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愛很大 多讚美不命令

2012-12-25   | 周瑋琪
為了讓父母更了解現代青少年的先天氣質、自我意識和想法,高雄區第二十二期「慈濟青少年服務隊」,特別邀請臺南慈濟中學方健民老師與父母分享。(攝影者:蘇慧珠,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2/12/16)
「每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屬於家長、有自己的空間和思維。」為了讓父母更了解現代青少年的先天氣質、自我意識和想法,高雄區第二十二期「慈濟青少年服務隊」,特別邀請臺南慈濟中學方健民老師與父母分享。

12月16日,一群慈濟大專青年(慈青)列隊在高雄靜思堂,神采奕奕、熱情地歡迎學員們的到來,共有二百三十六位來自高一到大專院校的學生、一百一十五位家長及一百三十一位工作人員,透過「爸媽『愛』很大」的課程,從中帶動親子間的互動,希望透過分享和討論,讓父母能更了解孩子。

多讚美多互動 協助確立人生觀

「每位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屬於家長、有自己的空間和思維。」方健民老師以自己為例向家長分享,他常常為了解兒子的想法,總是要求兒子做決定前要思考、做決定後要負責。

方健民老師認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學得更多、更好,但常常只是命令孩子如何做,而缺少鼓勵。這種命令的方式,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就會愈來愈不理會,就會產生所謂的「叛逆」。

「孩子不是反對父母的教誨,也不是不要父母的指導,而是父母教育孩子要用對方法,讓他們能依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方健民老師比喻,現階段青少年的想法就像一顆種子、小苗、小樹,每個盆栽有各式的發展,平常如何照料、如何塑型,但重要的是,每個盆栽的形成都有它價值的所在,而且是無可被取代。

方健民老師表示,其實每位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平時要多讚美孩子,不要用負面的話來批判他。父母平時應和孩子聊天、互動、多看孩子的亮點,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設立未來的人生目標。

改變態度觀念 學習互動技巧

全神貫注聆聽講座的家長郭淑惠說:「每次的講座內容讓我很感動,收穫也很多。」今天她帶著一顆精進的心前來學習,期許自己從課程中,學到更多與孩子互動的技巧。

在家中,郭淑惠與孩子都是直話直說,聽完方健民老師的分享後,她發現自己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但最好不一定是孩子最需要,所以無形中給孩子的壓力愈來愈多。當與小孩碰到問題、溝通時,孩子的觀念、想法都和郭淑惠不同,她免不了對孩子嘮叨幾句,孩子有時候就會呈現不悅的表情。
方健民老師比喻,現階段青少年的想法就像一顆種子、小苗、小樹,每個盆栽有各式的發展,平常如何照料、如何塑型,但重要的是,每個盆栽的形成都有它價值的所在,而且是無可被取代。(攝影者:蘇慧珠,地點:高雄靜思堂,日期:2012/12/16)


後來,孩子加入「慈濟青少年服務隊」,他開始學習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做。」如今,郭淑惠也學會自我反省,因為她知道,與其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來。

省思教養態度 放手讓孩子長大

「我想扮白臉但到最後都是扮黑臉。」家長楊惠如表示。孩子慢慢長大,楊惠如雖然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但還是希望孩子做到父母的要求。

「我怎麼說你怎麼做!但得到的結果,就像皮球一樣被反彈回來。」楊惠如和孩子其實也有不少的爭吵及抗議,後來參加慈濟活動後,她開始反省及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後來孩子也慢慢改變。

聽完方健民老師的分享後,楊惠如再次省思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往後,她期望自己對孩子做到信任、不放任;管教、不比較;用心、不擔心,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成長、提升觀念,引導孩子正確的方向。

站在孩子的立場 了解真正需求

從高雄大樹親子成長班,到國中的慈少和「慈濟青少年服務隊」,家長莊淑惠感恩慈濟的教育理念,讓孩子從中慢慢成長。從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有所擔心或質疑,但還是要學著放手,讓他們飛翔。

「聽完這堂課後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教養觀念有哪些地方還需要調整。」家長鄭義鎧表示,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有天必然成為一棵大樹,而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性格與良好的習慣,更要給孩子鼓勵。一旦遇到觀念不一時,必須以孩子的想法做溝通,清楚了解孩子心底的聲音,站在相同的角度、想法,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一顆種子的萌芽,需要有土、水、陽光及空氣等因素,同樣的,孩子自幼教開始,就需要一個很好的溝通環境。」透過證嚴上人開示的影片,家長再次了解教育始於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從小開始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理想和觀念。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周瑋琪 高雄報導 2012/12/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