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 公益是最好的教育

2013-01-24   | 吳瑞清
楊定一博士(右)及王本榮校長,同在醫學專業領域各有一番成就,又不約而同跨入教育行列,談到教育更有同工之妙。(攝影者:曾柏翔,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 2013/01/05)
「我高興,不是因為你成績第一名,而是品德好。」哲學家楊定一博士在慈濟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時如是說。

楊博士回憶有一次開車去接玩足球的孩子,教練過來告訴他說:「你的孩子在結束的時候,都會留到最後一刻,幫我把球收好。」這時候,他很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很高興的是品德重於成績的看法。

品德教育 現代父母必修學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探索教育問題,總是牽動著天下父母心, 1月5日下午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湧進約五百位慕名而來的社區會眾,大家抱著想來學習的心情,關心孩子的教育及未來的成就。

「……曾經我的腳步,有您殷殷善誘和陪伴,當我走向新的旅程,滿心感恩不能忘,我終將張開翅膀,飛向更寬闊的遠方,成長路不管多難,愛是我的行囊……」慈少班手語隊在慈濟志工帶領下,以一首〈成長〉揭開了今天的序幕。

温文質樸卻自稱書呆子的楊定一博士,是長庚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也是非常傑出的哲學家,受過紮實的西方醫學及科學的訓練,學術論文發表在頂尖的學術期刊上。

擔任長庚系統三所大學校長的楊博士,為推動身心靈預防醫學、讀經教育、以及協助中南美瓜地馬拉弱勢族群蓋屋造鎮,是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更為人稱羡的是擁有三位不只在學業上傑出,且樂於助人、術德兼修的優秀孩子。

對談人兼主持人是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與楊博士皆有醫學專業卓越背景,並共同積極推動全人教育的理念,二位翹楚都認為人文教育是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且必需是專業與道德並重。

生活教育 影響人生態度

人文志業中心靜思書軒的心靈講座,湧進了約五百位慕名而來,關心孩子的教育及未來的成就的社區會眾。(攝影者:施傑閔,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 2013/01/05)
在生活教育及家庭教育都非常成功的楊博士,認為大學是人格形塑、專業養成最重要的時期,家長身教的潛移默化,以朋友的角色來陪伴、關心孩子。用智慧溝通,引導正確的學習觀及人生態度。

楊博士笑著說:「每個人提到自己的小孩,就談不完。」他自謙與每位家長一樣不斷地學習,給予孩子正確的核心價值,把他們當眾生及朋友來對待,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太多的期待,其實只會帶來更多的煩惱。所以尊重、無所不談地分享、傾聽,讓家庭中充滿愛,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他提起家中的長子從小就喜歡畫畫、寫童書;老二身材高挑,想做模特兒。華人對模特兒觀感似乎不太好,很多家長會以安全及變壞考量。其實任何的專業都是個很好的磨練方法。小孩子自己安排面談及採訪,以至在很有聲望的雜誌上嶄露頭角,這些過程中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能進入哈佛是相當關鍵的考核。

老二個性較為內向,讀的是電機與材料工程學系,2012年哈佛畢業時,在二個系所都是第一名。楊博士最高興的不是他得第一名,而是讀書從未讓父母操心過,且樂於服務。

老三則從小喜愛足球,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足球很有名,但該校教練說:「不論你多強,一、二年級可能無法碰到球。」,而麻省理工學院的教練比較有智慧地說:「你的孩子來我這裡,一年級就可以進入球隊玩,而且擔綱球隊要角。」,所以孩子選擇就讀麻省理工學院。

三個孩子都寫書,老三在十二歲,父母出差忙碌無法陪伴他時,寫了有趣又饒富哲學的《奉獻的媽媽》,原來是從小時候父母的床邊故事《奉獻的樹》中體悟到媽媽的辛勞。

楊定一著作暢銷二十萬冊的大作《真原醫》,以及王本榮(左一)校長為《孝為人本》的簽書會再掀講座高潮。(攝影者:施傑閔,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 2013/01/05)
在生活教育的理念中,楊博士表示大人的身行比言教更重要。孩子在自由發展前的規範,並加以執行是需要的。大至道德觀念,尤其是金錢的保管預算,在用法點滴中建立良好的價值觀。

王本榮校長回應,後天的學習能促進教育,有著無限的可能;大腦的構造比宇宙複雜,教育才是人類的希望。多元的二十一世紀中的家庭教育、生活之道以及人文之美尤為重要。教育不只傳播知識或信念,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正向語言 帶來的力量

生活教育中導入快樂學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且都具有潛能,但全部的聰明都以考試衡量,若以正向鼓勵、遊戲學習、雕刻、話劇、畫畫、肢體……帶動興趣,就能發展出有知識、有見識、有膽識、有專業的快樂孩子。

家長與孩子分享互動、尊重,鼓勵應多於限制。讓孩子有溫暖的感受,寧可孩子做個有用、肯服務、快樂的人。

兼具教育家與經營者角色的楊博士認為,正向的語言可以帶來力量。在公司 、學校都離不開全人的管理;鼓勵可以讓人充滿著能力,管理起來就輕鬆。他謙虛地說:「我只是做個啦啦隊員而已。」

善念 構築無限潛能

「在美國遇到大的災難時,公司的同事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捐款給慈濟。」楊博士實際看過慈濟的執行面。他說:「很早就知道證嚴上人,體會到理想很重要,但執行更重要。」

提到在為中南美幫低收入戶蓋房子,「香水潑出去,自己也會沾到香味」楊定一說,公益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他帶著孩子做公益,當時孩子才十多歲,他們自己要準備報告,直接向該國總統提出;只因為善的一念心,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及道德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探索教育問題,總是牽動著天下父母心,哪怕孩子仍在襁褓中。(攝影者:曾柏翔,地點: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日期: 2013/01/05)
楊博士還鼓勵孩子朗誦古典書籍,接受古聖先賢的智慧。朗誦方式可以幫助把自己的心找回來。他並認為聲音的律動也是最接近慈悲的聲音,可以產生最大的力量,因為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

同在醫學專業領域各有一番成就,又不約而同跨入教育行列的楊定一及王本榮,談到教育更有同工之妙。可見,好的教育不會是一蹴可即,是點點滴滴在小處的愛與感恩,累積構築出無限的潛能,讓孩子像海綿一樣地吸收,才能飛得又高又遠,而且方向正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瑞清 臺北報導 2013/01/0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