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六要 帶您遠離憂鬱

2013-04-11   | 吳進輝
李嘉富醫師在《慈濟道侶》叢書的著作《當心情感冒時》,建議大家做到「十步與六要」,就能有效遠離憂鬱症。(攝影者:蔡麗瑜,地點:臺北市靜思書軒新舞臺店,日期:2013/04/06)
「精神疾病經常被污名化,尤其患者害怕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一但精神狀態出現異狀,當事者與家人多會採取否定或掩飾的態度面對。」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在分享時如是說。

清明時節細雨紛飛,4月6日難得陽光露臉,連續假期的周末,部分逛街、購物的人依舊裹著厚重冬衣,而位於信義區的靜思書軒新舞臺店,來自大愛電視臺長情劇展《人醫群俠傳》的本尊,也是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的李嘉富醫師,以「心靈的陽光」為主題,與近六十位會眾分享如何正確認識身心醫學。

身心統合醫療 有效解決問題

1996年仍任職於北投國軍醫院的李嘉富醫師,剛開始參與社區義診時,他發現只要掛上「精神科」的標示,就注定得面臨乏人問津的窘境,因此他決定改變策略,以提供衛教的方式,拉近與社區民眾間的距離。

早期社會大眾不太了解「神經科」與「精神科」的區別,當醫學走上專業科別分工後,透過儀器檢測,判定屬於功能性障礙,則被認定為精神性醫學領域。

中國字「心」有著不同的意涵,精神也被歸類成心智,近年來研究發現,所謂「心」的疾病,也可能進一步激發「腦」的疾病,唯有透過身與心統合醫療,才能徹底有效解決問題。

於是,近年來醫學界不再使用「精神科」的名稱,改用「身心醫學科」,而各種症狀也有不同名稱,雖然如此,但仍無法適切反映各種病徵,短期間內仍無法建立起社會大眾對身心醫學的正確認知。

十步六要 與病和平共處

尤其當憂鬱症、癌症與愛滋病被公認為新世紀三大疾病時,社會大眾要如何遠離憂鬱疾病?

李嘉富醫師在《慈濟道侶》叢書的著作《當心情感冒時》,建議大家要「十步六要」。即是:「過高要求先放低(Demand);自我信心往上提(Esteem);正向思考排第一(Positive);放鬆心情樂無比(Relax);定時定量常運動(Exercise);尋求資源良醫逢(Source);經驗分享多互動(Share);著手助人樂融融(Initiate);定期健檢遵醫囑(Obedience);恢復健康憂鬱除
來自大愛電視臺長情劇展《人醫群俠傳》的本尊,也是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的李嘉富醫師,以「心靈的陽光」為主題,與近六十位聽眾分享如何正確認識身心醫學。(攝影者:蔡麗瑜,地點:臺北市靜思書軒新舞臺店,日期:2013/04/06)
(Normal);而憂鬱症之英文(DEPRESSION)則是要健康吃、安心睡、快樂動、甘願做、歡喜受、積極治。」

憂鬱症有如人類逐步邁向老化的過程,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李醫師以電影《美麗境界》中約翰‧納許的真實故事為例。約翰‧納許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資深研究數學家,也是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雖然罹患長達十年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但他與病和平共存,配合醫師及藥物治療,終於逐漸康復。

李嘉富醫師說:「面對疾病時,學習與它和平相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要永不放棄,確實遵照醫囑用藥,大部份的病情都可以獲得改善,甚至可能脫離長期用藥的情形。」

快樂過日子 提升自我心靈

一般學有專精的身心醫學科醫師,在病人走入診間那一剎那,醫師便會透過「望、聞、問、切」仔細觀察,即能對病人的情況略知一二,尤其現代人面對工作及家庭壓力,精神經常處在緊繃狀態。

李嘉富醫師表示,其實每個人可以經由學習自我檢測的方法,進而學會放鬆心情,預防類似彈性疲乏的狀態。他也向聽眾分享自身的經歷,當年父親往生時,他悲慟難止幾乎罹患憂鬱,他說:「當面對痛失親人或重大劇變之際,短期間的傷痛仍屬正常的精神抒發,一旦悲痛的心情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可能引發創傷型憂鬱症,此時就必須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協助。」

擅長於藥癮及酒癮醫治暨身心醫學的李嘉富醫師建議:「內心長存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正向思考,選擇一個讓自己快樂的方式過日子。」李嘉富醫師也分享,靜思人文出版的書籍與證嚴上人的《靜思語》,不僅能夠提升自我心靈,往往也能助人一臂之力。

夜已漸深,一場心靈饗宴,讓大家的心猶如迎接朝陽般,滿心歡喜地步出書軒踏上歸途,願每個人的心靈陽光都能溫暖自我心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進輝 臺北市報導 2013/04/0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