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醫生 行願知方向

2013-01-09   | 陳淑芬
加入慈濟受證為證嚴上人的弟子,陳建華醫師了解未來肩負的責任不再只是一位良醫,而是要追隨上人的腳步推廣慈濟精神、行人間菩薩道。(攝影者:王聰賢,地點:臺北關渡園區,日期:2013/01/06)
「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希望未來能跟著慈濟醫療志業體一起為更多人服務。」肝膽腸胃科醫師陳建華表示,受證後不但肩負良醫的責任,更要努力推廣慈濟精神。

1月6日是臺北慈濟醫院受證暨歲末祝福演繹,舞臺上,看著一雙雙平時看診、治療與撫慰病人的大醫王,在鏗鏘有力的唱誦與樂音中,化成堅毅向前的行願法船舵手,划船前行。三個月來,大醫王利用周一和周五晚上下班後的時間,從繁重的診療工作中挪出時間,排練鑑真大和尚東渡「行願」演繹的認真成果。

SARS的疾病考驗 體悟生命無常

在音樂劇法船的一側,肝膽腸胃科醫師陳建華配合著樂曲,有力地擺動著雙臂,十足努力認真划槳的舵手,同為新受證的醫師委員,陳建華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在我接受完十三年專業醫師訓練後,即將施展為人服務的抱負時,竟出現前所未見的全球致命性傳染病SARS。」當時就在傳染最嚴重的和平醫院任職的陳醫師竟感染發燒,雖然沒有出現其他症狀,但還是被送到隔離室整整十三天。

回憶當初,他表示:「面對這史無前例的高傳染病,沒有人知道該如何治療,即使我自己身為醫師卻也束手無策。」這個突如其來的生命考驗,讓陳醫師體悟「人生無常」,生命不該做太長、太多的計畫,反而是要把握當下。

追隨上人腳步 推廣慈濟精神

SARS解除後,太太的表哥林憲宏醫師引薦他到慈濟工作,他說:「在慈濟醫院工作後,發現這裡的人文很不同,這裡的醫生不只醫病人的病,也醫病人的心。」
加入慈濟參與培訓課程後,洪碩穗醫師開始用不同心情來看待一切,每天上班卻好像在自己的家一樣,每位病人都是自己的家人,自己一點都不孤單。(攝影者:王聰賢,地點:臺北關渡園區,日期:2013/01/06)


因不想錯過孩子的黃金成長期,所以一直未參與培訓課程,如今孩子已就讀小學四年級,於是陳醫師便從去年開始參加培訓。培訓後,他不但更了解慈濟,而且心也變得比較靜也比較不會急躁。

加入慈濟受證為證嚴上人的弟子,陳醫師了解未來肩負的責任不再只是一位良醫,而是要追隨上人的腳步推廣慈濟精神、行人間菩薩道。他發願:「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希望未來能跟著慈濟醫療志業體一起為更多人服務。」

是病人是法親 醫療路上不孤單

在船舷的右手邊,骨科醫師洪碩穗目光炯炯,也是今年的受證委員之一。2005年,在父母親的建議下,進入臺北慈濟醫院工作七年多。他表示,自己很早就想參加培訓,但因為還在研究所上課,加上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有辦法做好時間的分配,所以才在去年開始參與培訓。

「培訓以前,常在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想進入這個團體?」洪醫師回想當初的心情覺得很有趣。「結果參加培訓課程後,想到為什麼自己不早點參加培訓?精彩的課程都來不及吸收。」洪醫師坦承,加入慈濟後的收穫比他預期的還多。

記得有一次,他以醫師的身分到板橋園區分享,巧遇曾來看診的病人,而他竟是手執攝影機做紀錄的人文真善美志工,結束後還把照片拿給他,這舉動讓他很感動。他說:「原來平時在身旁看到的人,不僅僅是位病人而已,他們還是培訓時一同精進的同學,也是在工作之餘貢獻良能的志工。」
一雙雙平時看診、治療與撫慰病人的大醫王,在鏗鏘有力的唱誦與樂音中,化成堅毅向前的行願法船舵手,划船前行。(攝影者:陳淑芬,地點:臺北關渡園區,日期:2013/01/06)


以前,洪醫師認為自己只是醫院的職工,只想趕快看完病患,早點回家休息;現在他開始用不同心情來看待一切,每天上班卻好像在自己的家一樣,每位病人都是自己的家人,自己一點都不孤單。

慈濟歌是共同語言 拉近親子關係

加入慈濟後,洪醫師與家人的互動更是大有不同,他坦承現在會以關懷而非命令的方式來教導兩位孩子。

「去年孩子趁著假期到高雄陪阿公、阿嬤,孩子跟著祖父母在自家共修處,常聽到慈濟歌曲,回來就會跟我分享,現在慈濟歌曲已變成親子間的共同語言。」平時忙於醫療事務的洪醫師投入慈善工作後,雖然沒辦法抽空與孩子培養共同興趣,反而是溫暖許多人心的慈濟歌曲,拉近彼此的距離。

不論是醫師或是演繹者的身分,臺北慈濟醫院兩位青年立志的醫師用心參加培訓、用真情關懷病人,不僅把握當下,也不辜負當初濟世救人的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淑芬 新北市報導 2012/01/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