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臺灣米 越媽媽行動回饋

2013-01-17   | 李佳珍
參與《水懺》讀書會後的阮清水(前),開始學習放下,不再那麼執著,並懂得反省自身,修正自我許多不好的習氣,更勇於向公婆懺悔自己過往的無知。(攝影者:廖世淙,地點:慈濟三重園區,日期:2012/12/15)
「嫁來臺灣,原是希望能讓越南的家好過一點,沒想到要拿先生的錢他不高興,公婆也不開心。」阮清水想到自己每天要照顧孩子、煮飯、做家務事,但家人卻把她當奴才看。在越南,從小到大,爸媽除了讓她讀書外,從沒讓她做過家事;來到臺灣卻是這樣被對待,阮清水心中不自覺地對這個家起了怨懟。

滿懷憧憬遠嫁來臺 拼命賺錢疏離家庭

來自越南胡志明市的阮清水,有著一張秀麗的臉龐,1998年經由姨媽介紹,懷抱著對婚姻的美好憧憬,躍過千里之外,遠嫁到臺灣來。結婚初始,家庭生活單純,阮清水雖與公婆同住,但一切相安無事。隨著兩個兒子相繼出生,生活亦隨之忙碌起來,有時候兩個孩子吵鬧,公婆便歸咎於阮清水,讓她備感委屈。

「嫁來臺灣,原是希望能讓越南的家好過一點,沒想到要拿先生的錢他不高興,公婆也不開心。」阮清水想到自己每天要照顧孩子、煮飯、做家務事,但家人卻把她當奴才看。在越南,從小到大,爸媽除了讓她讀書外,從沒讓她做過家事;來到臺灣卻是這樣被對待,阮清水心中不自覺地對這個家起了怨懟。

原本想找同鄉傾訴心聲,可是每當與她們在一起時,彼此就會相互比較誰嫁得比較好、誰的先生比較有錢,許多的比較,讓阮清水決定步入職場。每天從早上八點上班,一直加班到夜晚十一點,每每回到家都已是深夜!

摯愛她的先生,在屢勸無效後無奈地說:「你喜歡做,你就去做,你賺死好了!」那時候,阮清水心中一心只想著要賺錢照顧越南的家,對於家人的規勸、指責,根本聽不進去也沒放在心上,導致與公婆的關係日漸疏遠,不久後,他們就搬到外面住。
除了每週二晚上的《水懺》讀書會,阮清水也開始參加「新住民成長班」的課程。(攝影者:洪慶章,地點:慈濟三重園區,日期:2012/10/13)


學習放下反省自身 公婆懺悔過往無知

有天,一位慈濟志工到辦公室向阮清水的表妹收取善款,而在表妹的邀約下,阮清水也加入會員。當時志工還鼓勵她要多看大愛臺,當時並不以為意的她,直到有天她無意間打開電視,看到很多志工做環保做得很開心,家住三重志業園區附近的阮清水,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循線來到園區。

進入園區時,阮清水赫然看到證嚴上人的法照,內心直覺好歡喜,於是她便請教當日值班的慈濟志工可以做些什麼,於是志工便告訴她:「你可以到環保站幫忙!」此後,阮清水只要有空就會到環保站做環保,假日也會帶著兩個孩子來幫忙。

接著,阮清水也開始參加「新住民成長班」的課程,同時又加入每週二晚上的《水懺》讀書會。剛開始上課時,阮清水的煩惱很多,但讀書會陳秀娟講師教授很多受用的法寶,讓她開始學習放下,不再那麼執著,並懂得反省自身,修正自我許多不好的習氣,更勇於向公婆懺悔自己過往的無知。

「以前她是倔強又執著,講也講不聽。一天上班十五、六個小時,家裡小孩都沒有辦法照顧好,現在的她會接送孩子上、下課。連我的爸媽都開心地說:『他們撿到一個貼心的女兒。』」對於阮清水的轉變,有著深刻感受的先生簡志宗,有感而發地表示。

得到家人的認同後,阮清水更深刻體悟到上人的教示:「做人不要為名、為權、為利,對的事,要把握當下,做就對了!」有了人生目標後,阮清水發願要自度度人,廣邀更多人間菩薩,為苦難眾生付出。雖然受到語文的侷限,憑著熱誠與堅定的毅力,加上公婆、家人及同鄉們的協助下,短短數月間,阮清水就勸募近一百名的會員。
只要有空,阮清水就會到環保站做環保,假日也會帶著兩個孩子來幫忙。(攝影者:蕭鳳滿,地點:慈濟三重園區環保站,日期:2012/06/23)


用菩薩心疼惜孩子 省思回饋第二故鄉

新學期開始,就讀明志國中的大兒子回來告訴阮清水學校缺導護志工,在兒子的鼓勵下,她決定投入學校的志工行列,用媽媽的心為更多臺灣的孩子付出。

幾天後,兒子告訴阮清水,班上有位同學常欺負他和其他同學,愛子心切的阮清水,趕緊尋求老師的協助。「孩子的父親剛出獄不久,夫妻離異,孩子與七十多歲的阿嬤同住,很多家長都來抗議,我也很頭疼!」從老師的口中,得知孩子狀況的阮清水,決定親自拜訪孩子的家庭。

「這孩子因為沒有健全的家庭又缺乏母愛,才會導致他行為上的偏差。」在拜訪的當下,阮清水徵得阿嬤的同意,將這孩子收為乾兒子,她決定用菩薩的智慧及媽媽的愛來陪伴、引導這孩子。

「我現在腳踩臺灣的地,吃臺灣的米,賺臺灣的錢,卻一心想賺錢寄回越南。」深感愧疚的阮清水,在省思之際,期待有朝一日,能用行動回饋啟發她慧命的第二個故鄉─臺灣。【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佳珍 新北市三重園區按報導 2013/01/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