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兒做環保 發現幸福很簡單

2020-12-28   | 廖月鳳
陳惠華每天為宜蘭南門靜思堂興建工程的工地菩薩準備素食午餐,讓他們愛上素食而且吃得營養均衡。(攝影者:廖月鳳,地點:慈濟宜蘭南門園區,日期:2020/10/25)
人生八苦,以病苦最苦,如果一個家庭爸爸和女兒同時受病苦,那麼最苦的會是誰呢?慈濟志工陳惠華就經歷過同時需要照顧患有憂鬱症的先生和思覺失調症的女兒,但她不說苦,卻說幸運。

無常扣門 幸福消失
 
宜蘭慈濟志工陳惠華是一位顧尪、顧囝的賢淑女人,顧家之餘,她還是一位稱職的保母,先生莊盧達任職中油公司,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夫妻靠雙手打拼,建立了美滿的家庭,和三個兒女無憂無慮的過著平凡又幸福的日子,曾經他們以為這樣的日子可以長長久久。
 
沒想到,好景不常,二女兒乃瑄升上國二時被同學以語言欺凌,甚至受到肢體攻擊,導致心理嚴重創傷,精神狀況出現異樣甚至行為反常,情緒躁動不安,醫生診斷她罹患思覺失調症。沒出過遠門的她,竟獨自離家出走跑到桃園,自己也無法解釋這樣的行為。
 
無常來得悄無聲息,又接二連三。女兒精神受創,先生莊盧達的人生陷入低潮,鬱鬱寡歡;不料,陳惠華平日積攢支出跟的互助會,正盤算著等到「尾會」可以還清房子貸款,卻驚聞「會頭」冒用人頭標下所有的會,捲款跑了。
 
錢要不回來,沒有辦法支付房貸的本息,三個孩子都還小,只有賣掉房子以免生活陷入困境,為了還債他們只能賣掉遮風避雨的家,先生莊盧達禁不起這一連串的變故,也罹患了憂鬱症。搬離「起家厝」的那一天,幸福也跟著搬走了,笑聲不再出現在這個家庭。
 
莊乃瑄罹病後,陳惠華、莊盧達夫妻因為陪伴女兒做環保,進而接連受證慈誠、委員。(攝影者:廖月鳳,地點:宜蘭嵐峰路環保站,日期:2020/10/25)

投入環保 整理人生
 
家裡一下子倒了二個人,照顧的重擔落在陳惠華肩上,她別無選擇,告訴自己:「我如果不堅強起來,這個家會倒下去,」硬是在心裏撐起表面的堅強。
 
沒有辦法正常上課,乃瑄只好休學在家,媽媽為她報名社區大學的書法班,希望女兒在揮毫的靜默中穩住情緖。
 
「不如帶女兒到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來讓乃瑄可以重新接擉人群;二來環保站的人不會欺侮她的。」有一天,一位慈濟志工到加油站加油,和莊盧達聊了起來,莊盧達向他透露女兒生病後,承受的壓力讓自己不知所措,志工建議他帶女兒去做環保。
 
莊盧達將這位志工的話聽了進去,「既然對女兒的病已經無計可施了,那麼就試試看,說不定會有絕處逢生的機會。」
 
她開始陪著女兒,每週一次到嵐峰路環保站做分類。在環保站,志工羅長春會主動找話題和乃瑄寒暄;許國基也會找機會問她回收分類的方法;志工們總是「左一聲乃瑄好棒!」;「右一句乃瑄好厲害!」乃瑄覺得自己被重視了。
 
從計劃興建靜思堂開始,宜蘭志工就開始為工程做前置準備,園區內由宜蘭區各組隊認領維護,定期修剪雜草,莊盧達(右一)也投入除草任務。(攝影者:廖月鳳,地點:慈濟宜蘭南門園區,日期:2020/06/17)

找回價值 重塑幸福
 
感受到被重視,乃瑄很喜歡到環保站,只要時間快到了,就會提醒爸爸要去做環保了。漸漸的,莊盧達發現女兒真的不一樣了,生活也變得積極了,環保站塑膠類製品多,種類相近不容易分辨,乃瑄會自己上網查,漸漸大家發現她懂得比資深的志工還要多,只要不知道怎麼分類,就直接請教她,自然而然地乃瑄被賦予「環保站班長」的尊稱。
 
莊盧達為了生病的女兒而接近環保、了解慈濟,進而受證慈誠。後來,因為爸爸無法再陪女兒到環保站,陪伴的任務轉由媽媽接手,陳惠華緊跟著也投入慈濟志業受證委員。
 
兩夫妻積極投入慈濟志業,感受付出的歡喜,而乃瑄也已經恢復到完全可以自理生活。一家人齊心打拚,重新擁有遮風避雨的新家,一路辛苦地走來,陳惠華發現,只要願意將心門打開,只要願意走入人群,只要願意做利益他人的事,必能得到善因緣的回報。
 
「幸與不幸只在一線之隔,端看你怎麼走,我很幸運,走入慈濟。」知足最大富,安穩最大樂,進入慈濟讓他們面對困難挑戰能夠不埋怨、而且歡喜接受。回首來時路,陳惠華說:「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廖月鳳 宜蘭報導 2020/12/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