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轉心輪 美麗新人生

2010-11-13   | 呂媛菁 林淑緞
環保志工賴宥霖﹝左﹞帶著三歲的兒子蔡承昕﹝中﹞幾乎每天都來后里環保教育站報到,能分辨塑膠還是寶特瓶,是垃圾還是可用資源,看到瓶子裡面有剩餘的飲料,他還會自動將它倒乾淨後,然後再用小小的腳丫子將它踩扁。(攝影者:江金連 2010/11/12)
【證嚴上人行腳行程:石岡、東勢、卓蘭、后里、台中市】
證嚴上人中區環保感恩之旅,第三天(11/12)上午走訪石岡、東勢、卓蘭、后里環保站,下午又風塵僕僕趕往台中市內文芳香、向上、錦志三個環保站,社區志工無不把握機會親近上人,而上人也感恩志工彎腰付出,為保護地球盡心力。

小動作大分類  細節成就完美

晨風徐徐吹來,增添了幾分涼意,位於台中縣豐勢路邊佔地逾百坪的石岡環保站,數十位志工正忙著動手分類,撿拾可回收的資源。

「這畫筆是沒水了,還是沒用過的?」「沒看過,很特別!」上人好奇邊詢問邊看著邱瓊誼母子用鉗子把彩色筆的筆芯夾出來,放在小桶裡,另將塑膠筆身放到另一個桶裡。「夾掉筆芯的塑膠筆身,才可以回收賣錢。」邱瓊誼解釋。看到志工為了讓垃圾變黃金,不嫌麻煩地一枝一枝地挑出無用的筆芯,隨師的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直說:「分類得這麼細,太感動了!」

(上圖)八十六歲的江李鄉,是石岡環保站內最年長的志工,充分把握時間做環保,分秒不空過。(下圖)台中市鎮平國小二年三班的學生,拿著自行製作的靜思好話卡片,等在路旁,要親手送給上人。(攝影者:江金連 2010/11/12)
八十六歲的江李鄉,是環保站內最年長的志工,每天不只在住家附近撿拾瓶瓶罐罐,也會步行十多分鐘,來到環保站跟著師兄師姊分類。即使跟著媳婦外出遊玩,也帶著兩個空麻布袋,一到風景名勝區,當大家忙著欣賞美景,她卻是忙著撿拾被丟在路邊的寶特瓶。

和江李鄉一起拆解的志工打趣地說:「阿嬤連去洗個頭,都可以沿路做回收,實在是很了不起。」

前陣子腳受傷,住院兩個月的江李鄉,住院中仍然掛念著資源回收的工作,待身體稍微恢復後,就馬上前往環保站報到。看著李玉鄉傾全身之力,將寶特瓶壓扁,雖然是簡單的動作,但她卻是費了一番的功夫。

看到老菩薩們身體不好、行動不便仍來做環保,充分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上人稱讚老菩薩的用心。

除了老菩薩們,社區鄰里的愛,也讓環保站像家一樣的溫暖。每逢週六大型的回收日,早上十點,工廠開在環保站附近的老闆娘連鳳珠,一定準時載來熱騰騰的鹹稀飯、湯麵……慰勞辛苦的環保志工,五、六年來從不間斷。工作忙碌的她,雖然無法前來幫忙,也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用行動表達護持。她說:「我怕她們餓,吃飽了才有體力繼續做。」注重環保的她,買菜提菜籃,少用塑膠袋…..以身作則,帶動全家以具體行動護地球。

為了鼓勵人人珍惜資源,上人在開示時,特別以手上的麥克風為例,麥克風如果損壞了,直接丟到垃圾桶,就變成是垃圾,但若把它拆解分類,就能再製成其他原料重新利用,這就是「惜福」,上人說,「俗諺『一粒米,二十四點汗』,物質得之不易,不要隨意浪費,環保回收不是撿垃圾,而是將垃圾變成可用資源,循環再利用!」

揮別疾病陰霾  迎向燦爛陽光

經過十多分鐘車程,上人來到位於河堤邊三角地帶的東勢環保站,雖然僅有五十八坪的空間,卻是個護心、護大地的輕安居。環保站旁兩棵樹左右屹立著,兩邊牆面布滿山水圖案,畫上面書寫著勵志靜思語,鼓舞著守護大地的地球公民。

九二一大地震後,十年來一直承擔環保幹事的李前英,手指著「放下身段做環保,做得歡喜是修行」的牆面,向上人介紹道:「這些都是一位國中美術老師用掃帚畫的!環保與山水息息相關,時時提醒我們,敬天愛地護地球。」

環保不僅照顧大乾坤,也照顧人的小乾坤。「如果沒有機會來到環保站,我想現在的我應該已經罹患憂鬱症了……」高齡七十二歲的劉秋妹,要照顧四十八歲患有憂鬱症的女兒,隨著女兒的病情時好時壞,她的心情也隨之起伏不定。

