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完美的爸媽 孩子好辛苦

2013-01-23   | 鄭淑真 陳麗春
經過幾次培訓課程後,趙樂禮開始反省、調整腳步,從此不但改善與女兒間的關係,女兒也從原本的怯步到現在會主動關心媽媽,而且彼此已無話不談。(攝影者:葉素貞,地點:臺北慈濟關渡園區,日期:2013/01/07)
「1997年因為要生女兒,所以回到屏東婆家,某天證嚴上人剛好行腳到屏東,而住在對面慈濟志工則邀約我與婆家的人一起參加歲末祝福,但最後因為因緣不具足而錯失參與的機會。」1月7日這天,即將受證的劉韻玲帶著滿懷笑容,時隔十六年後的今天,她終於如願成為證嚴上人的弟子。

過去重學業 如今重視孩子行善

2000年的某一天,搭乘公車行經松隆路時,劉韻玲赫然發現臺北東區聯絡處就在此,因看過《慈濟月刊》和在電視上看到慈濟團體行善的事蹟,曾經捐款給慈濟的她,心想:「改天一定要來走一趟。」

正值大女兒要上國中、兒子小學三年級時,劉韻玲想要孩子多接觸善的環境,因此當時在靜思書軒當志工的林怡君,建議她讓女兒上慈少班、兒子上親子成長班。全程陪伴兒女上課的劉韻玲,覺得自己收穫良多,之後在林怡君的邀請下,劉韻玲和先生一起參與見習課程,隔年她也順利參與培訓課,但先生因工作關係而調至大陸所以暫緩。

學習轉心念 孩子貼心懂事

培訓中的劉韻玲,面臨先生外派大陸、家業、志業及工作時間上分配的考驗,雖然如此,但她還是排除萬難找到兩者兼顧的時間參與慈濟活動。未進入慈濟前,劉韻玲個性較急且口不擇言,如今加入慈濟後,她已學會轉念。

以前對小孩的學業要求非常嚴格,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如今已將基本做人的道理、行善、行孝的觀念擺放第一,她認為孩子應從小培養如何融入團體並學習與人相處。

劉韻玲對長輩的尊敬,孩子都看在眼裡也懂得回饋,更會適時提醒她說:「我們該抽空回去探望阿公、阿嬤,在假日時也要回屏東看看阿嬤!」孩子的貼心懂事,讓劉韻玲覺得很欣慰。
1月7日這天,即將受證的劉韻玲帶著滿懷笑容,時隔十六年後的今天,她終於如願成為上人的弟子。(攝影者:王超群,地點:臺北慈濟關渡園區,日期:2013/01/07)


完美主義的母親 親子關係降到冰點

從小是個完美主義又對生活非常認真的趙樂禮,因本身學習法律,所以生活過得非常嚴謹,對自我的要求更是嚴格,因此事事都是固守成規,不離分寸地待人處事,更不曾感受到身邊人與她相處所感受的壓力。

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的趙樂禮,幾經商量後,夫妻倆決定由趙樂禮陪著女兒史昕平在臺灣受教育,因此母女倆就這樣的臺灣生活長達十八年的時間。原本在法律事務所上班,每天接送女兒,安排她所有的一切作息及課業的趙樂禮,後來選擇離開職場,決定將所有精神放在女兒身上,全心全意照顧她。從小到大,女兒的學習過程,趙樂禮全程緊盯,親子關係逐漸降到冰點,彼此都害怕面對對方。

喜歡與小孩相處的趙樂禮辭去律師工作後,在住家附近幼稚園找到安親班的工作,更在那裡找到教育的樂趣與成就感。有天,她看到黃和嬌老師桌上有關大愛媽媽課程的報名表,當下趙樂禮立即詢問課程內容並報名參加。

經過幾次課程後,她發現自己要求完美的個性,帶給周遭親友很大的壓力,因此她開始反省、調整腳步,從此不但改善與女兒間的關係,女兒也從原本的怯步到現在會主動關心媽媽,而且彼此已無話不談。

反省調整腳步 女兒感動母親受證

今日已受證的趙樂禮表示:「今日的受證有如再次回顧自己的心路,要以法水來懺悔自己的無明!上人啟發大家的悲心,也是我的慧命之母,個人的愛心有限,所以要集結大家的愛心,力量才會大。」

遠在高雄唸大學的史昕平,今天特別請假參加媽媽的受證,她感動地說:「媽媽加入慈濟後改變很多,現在如同慈母一般!」當下,史昕平也答應媽媽在明年畢業後,也要和媽媽一起做慈濟,圓媽媽的夢。

1月7日的受證,劉韻玲和趙樂禮發願要更堅定自己在慈濟的路,更感恩證嚴上人給了他們一個正確又明亮的方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淑真、陳麗春 臺北報導 2013/01/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