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想被照顧 要照顧別人

2013-03-07   | 袁淑珍 林雪花 章麗玉
何日生與實業家們談「師志、道業、弟子心」,大家相聚在一起,來自一分愛與善。(攝影者:吳啟志,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是我需要慈濟,而不是慈濟需要我。」實業家田然是大陸瀋陽人,發現擁有金錢沒有帶來快樂,只有付出才是美好人生,發願成為瀋陽第一批慈濟志工。

2013年「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3月1日至3日在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辦。六百九十五位來自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大陸及臺灣臺中地區等地的社會各階層企業精英,放下身邊忙碌的事業,前來靜心,開闊更寬的視野,成長自我慧命。

慈悲的力量 超越言語

「來慈濟很忙碌,心卻很安定,因為要為天下人付出。」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談起「師志、道業、弟子心」時說,大家相聚在一起,來自一分愛與善,因為你,因為我,讓團體更美好。

證嚴上人曾說:「不要老想被人照顧,而是你要去照顧別人。」何日生認為,「欲望越低,心情越快活,心在動中定,心才能真正安住。」甘願為眾生,心就不苦。上人每一秒都為眾生,承受操勞,但精神飽滿,內心清淨。

來到慈濟,讓何日生找到更大的歸屬,希望大家力量結合,不要自我放大,生命那分價值來自心中無盡大愛,很多人看見上人就會哭,這是幾世因緣得來的,這分慈悲的力量,已經超越言語所能窮盡的。

張雨霞在臺灣出生,移居美國已四十年,她覺得臺灣還是心目中最漂亮的地方。其實二十多年前,她住在俄亥俄州時就已經認識慈濟,只是因為住處異動而中斷繳交功德款。這次參與靜思生活營,相信會延續往昔因緣。

六百九十五位實業家,在靜思堂參加志工早會,聆聽上人開示。(攝影者:簡宏正,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尤其,何日生說的那一句話:「不要老想被人照顧,而是你要去照顧別人。」讓張雨霞感受特別深刻,她提醒自己,要學會幫助別人,不要老是依賴別人。

良能奉獻社會 為善競爭

「當你伸出雙手幫助別人的時候,生命從此不同,因為我們不再冷漠……」要天天當別人的貴人,為善競爭,努力修行。「大愛感恩科技」是城市礦場--續物命,造福慧,發揮良能回收,造福社會。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執行董事李鼎銘強調,時間像鑽石,期待人人發揮良能奉獻社會,做一個惜福愛物的人。

慈濟是非營利組織,大愛感恩科技公司愛心接力,將環保意識落實於產品,珍惜水資源,減少二度污染。

第一次穿大愛感恩科技所產出的環保衣服,來自美國西雅圖的陳嘉慧覺得很舒服又保暖,不用燙,看起來很整潔。此次營隊才知道這是由寶特瓶製成,令她十分驚奇,陳嘉慧說:「好產品要介紹給朋友們使用,這就是愛護地球最棒的回饋。」

新加坡李惠專已經來第六次了,這次回來參訪內湖環保站,李惠專讚歎臺灣的環保分類做得非常仔細,一級棒。尤其用環保回收的寶特瓶做成的圍巾、衣服、褲子,穿著在身上很輕又柔軟。

大捨之愛 無語良師

曾國藩教授分享人文整合解剖學,「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化無用為大用。」(攝影者:陳榮豐,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3/03/02)
「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要化無用為大用。」慈濟大學醫學院解剖學科教授曾國藩說明「大捨之愛」的尊貴。活著要善用身體,往生之後奉獻給醫學教育再回歸自然,人文結合解剖教學,慈濟稱捐贈遺體供做醫學教育之用的菩薩為「無語良師」。

有一位慈濟志工以賣米苔目維生,捐五個一百萬做慈善,想盡辦法去做利他典範。活著的時候好好照顧自己,走入人群付出,往生之後捐出大體給醫學院學生做研究。

「入土為安」是中國人既存已久的觀念,然而,「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曾國藩說:「家屬雖然捨不得,可是看得見希望,捐贈者好像從沒離開,活在家人心中,無語良師是菩薩化身。」

住在新加坡的許麗玲腳筋發炎,坐輪椅還是要繼續聽課,覺得上人理念很正確,時時照顧好心念,死後可以將大體捐贈出來,讓學生做醫學上的研究,值得把這種新觀念推展出去。許麗玲微笑說:「反正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可以用不要浪費。」

目前,許麗玲在紅山灣中心中醫部當志工,幫病人掛號,協助藥劑師配藥。在義診中心看盡人生無奈,感到人生無常,生命不過像夢幻泡影般,隨時都可能消逝,自己也想要捐贈大體,回歸大自然。

「這趟靜思生活營回家後,要說服全家人認同『遺體捐贈』。」臺中陳景松及家人信奉天主教,大愛不分宗教,用行動傳播出去。

期許大家將感動化為行動,良善事情,口耳相傳,回到居住的地方傳承,如同朵朵蓮花,清淨無染。少欲知足,成為富中之富的人,看見轉變的力量和未來的希望,如滴水穿石地深植在每一位學員心中。【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袁淑珍、林雪花、章麗玉 花蓮綜合報導2013/03/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