情緒低落的劉秋妹,選擇走出家門,來到環保站揮汗付出,也獲得歡喜。她說:「在家裏沒人可以說話,但在這裡覺得自己還有用。」找到人生價值的劉秋妹,看到上人前來,遞上一封親筆函,表達自己的感恩,上人也鼓勵她,要將女兒也帶來一起做環保。

另一位志工徐秀琴,結婚三天後癲癇發作,多年來病痛纏身,去年先生罹患癌症,多舛的命運,家庭經濟的壓力,逼得她喘不過氣來,逐漸憂鬱成疾,雖然每個月只領取八千元的殘障津貼,但她省吃儉用,偶而靠些鄰人接濟,清苦過日。

來到了環保站,跟著大家一起付出,讓徐秀琴注意力慢慢轉移,情緒也較為緩和,她說:「來到這裡以後,明顯感到自己的人生觀正在改變,也變得愛笑開朗多了,才知道,原來付出可以這樣快樂。」

在前往卓蘭途中,路過即將興建完成的東勢靜思堂,上人隨緣開示,叮嚀東勢志工們「屋寬不如心寬」,希望人人一分心,植下愛的種子,由一生無量,回歸慈濟無私大愛的家。

心寬念純  煩惱不纏縛

馬路邊,藤架下,晶瑩剔透的綠色葡萄正慢慢熟成,緊鄰旁邊的卓蘭環保站傳來陣陣的歡笑聲,高齡八十一的馮素娥與詹侯阿栗阿嬤,年紀相差一歲,是環保站裡的最佳拍檔,兩人年齡雖大,但拆解、分類,一點都不馬虎。

九二一地震過後,相約晨起運動的兩人,無意間走到卓蘭環保站門口,聽見門後瓶子敲敲打打的聲音,相當好奇,經過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慈濟的環保回收站,於是爬山二人組,便組成寶特瓶最佳拆解二人組。

說起這幾年做環保的心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的兩人,臉上漾起如花開般的燦容,詹侯阿栗說:「愈做愈快樂,大家都說我們,做環保後愈變愈年輕。」

正午時分,熾熱的火球高掛天空。首次蒞臨卓蘭環保站的上人,站在狹窄的鐵皮屋裡,萬般不捨殷殷叮嚀:做環保要早點來,陽光太烈不要做。上人感恩志工無畏日曬雨淋,做環保顧地球,並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沒煩惱。

地球資源已乾涸  三歲稚兒樂環保

寬廣舊廠房整修的后里聯絡處,傳出陣陣瓶瓶罐罐碰撞聲響,從大袋中倒出來的寶特瓶,都快比蔡承昕還高,只見他不疾不徐的移動小椅子,找到一個最適當的位子,熟練的分類起來。今年三歲的他,已能嫻熟的分辨塑膠還是寶特瓶、是垃圾還是可用資源,看到瓶子裡面有剩餘的飲料,他還會自動將它倒乾淨後,再用小小的腳丫子將它踩扁。

媽媽賴宥霖表示,承昕未滿一歲時,就帶著他來到后里環保教育站,跟著大家做分類,幾乎每天都來報到,所以他比同年齡的小朋友,對寶特瓶的種類及顏色更熟悉。賴宥霖說:「看到路邊有寶特瓶,他還會要我停車,讓他下去撿起來,還會等在哥哥旁邊,一看到飲料喝完,便馬上搶過瓶子,並將它踩扁,儼如『環保小尖兵』的舉動,常惹得大人捧腹大笑。」

因嚴重骨質疏鬆而開刀的謝金蓮,腰上還繫著護腰帶,就和眾人一起做分類。「身體一感覺輕鬆,我就來了!來環保站,快樂沒煩惱,心事都去了了。(台語)」在醫院治療時,謝金蓮一心只想著,病要趕快好,才能緊來做環保,她笑著說:「有願就有力,病痛慢慢就好了。就像上人說的,心情若放乎開,毛病都沒了。」

「清流用什麼繞?」「大愛台。」上人和環保志工溫馨互動。上人接著開示:祥和社會要由人的心來創造,一念貪,社會就會紛紛擾擾。人人消費,處處開發,汰舊換新的欲念,製造更多的垃圾。上人表示,地球只有一個,人類過度消耗,油田會總有一天會乾涸,礦產也會被挖空,只有回收分類,資源再利用,才能避免提煉油礦的製造過程中,對空氣的污染,對大地的損傷,也唯有惜福,才能節能減碳救地球。

