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提天下菜籃 孝撲滿報恩

2012-04-19   | 胡青青
入經藏期間,負責行政關懷組林款,用心將各種素食食材的營養知識,藉由共修時與大家分享。(攝影者:黃秋鳳,地點:高雄市鼓山聯絡處,日期:2011/05/28)
從弟弟意外往生後,身為長女的林款即和家中的姊妹約定,不要讓父母以為,家中唯一的男丁往生後就沒了依靠!事親至孝的她,對父母樣樣順從、體貼,因為她只有一個單純的心念:「父母恩大如山,做子女的謹能為善助人,並以善法接引來報答父母恩。」

母親是人生依靠 給予全家力量

「其實媽媽是影響我最深的人。」林款回想起四十幾年前,小學三、四年級的暑假,當時的她正跟一群村裡的孩子一樣,爬在大樹的枝幹上吆喝玩耍著,就在那瞬間,媽媽拿著棍子氣呼呼地走過來說:「阿款!妳下來!妳怎麼沒去上課?」她動作熟稔地爬下樹隨口回說:「我又不打算升學,幹嘛還去學校!」媽媽二話不說拎著她的衣領將她拉回家。

「村子裡很多女孩都不升學,所以我就……」媽媽臉色凝重地聽著她的解釋,林款以為會招來一頓打,沒想到媽媽一句重話都沒說,只淡淡地說:「聽我的話,讀書對你將來很重要,你不知道我們這種沒讀書的甘苦。」隔天,林款就跟著升學班的同學一起參加暑期的課業進修,兩年後,她也順利考上初中接著完成高中的學業。

當時的年代,尤其在鄉下能栽培女兒讀書,實在不容易,林款接著順利考進警察機關的公務部門,還記得當初媽媽叮嚀:「我希望妳能奉公守法、盡本份,對於那些前來洽公的人要客氣,要記得『吃虧就是佔便宜』、『傻人有傻福』人家不做我們就撿起來做,凡事不要跟人家計較。」母親一直是堅強、樂觀的人,帶給全家人力量,直到弟弟十六歲時溺水意外往生後。

事親至孝為家庭 全心奉獻無日夜

「我還記得,弟弟走的那一夜,房間裡傳來媽媽痛澈心肺的撕喊。」林款回憶起那段日子,父親雖然表面堅強,但卻常獨自在黑暗中隱隱啜泣。喪子之後的半年,全家一直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因在傳統觀念裡,兒子等於是他們的天,林款深知父母的痛,所以和三位妹妹約定,不論將來有任何成就,一定要孝順父母,要做父母親的依靠!

在姊妹四人陸續出嫁後,她們還是每星期返家探視父母,每年也會安排長假帶著父母一起出國旅遊。長久如此,鄉下的老鄰居總會跟母親說:「玉鳳啊!妳真的好命喔!妳家那幾個女兒真有心。」而這些話也讓父母親寬慰不少。
2011年《水懺》入經藏共修期間,一次次的水懺經文研讀,讓林款對因緣果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從此也她開始茹素齋戒。(攝影者:陳士文,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1/07/22)


三十幾年的公職生涯,林款放棄所有的升職機會,只因為先生希望她照顧家中的三位女兒。在警界服務的先生,個性嚴謹且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因為本身工作非常忙碌,所以陪伴及教育孩子的責任就落在林款身上,她每天的生活就只有繞著三個孩子不停地轉。

志工行義深受震撼 立即發願當志工

幾年下來,同事許玉美不斷遊說林款到花蓮精舍一趟,但她總是用不同藉口打發同事的邀約,最後她也一直以為「先斬後奏」會讓先生不開心,沒想到他樂觀其成,答應她到花蓮一趟。

出發前往花蓮的早上,林款家裡遭小偷,前一晚準備好的行李被拖到房門口撒了一地,書房、客廳的抽屜也被翻得亂七八糟,她錯愕地看著眼前的一切,沒想到先生很快地從身上掏出錢塞到她手上,對她說句:「快!去收拾一下,一群人在車站等你呢!」隨後,先生也急急忙忙地開車送她前往車站,讓她趕上前往花蓮的火車。

