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 病患信任醫生的關鍵

2012-11-16   | 李玲
獲得醫療典範獎肯定的簡守信院長,在臺中分會分享他一路從臺北到花蓮,再到嘉義大林,再轉臺中 慈院的行醫路。(攝影者:吳啟志,地點:慈濟臺中分會,日期:2012/11/09)
「三十秒鐘說一個故事,讓人對產品留下印象;同樣三十秒,患者沒有對醫生產生好感,病患絕對不會相信那位醫生。」11月9日晚間七點半,「中區榮譽董事願力讀書會」邀請簡守信,分享一路走來「醫療人文」的點點滴滴,號召了榮董家族與慈濟志工三百多人聆聽這場心靈饗宴。

東部第一家會開腦的醫院

花蓮慈濟醫院需要我,但孩子的就學環境更重要!留在臺北好?還是舉家東遷好?花蓮、臺北,臺北、花蓮......」人雖然坐在開往花蓮的火車上,但面對人生最大的抉擇,這位臺大的年輕外科主治醫生簡守信,遲遲下不了決定。

一站站過去,簡守信無心觀賞車窗外的海景,終點即將到達,好像菩薩指點,簡守信不自覺轉身望了窗外一眼,突然「幸福水泥廠」五個大字從眼前一閃而過。他看到了「幸福」兩字,終於決定,全家搬往花蓮定居。二十五年後,這位年輕醫生已經是臺中慈濟醫院院長。

「其實院長就是『怨長』,被大家埋怨的長。」二十五年前,在臺大醫院任職的簡守信和九位同事,滿腔熱忱到花蓮慈濟醫院就職。他說:「臺大雖然是一流醫院,但心裡總感覺不夠踏實,到花蓮慈濟醫院,感覺和臺大完全不一樣,因為大家的互動非常好。」

將醫療與傳播作緊密結合,透過《大愛醫生館》節目,提供民眾正確的健康觀念的主持人,吸引榮董家族與志工三百多人,慕名前來聆聽這場心靈饗宴。(攝影者:吳啟志,地點:慈濟臺中分會,日期:2012/11/09)
花蓮慈濟醫院草創時期,尚無電腦斷層儀器,有一天救護車送來一位車禍受傷的女生,抵達醫院不久神智就不清,瞳孔也己放大,「當時唯一的心念是救人第一,在外科醫生總動員會診下,從臨床經驗判斷,可能是腦部出血,然而部位在沒有儀器下無法確定。」

當時,包含簡守信在內的外科醫師,靠著經驗摸索,尋找出血部位,「當電鑽鑽下去,血馬上噴出來,當下大家都鼓掌;三天後又陷入昏迷,又在另一部位鑽下去,再次噴出血,我們知道成功了。那位病患,現在已有經兩個小孩」。

「當時好像佛祖牽著我們的手,千鈞一髮之間,把那位車禍患者搶救回來。」簡守信自豪地說:「當時醫院草創時期,很多設備都未運到,我們常說『四大皆空』。但我們從臺大來的十位夥伴,尤其是外科,還真做了一些成績出來,是東部第一家開腦的醫院。」

「當時很多鄉親不知道花蓮慈濟醫院,但一說『開腦的那一間醫院』,計程車司機都知道。」醫院剛啟業時醫生不足,專長整形外科的簡守信,有急診時也為病患開刀。有次深夜為患者開盲腸,半夜要從宿舍走到醫院,文學素養極高的簡守信,為此做了一首短詩──剪不斷、理還亂,無言獨上開刀房,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貼近病人 感受用心

簡守信院長幽默風趣的演講方式,讓民眾在吸收「醫療人文」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歡喜。(攝影者:吳啟志,地點:慈濟臺中分會,日期:2012/11/09)
簡守信的醫療之路,從捨棄臺北到花蓮,再到嘉義大林,再轉臺中,簡院長有感的說:「如果當年留在臺大,怎麼會跟廣大可愛的人群結好緣?」又是一陣如雷掌聲。

三十秒鐘說一個故事,讓人對產品留下印象。同樣三十秒,患者沒有對醫生產生好感,病患絕對不會相信那位醫生,簡守信以電視廣告為例,病人對醫生的態度,會讓醫生感受到信心。

簡院長提到林俊龍執行長的藥物精進學:「開的藥最便宜,效果卻最好,找執行長看病的患者依然這麼多。」他說:「貼近病人的感覺,會讓效果更好。你的用心、關心,會讓患者感受得到。從病人進來診間,醫生就要注意、觀察到感覺,患者沒說,你就要明白百分之八十的病況」。

「人文是動詞,不是名詞。要達到更好的文明境界,要付出,不是垂手可得。」簡守信院長曾經遇到一位病患,在一家大醫院看好幾次,也吃很多藥都好不了,心情很沮喪,然而簡守信卻說:「不用吃藥、不要去臺大,只要將臺大醫院轉大愛電視臺,病情好一半,再出來做環保,病就會全好了!」

少一分疑慮 多一分自信

林忠立醫師讚歎當年東部醫療缺乏,慈濟醫院草創初期,要得到民眾信任相當不容易。能用智慧判斷,一次又一次在困難的情況下解決問題,救活病人,成為東部第一間開腦成功的醫院,在鄉親間贏得信任,他們幾位功不可沒。

「簡院長上知地理,下通人文。知足定、善解慧。我從頭聽到尾,他的確是一位非常有人文的好院長。他的『對人多一分疑慮,就是對自己失去一分自信』,讓我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秘訣。」慈濟志工林坤賢如此分享著。

雖然大家還想再看世界名畫如何和醫療連結?還想再聽院長幽默話語,但兩個鐘頭匆匆而過;雖然大家意猶未盡,但都因為簡院長看到「幸福」二字,而有了正確選擇,也讓自己邁向幸福之路。更希望在他領導之下,臺中慈濟醫院願景更遠大,成為中部地區的醫療典範醫院,為更多鄉親照顧健康遍灑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玲 臺中報導2012/11/09)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