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大學女學生 肯亞參與國際志工

2009-11-17   | 黃意潔 李家萓
慈濟大學許雅綾同學(左)及許迎恩同學(右)分享在肯亞志工服務的歷程。攝影者:李家萓
這絕對不是輕鬆浪漫的『背包自助旅行』!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許雅綾及傳播學系許迎恩同學,今年暑假到非洲肯亞Mathare貧民窟進行服務,他們在當地協助蓋育幼院,手工藝行銷,甚至將靜思精舍蠟燭製作的概念引進貧民窟,希望可以讓貧民窟的婦女們自給自足,兩位女學生的這份大愛點燃了貧民窟的希望,他們發願要募集更多人的愛心回到肯亞。


肯亞貧民窟裡的願望:我只要一張床

Mathare貧民窟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以南三十公里的恩貢山上,是一個依垃圾山而聚集了約兩萬名貧苦人們的貧民窟。從首都進入貧民窟,是令人無法想像的兩個不同的世界:嚴重的乾旱、垃圾堆中的生活環境、肺結核與相關黃熱病等傳染疾病、時常沒水沒電、又有酗酒、嗑藥及賣淫的社會治安問題,貧民窟的組成大部分為遭丈夫唾棄的愛滋病帶原者婦女、孤兒與單親家庭的孩子。

2009年的暑假,許迎恩和許雅綾在慈大國際事務中心的補助下,前往肯亞參與當地志工組織,與其它國家九名年輕人一起服務。照片由許雅綾、許迎恩提供
2009年的暑假,慈濟大學學生許迎恩和許雅綾,在學校國際事務中心的補助下參與當地志工組織,與其他國家九名年輕人一起進行志工服務。「請問您需要什麼幫助?」「我只需要一張床!」隨著挨家挨戶的訪視中,迎恩與雅綾得到如此衝擊力極大的答案,只要下雨就泥濘不堪,在地板睡覺的人,一遇雨就只能站著睡,他們的期待,只是一張床。


七國家十位學生志工完成七項「不可能的任務」

在沒有任何資金與援助下,運用「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的概念,迎恩、雅綾與來自其他七個國家的十位志工,完成七項不可能的任務,包括居家訪視、兒童托育中心擴建與整修、制服工坊、蠟燭工坊、明信片賀卡計畫、兒童伙食計畫、拍攝記錄短片等。

學生志工們在當地協助蓋育幼院,手工藝行銷,甚至將靜思精舍蠟燭製作的概念引進貧民窟,希望可以讓貧民窟的婦女們自給自足。照片由許雅綾、許迎恩提供
兒童托育中心的擴建與整修是其中的大工程,估計需要花費台幣二十萬才能完成,她們用兩週的時間深入社區與商業區募款,希望打動有能力付出的人,即使只募到一根釘子、一塊錢都會讓她們感到無比欣慰。從鋸木頭、釘釘子、扛水、攪水泥等都由這群年輕志工包辦,水源不易取得,工具老舊不堪,還要隨時擔心建材會被偷。

「我沒錢,但我可以幫你們蓋學校!」迎恩回想起,居民一開始會在路上向他們這群外國人敲竹槓,但慢慢的態度改變了,提個水不會再向你要錢了,興建過程無形打動當地居民一同加入。

迎恩和雅綾笑說,也許是因為在慈濟募款經驗豐富,募款過程中,他們這一組收穫頗豐,而他們更運用靜思精舍製作蠟燭的概念,成立蠟蠋工廠,作為婦女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見苦知福發願力 慈大生要為肯亞孩子展開助養計畫


兩個月的志工服務,許迎恩與許雅綾由衷感謝父母的支持、學校的贊助。回到台灣他們的心也還繫著在貧民窟的婦女與孩童。

心中存著對肯亞孩子的不捨,迎恩和雅綾將要展開兒童援助計畫等,計畫2010年再度回到當地讓愛永遠延續。照片由許雅綾、許迎恩提供
「我們在當地,早已是像他們的家人般,即使晚上治安不好,孩童都是我們的最佳保鑣!」許迎恩認養了2個孩童,許雅綾一家認養了四個孩童,而他們更希望可以募集台灣人的愛心,一天省四十元協助孩童上職業技術學院,在育幼院有一個十歲孩子,還在和二歲到五歲的幼兒一起唸書,只是因為家裡沒有錢,而育幼院是唯一可以免費提供一餐的地方。

想到小朋友考試都還是一支筆輪流寫,迎恩和雅綾異口同聲的表示,他們將要展開兒童助養計畫、鞋盒禮物計畫等,也規劃明年(2010年)再度踏上肯亞,讓愛永遠延續。

(撰文者:黃意潔、李家萓 報 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