當她坐定還來不及思索先生的反應時,即被車廂走道上,手拿著麥克風、身穿藍色旗袍的志工所吸引,她們侃侃而談地說著慈濟所從事的慈善工作,忽然她聽到:「我們不能小看自己,雖然我們都是家庭主婦,但是我們也可以跟師父一樣『提起天下的菜籃子,而不是只提起自己家中的小菜籃』。」這句話也讓林款深受震撼。忽然,她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喜歡慈濟,因為往生的媽媽,為人處世跟慈濟的理念是如此契合,因此她告訴自己一定要穿上那套藍色旗袍!

運用巧思做素菜 吸引家人茹素

從花蓮回來後,林款開始於警局的辦公室內推行資源分類,剛開始同事也不是完全的配合,但她心裡清楚,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所以她總是在大家午餐後,默默走到垃圾桶邊,將一個個食用過的餐盒拿出來,將廚餘做簡單的清理和分類,而她的舉動也讓警局同仁,開始自動自發做好分類與清理的工作。

「以前我總是抱怨孩子的功課比不上別人,要求她們好還要更好;對於工作,我也失去原有的熱情,但看到別人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沒有,我才知道自己擁有太多。」進入慈濟後,全心投入訪視工作的她,在訪視個案中體會到自己原來很幸福。
林款以善巧引喻讓86歲的老父親接受用鮮花、素果來祭祖,除了戒殺外,更為父親存下「善緣撲滿」。(攝影者:胡青青,地點:林款家中,日期:2012/04/16)

一生順遂的林款,最感恩父母親給她的身教及慈濟對她的影響,2011年參與《法譬如水》經藏演繹共修期間,從《水懺》經文的研讀中,讓她對因緣果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前總覺得吃素是個人的喜好,但自從入經藏後她知道「業力」的可怕而開始茹素,但家人既定的飲食習慣很難改變,她不敢向老人家明說,只怕造成反彈。

因此,林款開始在菜色上用心,每道素菜盡量做到配色漂亮,同時兼顧口味及營養,雖然有幾次還是遭到家人的抱怨,但為了不讓家人反感,她總會耐心地解釋,更循序漸進地減少葷食的比例,經過一段時日家人也就習慣,現在就算是滿桌素食,大家也吃得開心。

祭祀用品改素食 戒殺存下善緣撲滿

幾年前林款從職場退休後,馬上接過在鄉下獨居的父親,每星期的例假日再陪著父親回到鄉下走動,順便打理自家農地的一些作物。今年她將家中農地隔出一小塊地做堆肥場,並將家中的菜屑、果皮廚餘掩埋發酵,製成有機肥料施於農作上。雖然麻煩,但父親還頗為認同並說:「以前還沒化學肥料,我們也是這樣做,這樣做是『一兼二顧』不會製造垃圾。」

這些改變老人家都還能接受,唯一讓父親覺得為難的是,祭拜神明就是要有三牲、五牲才算有誠意,如果祭祀用品全都改為素食,會招來左鄰右舍的笑話。林款耐心地解釋:「大家都大魚大肉的,我們跟著做就沒什麼特別,神明要吃得『健康』,我感覺心意最重要啦!」她緊接說:「青菜、水果都是我們自己種,『誠意一百』(臺語),那些省下來的錢存到竹筒去幫助窮困的人也算是做好事。」

父親聽了有道理,隨即爽快地說:「就照妳的意思做!」林款心滿意足地說:「這種種的努力,對父親來說是存下『善緣撲滿』,對自己來說是存下『孝撲滿』。林款始終相信「傻事」做久後,也會變成一件「美事」,尤其「對」的事,一切的努力都值得!【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胡青青 高雄報導 2012/04/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