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烏干達女性悲歌 慈濟與愛女孩展開跨國救助
2022-05-10 | 黃靖茹一同發送愛 讓女孩們站起來
儘管烏干達超市有販售女性生理用品,但以當地居民一日只有兩餐的經濟狀態,大部分居民沒有額外經費與能力滿足生理基本需求。當女性遇到生理期時,通常是勉強使用破布,甚至只能整天坐在沙地上度過;教育並且提供衛生又可以再利用的生理用品,是幫助女孩們站穩的第一步。
教學與基礎衛生的教育計劃在學校、社區與監獄個點進行,讓女孩獲得完善衛生,更能進一步保護他們的受教權和工作權。在當地婦女接受教學,了解如何製作可再利用的生理用品後,便可以分享知識給身邊親友,也讓下一代擁有正確衛生觀念;在婦女們擁有衛生基礎後,後續的計劃也能因應村莊狀況逐步推展。
除了衛生環境限制了女孩的生活,數據也顯示出由於不尊重女性地位,有10%的女孩會輟學、失學,文化背景跟家庭經濟都讓她們被侷限了未來。慈濟與愛女孩基金會合作的裁縫教學項目在第一學府「馬克雷雷大學」,以及貧民窟中的「國度豐收教會」開設,提供專業的裁縫、行銷、會計課程,並且提供微型貸款與裁縫車的申請,讓女孩們可以用專業技能發展自己的事業。
薇琪是第一期報名課程的候補生,她爭取到擔任助教的機會,成為名額外的見習生,並且在通過努力擔任五期助教後,勝任了馬克雷雷大學的課程經理。不僅如此,薇琪通過計劃補助的交通費與餐費省下人生第一筆創業資金,在貧民窟附近開設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裁縫店,開展了她的生命新葉。
孩子獲乾淨水源 健康生活
在烏干達,有超過兩千四百萬人無法獲得基本飲用水,而每年因汙染水、衛生條件與不良衛生習慣病逝的兒童超過四千五百名,因此除了婦女的關懷,還必須提升衛生環境與飲水。當地學校大多沒有廁所,學童僅能露天如廁或上課中途跑回家解決;為了讓學童可以擁有隱私且方便的解決需求,「生態廁所」的概念被提出,以木屑、米糠等材料覆蓋抑制臭味與病原,讓穢物轉為零污染的天然肥料。
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也利用烏干達的熱帶氣候,以雨水收集系統收集豐沛降雨,淨化成可以使用的生活水源。慈濟與愛女孩基金會在穆科諾地區的學校、農場、村中心總共建置了三座雨水搜集系統,過程邀請當地青年一起學習看工程圖,協助家鄉建設。
居民很看重這項設施,啟用當天盛裝打扮出席,在孩子轉開水龍頭洗手時,每個人都露出開心笑容。另一邊,慈濟與愛女孩基金會也為合適的村落打通水井,讓孩童可以就近使用乾淨水源,不用跋山涉水到開放性的土坑、池塘,暴露在瘧疾風險之下。
經過審慎的評估與準備,水井打入PVC水管加固,並且安排人員定期維護設施,終於可以為烏干達民眾提供方便乾淨的生活用水。在施工過程也出現有趣的景象,許多居民在水井地基尚未完成時,就迫不及待的提著水桶來排隊取水,也讓大家看出當地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高。
這次與愛女孩基金會一年的合作,受益的烏干達民眾超過千人,尤其是水井大大嘉惠了周遭居民,愛女孩基金會也為這一年的幫助成果舉辦了紀實特展。「看見這麼多照顧到居民的照片,讓我感觸良多,原來我們理所當然的生活對其他人並不是如此。」志工黃靖茹相當感動的表示。不斷換位思考,看見角落的需要,才能讓世界更美好。
關於愛女孩基金會:
愛女孩基金會Love Binti 2015年在臺灣成立,名稱中的Binti為斯瓦希里語的女孩之意。她們由一群身份各異的女孩組成,因緣際會踏上非洲的土地,致力幫助當地的婦女、孩童建構更好的生活。
愛女孩基金會在非洲已跨足八國,包含烏干達、肯亞、剛果等地,深耕東非鄉間。在當地的幫助工作分為三大類型:經濟型、援助型、建設型,從培養專業技術與微型貸款,到衛生教育、興建教室等,以實際的行動幫助他們改善生活。
(文:黃靖茹 烏干達報導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