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梯海外精神研習會開營 喜迎新、馬志工回家

2023-06-19   | 陳思妤、朱秀蓮
精舍德宣師父以「六和敬」,傳授如何顯出慈濟人文的「宗教接待人文」。(攝影者:孫保源,地點:朱秀蓮,日期:2023/06/15)
闊別三年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終於復辦,讓在海外已完成培訓課程,成功推薦受證的志工回到「心靈的故鄉」圓滿讓上人親自授證的夢。
 
歡迎回家 安住心齊精進
 
始於2005年的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因突如其來、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停辦了三年。隨著疫情流感化,各國放寬邊境管制,海外慈濟人終於可以踏上回歸心靈故鄉的「尋根之旅」。
        
「歡迎!歡迎大家回來!」2023年6月15日,第一梯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619位學員,抵達花蓮。迎接學員的,有花蓮涼爽的和風、甜美的空氣,還有已等在同心圓餐廳通往花蓮靜思堂廊道上的八位營隊指導師父——德寧師父、德勘師父、德勷師父、德淵師父、德諦師父、德瑝師父、德淯師父、德傑師父及隊輔等,近一比一的人數,將全程陪伴學員研習。親切如家人般的問候。
 
「我們終於回家了!」從昨日下機後,緊湊的行程幾乎一刻不得閒,此刻,海外學員有一種回家的溫暖湧上心頭。

 
終於回到心靈的故鄉,開營活動中,個個法喜充滿。(攝影者:張進和,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3/06/15)


安住願力 智深志固
 
「雖然這幾年大家可以透過科技,連線上課,精進不懈怠,但是相信還是希望回到心靈的故鄉,向上人取經、向師父求法……」下午二點,穿著「藍天白雲」制服的學員,莊嚴地入座講經堂。在司儀李璧秀宣布下,睽違已久的營隊,隆重開營。
 
研習會第一堂課「宗教接待人文」是由德宣師父為學員授課,講解慈濟人的「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身和同住」是指慈濟制服,不同場合和活動就應該穿適合的制服。德宣師父舉例——「比如在做接待事務必穿旗袍,也要注意不佩戴鮮色的包包或口罩。」;在食的人文禮儀,則提醒,進食間勿嬉鬧、勿站食、邊走邊食,「進食也是修行。」;「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慈濟人要時時雅言「上人說即使是說輕鬆的話也要雅言,不要口說惡言。」
 
「一日慈濟人,終身慈濟人。」德宣師父鼓勵大家「以口中引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希望在各自的道場,因為有你得以人間菩薩招生,所以有活動就要主動參與,這樣才有成長。就如上人在去年歲末祝福開示,慈濟人用生命走入慧命。」最後,期許學員謹記《法華經》的經文「安住願力,智深志固」。

 
新加坡學員潘佩汶在社區承擔活動組,會有接待法師和貴賓的機緣,她覺得德宣師父的指導,對接待時應注意的禮儀及籌備、規劃很有幫助。(攝影者:張進和,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3/06/15)


以手引千眼 以行引千手
 
在同為慈濟人的媽媽及阿姨祝福下,家住雪隆的學員潘佩汶,早於2010年就跟著媽媽走入環保站。大學時也有慈青朋友邀約她,但正式成為慈濟人卻是在到新加坡工作後,才於2020年完成培訓、受證;卻又因疫情,遲至如今才第一次來到花蓮,心裡充滿感動。
 
「覺得這一趟旅程,聚集那麼多人在這裡一起學習,非常的開心。」潘佩汶在社區承擔活動組,常會有接待法師和貴賓的機緣,因此德宣師父的指導對接待時應注意的禮儀及籌備、規劃很有幫助的,她深感獲益良多。
  「我真的非常認同德宣師父的開示,因為我從一個不認識慈濟的普通人,到非常積極參與慈濟的活動,就是被慈濟的團體之美吸引進來的。」2018年曾跟著實業家來臺灣參加營隊的何子淵,對慈濟的歲末祝福和三節合一浴佛的莊嚴有紀律心嚮往之,期許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慈濟的一分子,一起以六和敬同行於菩薩道上。

 
馬來西亞學員何子淵(左一)要用德宣師父的慈示:「以口中引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做好本分事,人間菩薩大招生。(攝影者:何維美,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23/06/15)


即便是身為業務經理,何子淵仍在忙碌中經常利用週末假日,到人文學校教孩子們靜思語。德宣師父提到的「以口中引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讓他聯想到「上人時常說,只要我們能接引五百位菩薩進來慈濟發心立願,就有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來祥和社會、保護地球。」他自勉做好本分事,人間菩薩大招生。
 
為期五天(6/15至6/19)的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課程豐富,祝福學員都能帶著滿滿的收穫,將營隊主題「守志奉道傳承法脈、弘法利生弘揚宗門。」落實在自己的國度,將慈濟大愛鋪滿新加坡、馬來西亞。【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思妤、朱秀蓮 花蓮報導 2023/06/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