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慈善非作戲 黑慈青揪團

2011-12-09   | 顏銓佑 蔡凱帆
闊寶(左一)在母親蘇美尼亞(左二)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就很有愛心。(南非人文真善美提供)
在廣闊的大地上要開出花朵,除了陽光、空氣、水之外,也要有適應當地土壤的種子。在南非,本地志工超越了貧窮、性別、種族、文化等種種藩籬,在當地從事慈濟慈善工作,這種勇氣與愛心,也開始向下傳承,育成一顆顆菩提種子。

拉拔九個親兒孫 救助二十二個孤兒

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北方坦畢沙(Tembisa),總人口約五十一萬人,是個有著數十年曆史的黑人村鎮區。該區住著來自南非各地、各階層的黑人,有貧窮也有小康家庭,處處可見簡陋的鐵皮屋緊鄰著整潔的大磚房。

自2005年慈濟志工來到該區,就一直持續在當地推動各項服務,例如:急難救助、居家關懷訪視、機搆關懷、愛灑茶會……至今,該區的慈濟志工約有二十名,包括上個月才剛受證的三位本土委員菩薩。

在扶養著自己的六個小孩子之餘,蘇美尼亞還領養了住在社區附近的二十二個孤兒。圖:孩子們領到慈濟發放的物資,露出開心的笑容。(南非人文真善美提供)
坦畢沙本土志工蘇美尼亞(Nkwe Semenya),在當區經營著一間面包烘培店。遇上慈濟志工之前,有著慈悲心腸的蘇美尼亞,就定期舉辦街頭供食,布施麵包等食物給當地的孤兒或貧民。在扶養著自己的六個小孩子與三個孫子之餘,蘇美尼亞還認養了住在小區附近的二十二個孤兒。

耳濡目染具善心 見證無私更有情


闊寶(Kgabo Semenya)是蘇美尼亞的小兒子,今年二十出頭,高中畢業的他為了分擔家計,暫時放棄繼續升學,在家中烘培店裡幫忙。闊寶從小就跟著媽媽四處助人,對於家中常有陌生人一同用餐也習以為常。耳濡目染下,闊寶從小就認為,如有人需要幫助就應該立即協助。

因為媽媽參與慈濟志工活動,闊寶才與慈濟有了接觸。然而他對慈濟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很好,認為慈濟只是一個從城市到當地做做樣子、照照相、打打廣告的團體。媽媽蘇美尼亞沒有多做解釋,只是繼續以身作則,默默地做。直到一場大火,才讓闊寶對慈濟的印象完全改觀了。

闊寶為了家計而暫時休學,便在烘培店里幫忙。(南非人文真善美提供)
2010年10月,在坦畢沙一場火災後,慈濟志工在短短的三個小時內,以直接、重點、尊重的原則完成訪視、造冊及發放。闊寶看到慈濟志工如此有效率而且無私無我的精神,便下定決心開始參與。

當他第一次拿到慈青藍天白雲制服的時候,內心緊張且慎重。他認為每當穿上了這件制服,他就背負著要行善助人的任務。至今,只要當區有活動,就會有他的身影,為華人志工、本土志工及照顧戶擔任翻譯,也主持小區的愛灑茶會。

闊寶也會照相紀錄利用社交網站「Facebook」來分享活動訊息,讓他的朋友也能了解慈濟,很多當區的年輕人被帶動,也踴躍參與各項活動!闊寶希望能夠接引更多當地的年輕人,讓坦畢沙能有自己當區本土的慈青團隊,關懷照顧更多當區貧民。

(文:顏銓佑、蔡凱帆 南非約堡報導 2011/12/01)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