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愚公20年 移垃圾坡還救問題人物
2020-06-11 | 李盈寬他們所居住的社區,空氣新鮮,環境清幽,是人人稱羨的好地方。可惜的是,居民們貪圖方便,把不用的棉被、衣服、保利龍、樂器、碗盤、玻璃瓶、家具……隨手往邊坡下扔;甚至還有房子整修後的大型廢棄物,如水管、門板、馬桶,也是隨意傾倒在邊坡上。
一寸一寸 拾回美好家園
二、三十年前,姚海鵬和莊巧雲夫妻倆因為收聽廣播節目「慈濟世界」而發心行善。那時候,他們夫妻倆每天早上出門去送玉蘭花,開車的路上就收聽《慈濟世界》,有一天,妻子告訴他:「我們就在住家附近的大樹下做資源回收吧!」
姚海鵬把環保點設在邊坡旁的榕樹下,夫妻倆從自己做起,見到就撿也向左鄰右舍宣導,邀他們一起做環保,姚海鵬回憶,那時候大概是民國82年。
二十多年來,姚海鵬總是自己下到邊坡處彎腰撿拾,默默地、不辭辛勞地慢慢恢復它本來面貌,鄰居們受到感動,也不會再偷偷摸摸把不要的東西丢到山坡下了。
這些年來,姚海鵬無怨無悔、無所求的付出,解決了鄰居們多年的困擾,社區環境也煥然一新。如果有鄰居在整修房子,他就會提供大塑膠袋讓他們裝回收物。
守護善念 收穫美好結局
現年三十六歲的阿鎮(化名),在姚海鵬的帶動下,也加入了守護邊坡的行列。阿鎮患有精神障礙,以前曾經學過八家將,常常在夜裡練武,還會發出很大的吆喝聲,鄰居都很害怕。他的膀胱功能不好,尿急了,就直接在樹下方便,婦女看了非常嫌惡;加上他會跟人要錢去買香煙、檳榔,是社區裡的頭痛人物。
姚海鵬一念不忍,想到上人曾經示:「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試著用「父母的心」去接近阿鎮。
有一天,姚海鵬在住家附近遇到阿鎮,想到《維摩詰經》裡的經文:「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就上前問他:「半夜裡肚子餓,你最想吃什麼?」阿鎮回答:「麵!」姚海鵬爽快地說:「好!如果你每天來巷口的垃圾清運點,幫忙倒垃圾,我就請你吃麵。」
阿鎮做到了,垃圾車來的時候,他就站在巷口,幫忙長者倒垃圾,姚海鵬也實踐諾言。從此以後,只要做環保的時間一到,阿鎮就會來榕樹下幫忙;雖然他不會做分類,但是有力氣,尤其是在清理邊坡垃圾時可以幫忙搬運東西,分攤姚海鵬的辛勞。
「環保志工,孝順父母,照顧侄子,不跟大嫂吵架。修好自己的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至於阿鎮的習氣,姚海鵬不指責也不批評,反倒善巧地化作正向文字,一次又次教他背誦。
阿鎮把好觀念背入了心,行為竟也不一樣了。「現在的他把心安住在環保,成了環保志工,也改變了不好的習慣,成了社區之寶。鄰居都說是慈濟教他的呢!」姚海鵬開心地說。
2018年姚海鵬退休了,環保生活更精彩。除了週三、週日以外,每週做五天資源回收,下午四點左右,姚海鵬夫妻都會來到榕樹下,將鄰居送過來的回收物分類。
而這離臺北市最近的世外桃源,因爲環境保護做得好,自然生態也回來了,藍鵲、紫嘯鶇、五色鳥、烏秋、樹雀、斑鳩、老鷹、松鼠……都會來覓食甚至築巢。姚海鵬說,這是當初做環保時沒想到的附加價值。【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盈寬 臺北報導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