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臨共同險境 原來都是忘了共善之必要
2023-08-03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薩克斯在演說一開始就表示,非常高興能夠在此遇到既慈悲又擁有智慧的朋友,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全球現在所面臨的貧窮與環境永續發展難題。他認為世界當前的錯誤思維和心態,必須做出修正;並提出應從中西最珍貴的傳統價值,找尋解方,他提出ABC三位典範。A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我們應向他學習,從理性中明辨是非,勇敢做出善的抉擇;B是印度佛陀(Buddha),我們要向佛陀學習,保有慈悲的本懷,讓苦難循環終結;C指的是孔子(Confuciu),我們應學習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德觀,如能向這三位典範看齊,世界的問題一定可以獲得解決。
以為競爭是理所當然
然而現實卻是,西方世界從16世紀起,逐步正當化且合理化「競爭」的價值,導致戰爭與貧窮不斷。薩克斯認為,這樣的錯誤價值觀,一定要重新修正。身為國際知名發展經濟學者,擔任過三任聯合國秘書長高級顧問,他指出,正當全球急於思考如何從各領域,推動永續發展時,聯合國193個會員國裡,只有五個會員國無法訂立「永續發展」的行動計畫,這五個國家,分別是深陷戰亂的南蘇丹、葉門、緬甸,還有貧窮的海地,以及美國。身為美國人,他坦言,必須認清美國的思維,其實並不存在永續發展的概念。
薩克斯表示甚至連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對於永續發展的計算,也不夠踏實。目前許多貧窮人口,無法仰賴自己政府提供幫助,他們需要其他國家援助。他指出,縮短貧富差異,其實只需要簡單算數,並不困難。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卻沒有去進行這種簡單的算術,他舉例,當尼日政府向IMF尋求電力協助,卻以「你們不要花錢買了你們買不起的東西」遭到回絕。對於這些國家的援助預算,美國也總以「時機不對」來回絕。
區域和平結合之必要
然而面對當前世界處境,薩克斯認為,各國必須超越國家層級,進行的區域性的合作,但一定要以和平為前提。他建議亞太地區國家彼此互相連結,因為這區域國家自身的資源,如果能彼此互通,只要不淪為戰場,資源絕對不會匱乏。
薩克斯也從1992年開始細數,美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三方在北約問題上的歷史脈絡。他也回溯二戰時期,蘇聯如何從奧地利撤軍的歷史,宣布中立的奧地利,至今保有了它的高度繁榮與發展,但這些,在當今都成了,被歷史遺忘的篇章。
當前的西方已經偏離正道了,薩克斯強調,此刻迫切需要共善的思維。他認為,如果要解決人類苦難,需要佛教利他的思想與價值來做支撐。
薩克斯演說之後,另有三段精彩與談。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分享中國傳統王道思維,希望補足西方永續發展的不足之處。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則提出共創氣候俱樂部的概念,作為能源永續發展合作的建議。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更進一步以慈濟志業體在全球128國家所投入的慈善事業,回應薩克斯的呼籲,並以慈濟人如何在證嚴上人帶領下,在許多危難中,化身為傳遞愛的天使,透過利他,實踐自我,創造文明的和睦。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在開幕致詞時,推崇薩克斯對永續發展的貢獻,更期盼能在「共善、共責」原則下,追求人類的永續發展。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臺北報導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