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掃照顧戶住家 他我得淨

2018-08-08   | 沈能情
基隆區培訓團隊陪伴培訓志工,為下肢癱瘓的關懷戶黃先生打掃環境並清理雜物,同時也藉由膚慰掃除黃先生的愁容。(攝影者:劉茂松,地點:基隆,日期:2018/08/05)

訪視是慈濟慈善志業的根本。基隆區培訓團隊把握周末時光,在8月5日由動員五十餘人來到崇法街,為下肢癱瘓的關懷戶黃先生打掃環境並清理雜物,不到二個小時的清理,就讓黃先生的家變得寬敞乾淨,掃除黃先生的愁容。

培訓居掃關懷 看見生命價值

五十八歲的黃先生多年前因為車禍脊椎受傷導致下肢癱瘓,將近十年多都以輪椅代步;2018年4月份乘輪椅外出時又遭機車撞擊,左大腿外側粉碎性骨折。接連的橫禍,讓他曾以自殺想結束餘生未果;原本申請居家服員幫忙整理家務,但後續因經費不足無法繼續,多年囤積的雜物塞滿房間,造成環境髒亂,讓志工們看了非常不捨。
志工們把握每個付出的當下,發揮生命成就慧命,不僅豐富了自我心靈風光,行善的大愛足跡,也如柔順的水般利澤眾生,生生不息。(攝影者:劉茂松,地點:基隆,日期:2018/08/05)


利用8月5日的委員培訓課,志工們來到黃先生家為他打掃清理住家。考量屋內空間狹小,志工詹玟倩把分配培訓委員分成二組,分別清理廚房、浴室;其餘志工則以人龍方式,將雜物一一地從房間內清出理,再集中在巷口的環保車上。井然有序的分工,不一會功夫,原本堆積著雜物的客廳、房間變得乾淨清爽。

一群汗流浹背的慈濟人圍著黃先生唱著祝福歌,他露出歡喜的笑容,雙手合十的說:「感恩每位師兄師姊的幫忙!」

分享生命故事 激勵人生鬥志

在打掃的過程中,穿著護具的培訓志工蔡杏枝,一直陪在關懷戶黃先生旁邊。原來她在7月參加義診時出車禍,導致胸骨閉鎖性骨折,醫生告知三個月內不能提重物、彎腰。雖然無法參與打掃,但她仍然把握因緣,現身說法自己的生命故事,期望她的生命故事能激發黃先生的生命的鬥志。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蔡杏枝表示自己曾經也是慈濟關懷戶,從小在父親酗酒與打罵的陰影下長大,結婚後原想可以擺脫原生家庭,找到人生的依靠及幸福,沒想到先生也是酗酒成性,長期語言暴力,讓她的人生不斷複製恐懼、傷痛,心靈的傷口不斷擴大。

2004年蔡杏枝情緒潰堤,當時也曾經有放棄生命的念頭,但卻顧慮三個年幼的孩子,不想讓他們落入與自己一樣的家庭惡性循環,因而停下退縮腳步。所幸慈濟志工開始介入關懷,讓她在工作之餘也加入志工行列,2018年更開始參與委員培訓,也從培訓訪視中見苦知之福,漸漸走出人生幽谷。

從對人生自怨自艾到充滿希望,生命翻轉生命的蔡杏枝感恩地說:「在培訓過程中,發現其實還有人比我更不好,我覺得現在的我是最棒的!」面對未來,蔡杏枝希望藉由自己的生命故事,激勵更多曾經徘徊在生命十字路口的人,勇敢撥開罩在生命中的烏雲,為生命注入陽光,照亮人生的大道。
曾經是慈濟關懷戶的培訓志工蔡杏枝(左一),以自己的生命故事現身說法,為黃先生注入生命的陽光。(攝影者:劉茂松,地點:基隆,日期:2018/08/05)


醫護展現慈心 只願守護弱勢

另外在培訓志工中,也有二位醫護人員參與這次的打掃行列,其中一位是慈濟人醫會的醫師羅大祐,多年來持續參加偏鄉義診不餘遺力,因為感到無法全方位的照顧偏鄉長者,所以希望藉由慈濟的團隊力量,了解全人、全家的照顧,因而加入志工培訓。

脫下白袍的大醫王,配合著團隊,一一地將大型家具及雜物搬運出去,在狹小悶熱的空間,身上的衣服不知濕過幾回。羅大祐謙虛地說:「我只是打掃團隊的一分子,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幫忙,雖然身體很累,但心裡卻平靜,好像一湖無風的池水洗滌過,獲得平靜。」

另一位護理師李慧玲也表示,自己在清洗廁所時,總將案家當成自己的親人,心裡只想給他一個舒服的居家環境。因此李慧玲拿著刷子,將馬桶從裡到外,刷得乾淨雪白,雖然滿身是汗水,但愉悅的笑容不需要過多言語,在付出的當下,看到了慈悲和快樂。

志工們把握每個付出的當下,發揮生命成就慧命,不僅豐富了自我心靈風光,行善的大愛足跡,也如柔順的水般利澤眾生,生生不息。【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沈能情 基隆市報導 2018/08/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