靜思語卡贈上人  美善種子植童心

離開了后里環保站,車隊來到了台中市區,林秀滿師姊將住家對面,原本的菜園空地,搭起簡單的鐵皮屋,成為南屯區文芳香環保站。面積雖然不大,但回收物的擺放,卻井然有序,每天也有將近二十位的環保志工在此分類整理。

一群來自附近的鎮平國小二年三班的學生,拿著自行製作的靜思好話卡片,等在路旁,要親手送給上人。班導師說,從大愛媽媽的口中,知道上人將前來環保站,小朋友們主動提起,要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靜思語,寫在卡片上,要讓上人知道「靜思語教學」讓他們成長,小朋友們同時也要將存了一年的竹筒,捐給上人去救人。

老師說,自從班上發起「一元一善」後,只要表現良好或是聽話,就能獲得老師頒發一元的獎金,並將它投進竹筒,大家都很努力,爭取好表現,而竹筒也很快就滿了。老師和大愛媽媽在孩子心中,種下美善種子,讓他們有一顆清淨無染的童心。

為了聆聽上人法語,人潮擠滿了四十坪的文芳香環保站。上人感恩志工無私的付出,也再次強調環保的重要。上人說:在同一個地球的人要互相疼惜,節能減碳才能為後代子孫,留下未來的資源。

大地化妝師  化腐朽為神奇

2006年春節一把火,將林明珠師姊的婆婆陳廖樹蘭女士,無償提供的向上環保教育站鐵皮房舍燒毀一空。經過半年志工合眾之力重建後,展現亮麗的一面。一進站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用著瓶蓋做成斗大的字體,書架上擺滿志工捐出的慈濟叢書、跳床的彈簧變成樓梯的扶手,寶特瓶的底部裁剪成屏風……巧思加創意,為這不到百坪的環保站,增色不少。

台中市向上環保教育站,環保志工郭錦江,讓已經報廢的車子起死回生,出售後護持大愛台。(攝影者:江金連 2010/11/12)
在環保教育站附近開設診所的劉增安醫師,每星期三早上都會準時來報到,除了跟著大家分類外,他還將整理好的寶特瓶,綑綁打包整齊,然後扛上環保車。

劉增安處理回收完後,八點再到診所上班,持續二年不曾間斷。劉增安說,在回收分類的過程中,讓他學會放下身段,畢竟救地球是所有人的責任,不會因職業的貴、賤而有所分別,在行醫之餘他也會鼓勵病人一起加入環保志工的行列。

環保站另一側,令人驚訝,宛如一間腳踏車店!數輛鐵馬並排著,牆上掛著幾綑輪胎,桌上滿佈起子、螺絲……修理器具,應有盡有。「肯摸、肯學就會!」退休記者郭錦江將拿筆的手,變成修理腳踏車的黑手,早在十多年前就投入環保的他,到處請益修理腳踏車的技術,讓已經報廢的車子起死回生,出售後護持大愛台。

「為了注重安全,我把輪胎都換成新的!」雖是二手車,品質不打折,郭錦江愛物惜物,讓資源重生,做到「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上人稱許郭錦江默默耕耘,廢物回收再利用。上人表示:環保修福,親手分類並瞭解物的利用,就是福慧雙修。

有願有力  豐富人間美事

最後一站,來到台中市國豐街的錦志環保教育站,這處僅用鐵皮搭建不到十二坪的狹小空間,卻能處理來自附近「五小點、一大點」的回收物。位在環保站前的錦志機車行老闆周錦志,九年前因為岳父身體健康因素,發願要做善事,於是開始跟著慈濟志工學做資源回收。

起初,周錦志僅是租下門口對面的停車棚來做環收,沒想到,規模越做越大,紙類、寶特瓶也越收越多,卻因為房東要索回土地,只好搬遷到停車棚旁的空地,很快地卻又遇上同樣的問題,於是周錦志索性自掏腰包將空地買下,讓志工可以安心使用,不必再到處搬遷。

一對七十六歲的同齡夫妻林進坤與薛瑞吟,每天都會散步來到環保站報到。林進坤因日前的車禍造成肋骨及小腿受傷,儘管現在身上還包裹著紗布,他還是執意來到環保站做回收,和大家合力一上一下地將裝滿寶特瓶的布袋搬到小閣樓。完全忘記自己身上還有傷口的林進坤一點也不以苦,他打趣地說:「這是第二次的發生車禍,因為掛念著環保站的回收工作,住院三、四天就忍不住想出院。」去年車禍造成小腿骨折,住院三個月無法到環保站,讓他很沮喪,這次雖然也受傷,但他卻更要保握機會付出。

看到志工們個個勤於付出,上人不斷地表達感恩之意,希望人人體會延續物命,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更期許大家落實「清淨在源頭」的環保理念,具體實踐愛護地球。

(文:呂媛菁 林淑緞 2010/11/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