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藝術國寶 勾勒心中願景

2020-10-14   | 賴月紅
學員小楊觸摸「嬰兒枕」仿品,了解古物紋路及刻工細膩,很佩服古人睿智。(攝影者:戴龍泉,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期:2020/10/09)
在輔導員和志工的陪伴之下,台灣盲人重建院的學員們順利的上下樓、搭捷運、穿越馬路,雖然看不見,但他們很熟練的透過手杖和志工之間的肢體溝通,安穩地跨出每一步,步步向前,他們今天的目標是──國立故宮博物院。  
破繭伸觸角 堅韌迎幽谷
 
10月9日這一天,學員及家屬二十四位,和院內輔導員及志工一行,由重建院出發。他們乘坐公車、捷運搭配步行的方式前往,透過輔導員和志工陪伴引領,學員們依規劃的路線前進。搭公車刷悠遊卡對他們來說都不是問題,有些學員拿著白手杖探路,運用定向訓練,培養出行動自主的能力,雖然不快,但是踏實地一步步向前,準時抵達了今天的目的地。
 
一行人首先進入創意工坊,由院區撥放影片「故宮國寶總動員」,讓大家了解院內展覽的知名古物,像是翠玉白菜、嬰兒枕、玉辟邪、侍女俑、宗周鐘、游魚轉心瓶等等。接著分組解說,院內工作人員將影片中看到的古物仿品,一件件讓學員們用手觸摸,手握重量,並解釋構成材質、色澤及作法,還有摸到的紋路及雕刻的意涵,使學員能領悟到每件古物的長相。雖然沒辦法看見,但是透過聽講和觸感受文物精神價值,對他們來說都是難得的體驗。
 
學員小蔡(化名)因眼壓急速升高,雙眼全盲,他觸摸「嬰兒枕」仿品,感覺很冰滑,跟「肉形石」仿品粗面不同,觸碰當中,讓他能夠了解陶瓷與石器的差別。今天小蔡的父母也一起陪同出遊,「很久沒有和兒子一起出來玩,以前也比較少談心,希望兒子遭逢人生變故,能認同家裡的支撐,一起度過難關。」蔡媽媽雖然腳力不佳,也拿著雨傘當拐杖,一家三人相伴,看起來很溫馨。
 
學員們在創意工坊觸摸著一件件古物,都覺得很新奇。今年二十二歲的小萱(化名),畏光低視能,她覺得「游魚轉心瓶」很吸引人,內瓶可以轉動,外瓶鏤空處可以看到金魚游動,小萱一再把玩,愛不釋手。而學員小白(化名)則是對「鬥彩雞缸杯」很感興趣,希望下午去正館觀賞時,能接觸到真實的古物。
 
 
學員徐班長(圖左)與胞兄觸摸古物「宗周鐘」,導覽員解釋構成材質、色澤及作法,還有摸到的紋路及雕刻的意涵,使學員能領悟到每件古物的長相。(攝影者:戴龍泉,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期:2020/10/09)

無常擊不倒  樂觀心積極
 
結束創意工坊觸摸體驗後,時值中午,學員們步行到院內「富春居」用膳。學員大陳(化名),與妻子吳小姐感情深厚,時常看見太太牽著大陳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雖然大陳視力及聽力受損,卻障礙不了他積極求知的精神。職訓進入尾聲,11月即將考照,大陳卻神情自若,絲毫無畏懼。他說:「我經常研究人體結構及穴道經絡,請教老師如果遇到頭痛,或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如何去緩解,而不是只有紓解疲勞的按摩而已。」
 
「面對它,它就打敗不了你!」人生無常,大陳除了遭逢盲聾之外,兒子也因車禍往生。但他仍然勇敢面對人生殘酷的遭遇,樂觀進取,從科技職場上退休後,再培養第二專長,更積極為視力無法聚焦的女兒鋪路。生命的勇者不被擊敗,令人讚歎。
 
用膳後的職場「Q&A」諮詢,邀請到桃園視障按摩店老闆陳新育,來與學員、家屬一起溫馨座談,同時也邀請前幾屆學長小簡及家禎親臨現場分享職場經驗。「萬事起頭難,職場前半年挫折感最多。」陳老闆也勉勵學員,服務性質的行業,除了技術純熟外,還需要和客戶建立良好情誼,才能讓生意源源不絕。

 
輔導員、志工陪伴引領學員,學員持白手杖探路,運用定向訓練,培養出行動自主的能力。(攝影者:戴龍泉,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期:2020/10/09)
 

古物奇珍寶 收穫滿胸懷
 
「毛公鼎內的銘文最長,有五百個字,獸足三角鼎立,是一種食器。」導覽員詳細解說,學員們也專注聆聽,下午進行正館參觀,大夥們配戴導覽子母機後,由專業導覽員分組進行解說。
 
「接著來看唐朝第一大美女『侍女俑』,你們猜猜看這件作品是做什麼用途呢?是擺飾用嗎?」導覽員提出問題,學員們一時鴉雀無聲,大家紛紛思考思考這像人一樣高的物件,作用為何呢?導覽員這才公布答案:「是以前皇帝駕崩後,用來做陪葬用。」透過問答,讓學員們能夠更進一步思考,理解文物的樣貌。
 
連續導覽了好幾件古物,像是小萱喜愛的「瓶中瓶」,小白喜歡的「鬥彩雞缸杯」,還有慈悲與智慧的宗教雕刻,釋迦牟尼佛及觀世音菩薩青銅尊像。每件作品不論材質與工法各有巧妙,都是藝術無價之寶。學員徐班長說:「我要是擁有一件古物,就不枉此生了,應該去當考古學家,挖寶物去。」大家哈哈大笑。
 
參觀完後,學員們也一起去選購紀念品,有的買了「翠玉白菜」吊飾、「轉心瓶」削鉛筆機、「犧尊」布偶或「肉形石」吊飾等,替今天的旅程留下紀念。活動尾聲,大家在故宮博物院前大合照,拍下句點。
 
即便歸程伴著綿綿細雨,大家內心仍然相當滿足。來到故宮走這一遭,用聽的、用觸摸的、用感受的,滿滿的收穫,會是他們往後就業的豐沛養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賴月紅 新北報導 2020/10/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