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睡不著 怎麼變叫不醒

2013-02-01   | 張幸齡
(攝影者:陳淑美)
「我就只是睡不著,多吃幾顆安眠藥。看看是不是可以睡得好一點!怎麼知道我先生叫我叫不醒,以為我鬧自殺就打電話把我送到急診。唉!醫師怎麼聽他亂說就把我送進來住院。」一早護理師巡視病房,林阿嬤坐在床上皺著眉頭、表情愁苦的樣子,一邊抱怨昨日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入院的過程!

身體心理互影響 憂鬱成失眠

經過一番關切詢問後,才知道阿嬤已經失眠多年,而且長期在精神科門診服藥治療。近日,因為下背痛愈來愈嚴重,只要身體一走動就會痛得受不。原本都是女兒負責帶林阿嬤到醫院看病,但今年初唯一的女兒出嫁與夫婿住到外地,所以看門診的事情就由先生協助。

阿嬤說:「我先生白天要上班,就只有我自己在家,前陣子不小心在浴室滑倒,尾椎又『蹬到』,就愈來愈痛!先生罵我不小心,連走路都不會走。」林阿嬤看先生忙於工作心想,如果去看病掛號還要等拿藥很麻煩,所以就隨便到藥局拿藥吃,怎知愈來愈痛。

護士看見阿嬤邊說話眼角逐漸泛紅,於是進一步詢問:「最近您心情是不是很不好?」阿嬤則說:「是啊!日子很難過,下背疼動、不能動就甚麼事都不能做。每天坐在椅子上望著牆壁的鐘,等著先生下班!女兒打電話回家又不敢跟她說,只好強顏歡笑!有時候度日如年,沒事做就只好躺在床上,半夜聽到先生的打呼聲,自己卻只能望著天花板到天亮!」

以前年輕時,林阿嬤以為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但結婚後一直都沒生兒子,而且婆婆也非常在意。先生以前曾外遇,本來想說離婚讓他有機會生兒子,於是從那個時候林阿嬤就開始有失眠的問題。林阿嬤說:「以前只要吃安眠藥躺一下就還能睡,最近吃安眠藥要躺很久才能睡著,有時候翻身脊椎痛就睡不著。」

睡眠指導與用藥衛教 良好溝通互相接納

住院後,經過醫師診治及會診骨科處理疼痛的問題後,護士給予睡眠指導與安眠用藥衛教,加上規律化的生活作息與活動安排,林阿嬤對照顧自己已逐漸恢復信心,睡眠也獲得改善。

住院期間,醫院安排林阿嬤與先生和女兒一起進行會談,並藉此機會讓她說出自己心裡的話,促進阿嬤與家人間的溝通,讓彼此互相了解與接納。出院前,林阿嬤逐漸有了笑容,並允諾自己出院後要到環保站做環保,開開心心地過日子!

改變生活型態 退休生活早規劃

臺灣在1993年已成為老化國家,老化人口比率達百分之七,預估至2031年會達百分之二十四。根據調查,在家負責照顧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家庭成員,多半為都落在老人的晚輩或配偶身上。

2005年內政部老人生活調查結果顯示,民眾認為老年人最理想的居住方式是與子女同住含配偶、子女配偶及孫子女為主。以林阿嬤為例,目前主要照顧者為已超過六十五歲的先生,但因為先生還未退休且工作忙碌,老年人照顧老年人的狀況,讓照顧者體力負擔過重、自身健康狀況改變以及照顧能力不足等身心壓力下,使之感到疲潰。

阿嬤的女兒婚前主要承擔照顧者的角色,但婚後移居外縣市,適應婚姻生活、家庭發展及家庭其他成員的狀況改變等壓力,雖心裡掛記著母親,卻對自己無能為母親盡到孝道而感到內疚,上述狀況為當今社會最為常見的現象。

老年人睡眠的問題歸咎起來有生理疼痛的因素、情緒憂鬱、心理調適的因素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上對於正確服用安眠藥物的知識不足等。

改善老年人睡眠障礙主要重點為:
1.找出其影響睡眠的影響因素,如: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並協助解決穩題。
2.協助老年人適應退休後生活及安排規律生活作息。
3.建立正確睡眠認知及行為,詳見「睡眠衛生指導原則」。

因此,建議社區民眾應在青壯年期即注重個人身體及心理的健康,建立正確的醫療保健及用藥觀念。平日宜多從事有益於健康促進的活動,培養良好之個人興趣及嗜好。退休前應積極妥善規劃退休後之生活及休閒安排,並且注意居住生活環境的安全。妥善運用社區及醫療資源,協助家中老年人就醫及規劃生活娛樂休閒活動以維護其老年生活品質。

睡眠衛生指導原則:
1.維持規則之睡眠作息,每日按時上床入睡及起床。
2.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仍然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活動,直到想睡再上床。
3.嚴格限制在床上的時間,白天連床都不要碰,只有在晚上想睡的時候才上床睡覺。
4.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燈光、少噪音及舒適床墊。
5.避免使用床或臥室做為非睡眠的活動場所,如:看電視、打電話、討論事情等活動。
6.晚餐後禁喝咖啡、茶、可樂、酒及抽煙。
7.為了避免夜間頻尿而起床上廁所,影響到睡眠,最好晚餐後少喝水及飲料。
8.睡前之小點心有助睡眠,然不宜吃太飽。
9.每日應規律運動,睡前宜做溫和及放鬆身心之活動,如泡熱水澡、肌肉鬆弛及呼吸運動,切忌睡前劇烈活動。
10.每日應有規律及充滿活力之生活,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11.老年人的睡眠比年輕人短而淺,這是正常生理變化,不要過分擔心。

(文:張幸齡/花蓮慈院精神醫學病房護理長 本文摘自:《人醫心傳》108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