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亦能助人 坦畢沙區奈米良能化作愛

2022-11-03   | 黃奕瑋、楊异家
病患德麗娜(化名)很認真地做復健,但是,走出復健室的她,立刻穿上志工背心,化身為菩薩,幫忙照顧腦性麻痺症的小孩,也幫其他病患按摩、推輪椅。(攝影者:呂月霞,地點:南非,日期:2022/09/05)
南非坦畢沙區位於約堡東北方,人口51萬人,距離南非慈濟分會約20公里,這個社區因為貧窮、髒亂、失業與犯罪率高,需要幫助的人很多。
 
南非慈濟人從2006年,開始帶領本土志工們做家訪、照顧病患、開縫紉班、耕種愛心菜園,將善與愛一步步帶入這個社區。
 
巧奪天工 一雙神奇的手
 
慈濟志工慈明((Saramina))在坦畢沙社區,帶領志工團隊,耕耘愛心菜園、家訪生病的獨居老人,也照顧愛滋病、肺結核、糖尿病等病患。
 
幾年下來,志工們,發現很多病患需要做復健運動,但是大家都缺乏相關的知識。因此,2011年,志工們在海倫喬瑟夫((Helen Joseph))醫院,學習簡單的復健和基本醫療常識,把所學的基本復健知識,用來照顧感恩戶。
 
他們穿梭社區為人服務,口耳相傳下,越來越多需要做復健的病患,邀請志工們去做家訪。遠在300多公里外的人醫會復健師蕭雅雪,接受邀請特別來到坦碧砂社區,做了一次復健義診,也教導志工們做更進一步的復健運動。
 
蕭雅雪指導病患提摩西馬尼爾(化名)增加身體的平衡和力量,也指導志工要利用家具和環境,方便他們指導照顧戶,自己做復健。
 
有位腦性麻痺的七歲小男孩,從小就無法站起來,經過蕭雅雪十幾分鐘的努力,竟然能站直了,媽媽直呼,「奇蹟!」
 
有一天,志工們在家訪時,遇到一位八歲,同樣罹患腦麻的病患(Koketso),此時,雖然復健師不在,但是本土志工現學現賣,依樣畫葫蘆,很小心地幫忙做復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Koketso也站直了。
 
當小男孩站起來的瞬間,不只病患的家屬感到驚訝,就連在場的志工們,也被自己嚇到了,「竟然親手創造了奇蹟。」志工看著自己的巧手,感到不可思議。而透過練習,小男孩甚至可以用手臂支撐,來讓他的腳站直,不需旁人扶持,真是令人興奮不已。
 
慈青KK 和Sikhole 一起幫中風病患提摩西馬尼爾做復健,經由兩位慈青的努力,提摩西當天就能站起來了;往後,志工Sikhole天天來幫他復健,讓提摩西馬尼爾信心倍增,狀況愈來愈好,現在可以自己慢慢走路了。

 
慈濟志工慈明(Saramina)在坦畢沙社區,耕耘愛心菜園,幫助居民。(攝影者:呂月霞,地點:南非,日期:2022/09/05)


翻轉人生 互助不分你我
 
社區中,還有更多的病患需要做復健;復健師建議,應該要集體復健,效果會更好。於是,慈濟志工伊莉莎白,將家中的一間鐵皮屋捐給慈濟做為復健室,大家齊心齊力來打掃整理。
 
開幕前,志工們先把水泥地板補好,簡單且刻意的窗簾布置,等候區也憑添些許溫馨,志工傅艾昀捐了一張復健床來慶祝開張。
 
志工帶著中風的老媽媽努力做復健,做完復健,原本只能走幾十公尺的病患,竟然走了二、三百公尺,消息傳出,越來越多的感恩戶,到復健室請求協助。
 
很多病患,不只需要做復健,家裡也很貧窮,往往三餐不繼,因此復健室就提供早、午餐,讓他們有體力做運動;甚至也幫他們準備愛心便當,讓病患把食物帶回家,復健室儼然像是一個大家庭。

 
志工慈明把不同病患們,變成一個合作團隊,「三人小組」的復健方式,真是超級的完美組合。(攝影者:呂月霞,地點:南非約堡,日期:202/09/05)


心中有愛 發揮奈米良能
 
病患琳蒂琶德麗娜(化名Lyndipa)在復健室,很認真地做運動;走出復健室的她,也立刻穿上志工背心,幫忙照顧腦性麻痺症的小孩,或幫其他病患按摩、推輪椅。
 
她挑戰身體的極限,艱難地推著輪椅上的小病患去吃飯,志工守護在旁,不斷地給予鼓勵,當目標達成,琳蒂琶德麗娜(化名Lyndipa)的自信與成就油然而生。
 
這也是志工慈明想出,讓大家一起磨練毅力勇氣的好方法。而且,有時候慈明也會換方法,把不同病患們的復健動作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合作團隊——三人小組,需要做手抬高的復健,走在最前面;而需要練習走路時把背挺直的人,則盯著前面病患抬高的手指,如此視線提高,背部會自然挺直地走在第二位;最後一位病患,是身體狀況最好,要練習走路時腳抬高,並且保護中間的病患,「三人小組」真是超級的完美組合。
 
當志工們推輪椅很累了,慈明也會讓病患幫志工拍拍肩膀、端個茶水,小小的貼心舉動,讓感恩戶也有學習回饋助人的機會。藉由各種善巧方便,慈明讓彼此融入,更像一家人。【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奕瑋 楊异家 南非報導 2022/10/3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