈,法隨入心願力行,生生世世隨師行。」這是2015年歲末祝福時,花蓮慈濟志工向證嚴上人如此發願。2016年5月29日正午時分,四百多位花蓮慈濟志工回到心靈的家――靜思精舍,與上人溫馨座談,真誠地邀請上人來評評分。

溫馨座談 七個和氣展成果

溫聲著座談中,花蓮七個和氣幹部分別上臺呈現社區經營的成果,首先由職志和氣簡東源分享:「週六、週日是最主要的勤務時間,包括打掃火葬場、送靈、護靈及週日的發放。」簡東源並請組隊員站起來,向社區志工們深深一鞠躬,感恩社區志工的包容與補位,做為最堅強的後盾。真誠的心意,獲得掌聲不斷,彼此相互尊重與感恩。

「職志和氣交棒給玉里和氣!」簡東源大聲說著。「玉里和氣歡喜接棒!」臺下一陣歡笑,接著由黃麗雲代表玉里和氣上臺分享。

玉里和氣經營「銀髮族福氣站」已有十一年的歷史,且和衛生局合辦「雲端血壓機血壓器」,讓在外工作的子女可以從雲端上了解父母的血壓狀況。另可賀的是,也成立了「銀髮組鼓隊」,透過打鼓的練習,不但可以讓長者手腦並用,還能抒發情緒。

黃麗雲透過簡報分享,一位蔡秀蓮阿嬤在三年前先生往生後,一直走不出來,由兒子帶來參加「銀髮組鼓隊」。參加兩年間,不僅自己娛樂,也到玉里長青養護所及老人館表演,漸漸走出傷痛。去年(2015年)底,兒子往生,讓她白髮人送黑髮人,幸有志工的陪伴而打開心房,很快地忘記了悲傷。黃麗雲說到此,已獲得全場志工的喝采。

吉安和氣分享多項的社區經營,如長者幸福共餐、中醫巡迴、社區樂齡學堂、部落以茶代酒等……活動琳瑯滿目,有溫情也有歡樂。另外亦設有社區關懷據點,志工定期舉辦靜思花道、認養竹筒、帶動促進健康操等……
溫馨座談的此刻,志工們分享社區經營的成果,真誠地邀請上人來評評分。(攝影者:柏傳琦,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6/05/29)


負責分享的鍾麗雅說明,五月社區及機構浴佛共舉辦了八場,其中在「門諾壽豐護理之家」浴佛的因緣是社工員黃芊嵐的牽線,她是畢業於慈濟大學的孩子,黃芊嵐說:「為了給老人家信仰的心靈慰藉,排除萬難也要請慈濟人來辦這場浴佛。」結果浴佛當天,阿公阿嬤都非常地開心和感動。

以誠與情 與好鄰居結緣

沈思彤代表國富和氣分享組隊共修的方向與目標--「以誠以情,分享美善」,她表示,人人扮演好角色,自然能禮敬上人,傳上人的法。「國富和氣以『全方位多功能』為目標,『在協力組隊中發掘人才』、『在活動共修中培養人才』及『深入經藏中留住人才』。」

近半年來的社區經營,包含:「與上人有約,以法來相會」;志工早會慈濟列車;參觀慈濟五十布展等……沈思彤感受到大家相互的善解、敬重與疼惜,凝聚了法親的情誼,「當法親被愛被疼惜時,就有正向的能量,會將美善分享出去,也有信心接引更多的會眾。」

國新和氣志工范壘上臺分享,談及與「減災希望工程」之一的佳民國小,長期以來建立很深的情誼,除了每週一的晨光教學,還包括靜思感恩茶會,師生一天存一元竹筒歲月,邀約參與歲末祝福、慈青舉辦的「幸福綠芽營」及與慈籃的交流等……用心將慈濟人文帶入校園內。

對於「慈濟好鄰居計畫」,范壘也分享:「我們先和家人溝通,家人也同意我們後續和孩子接觸,再繼續關心孩子。」這項帶動源自法務部矯正署花蓮看守所,邀請慈濟志工前往「少年觀護所」進行每週一下午二小時的靜思人文教育課程。

2015年11月起,志工進入少年觀護所做定期的關懷,與六十五名孩子有進一步的互動。關懷的個案中,小傑因為毆打母親被判保護管束,經過志工從中協調與關心,化解孩子心中的怨恨。母親節懇親會那天,藉由奉茶和獻花活動,小傑向母親親口道歉,母子當場相擁而泣。這段以誠與情連結「看守所--少年觀護所」的因緣,引起現場不小的共鳴。

范壘繼之闡述「慈濟好鄰居」計畫的目的是要讓志工關心周遭鄰居的孩子,成為大家眼中的「好鄰居」;也藉由慈濟志工善知識、好鄰居的關心,讓這些孩子們在大家的守護下,成為社區裡大家的「好鄰居」。

希望校園 建構心靈工程

從「深耕鄰里播善種」及「希望工程傳人文」兩項主題裡,福安和氣從去年(2015年)7月開始,與國風國中共同舉辦二十五項活動;平均一個月二次,將慈濟人文帶入校園,建立友善校園。

活動舉辦至今,已帶動一百八十位師生參與環保站體驗環保;邀請四百八十九位師生參訪靜思堂;還為老師舉辦茶道人文之旅,及有一百三十七位老師報名參與「品德教育研習營」……師生們都有很深的感受。

陳俐芬分享國風國中老師參與「品德教育研習營」的感動,其中王永龍老師說到:「平常我們的教育課程都是制式化,沒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周穎達老師則表示:「內心有很深的觸動,提醒自己莫忘初衷!要更用心教書。」而吳碧珠校長更以行動支持,參與新芽獎學金頒獎典禮、社區歲末祝福、浴佛典禮等等。

花蓮慈濟志工人人獻出竹筒,表達出很強的向心力,發願緊緊追隨上人,努力實踐上人的悲願,要讓上人放心。(攝影者:柏傳琦,地點:花蓮靜思精舍,日期:2016/05/29)
在5月27日所舉辦的「星光感恩會」上,三十位跆拳道的同學演繹「慈濟五十無量義」,讓全校一千七百多位師生一起瞭解,慈濟五十年來難行能行、慈悲濟世的歷程。志工在校園長期的經營,期待這不僅是「減災的希望工程」,更是「心靈的希望工程」。

以合供養 讓上人放心

社區經營分享結束,上人開示:「我從西部來,盤山過嶺,從遠遠的路來到花蓮,因緣俱足,慈濟的發祥地就在花蓮。」上人感受到因緣合和,於是落居在花蓮。

「眾多有心的人會合起來,就是一股力量。東部的慈濟人,粒粒的種子開始在發芽了,小樹長成大樹,菩提林已經林立了,開始開花結果。一生無量,向下紮根,向上茂盛。」上人提到,因為很忙,雖然很少和大家接觸,但了解大家都在為眾生付出,用愛寸寸鋪路,分分覺有情。

「監獄一星期就去三天,又去觀護所跟青少年相處、教育他們,讓他們的心念轉變過來;到監獄,讓他們改頭換面,出來再做好人,也是社會的一股清流。」上人用兩隻手掌比出一個「家」的屋頂,接著大拇指銜接,成一個「合」字,又放到左胸前問志工們是什麼?志工們異口同聲說:「心。」上人說:「就是合心,慈濟人啊!我們都是一家人,大家用合來供養師父,真歡喜!」

花蓮慈濟志工人人獻出竹筒,表達出旺盛的向心力,發願緊緊追隨上人,努力實踐上人的悲願,要讓上人放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蘇慧智、王鳳娥 花蓮報導 2016/05/2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