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約旦義診團 續26年關懷
2018-07-25 | 陳誼謙【基金會新聞稿】一望無際的沙漠,卻是遊牧民族與難民的住所,居無定所的帳篷區,出現一群藍天白雲的身影,未曾間斷的照顧著這群流離失所的人。
一群主要由臺灣組成的「慈濟約旦義診團」,2018年7月22日前往約旦發放,7月23日展開為期六天的大型義診,預計超過二千人獲得醫療援助。慈濟在約旦時間7月23日傍晚與哈希米慈善組織(JHCO)簽約,共同為當地貧民、難民提供援助與輔導,創造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之機會。
照顧遊牧民族 帳篷區裡發放與家訪
天然資源有限的中東國家約旦,境內收容數百萬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巴勒斯坦、葉門、蘇丹等國的難民,成立二十六年的慈濟約旦分會多年來持續關懷敘利亞難民、以及經常被迫搬遷的貝都因人帳篷區,提供物資與關懷,不定期結合慈濟醫療志業舉辦義診,為三餐都無法溫飽的人提供基本的人道關懷。
由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帶隊,偕同慈濟慈善志業執行長顏博文、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大林慈院副院長林名男等六家慈院醫護人員,以及臺灣與美國的國際慈濟人醫會成員;臺灣慈濟志工7月22日會合在約旦,慈濟約旦義診團中,將近一半是2016年底曾前往約旦義診的成員,一行人甫出關,由約旦慈濟志工帶領前往貝都因帳篷區、慈心之家、歐菈小學進行發放。
貝都因(Bedouin),阿拉伯語即沙漠的遊牧民族,因世代變遷,部分居住在都市的貝都因人,每年需花八百約旦丁那(JOD),約新臺幣三萬四千元的租金,才能在政府指定的沙漠區搭帳篷,或在窪地、或在河谷區,東搬西遷的生活經常讓前往關懷的慈濟志工撲空,但鍥而不捨的慈濟志工,總努力找到他們。
連喝水都要用錢買的貝都因人,生計來源不多,慈濟定期發放物資,讓他們可以增補營養。7月22日慈濟志工與義診團帶著臺灣農委會提供的大米,還有當地採買的糖、豆子、油、茶葉等,到貝都因帳篷區發放與家訪,並針對需要醫療援助者進行評估。
哈珊親王見證 與JHCO簽約援助當地
慈濟關懷貝都因人十餘年,從小看到大的孩童們看到慈濟志工開心地跑著,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發現一位腳底被割傷的小孩,竟然只用塑膠袋包紮,立刻蹲下來為他清潔、處理傷口。
7月23日一早,慈濟義診團前往塔拉博特社教中心(The Tarabot Social Center)進行義診,當天共四百二十人受到醫療照護與治療。一位慈濟照顧戶接受針灸後疼痛舒緩,向約旦慈濟志工陳秋華感恩,並豎起大拇指說很棒,照顧戶感動落淚表示,慈濟志工陳秋華像他的兄弟一樣,彼此交心,如果將來回到敘利亞,一定要煮蔬食來款待慈濟人。
慈濟約旦分會負責人陳秋華,是被哈山親王從臺灣請到約旦的武術教練,為了當地的苦難人四處奔走,聽到照顧戶這一席話,不禁抱著他,真心祝福他們能安穩地再回到家園。
義診結束後,慈濟與哈希米慈善組織(JHCO)簽約,持續援助塔拉博特社教中心。塔拉博特社教中心是哈希米慈善組織與他國難民委員會在2015年成立,主要援助當地貧民、難民,慈濟基金會2017年開始與哈希米慈善組織合作,一起致力於人道協助與關懷。
7月23日傍晚,由慈濟慈善志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代表與哈希米慈善組織續約「合作協議書」,哈山親王(Hassan bin Talal)也蒞臨見證,共同繼續提供約旦貧民、海外難民家庭慈善、助學金、醫療等援助,以及免費課後輔導、技能培養、知識課程等。
慈濟基金會表示,慈濟約旦義診團於7月23日到28日進行六天義診,在阿紮來卡難民營(Azraq)、塔拉博特社區中心、馬弗拉克省難民進修中心等地,期間也會拜訪當地聯合國難民署,以及世界第二大的難民營札塔里難民營(Zaatari),希望能為當地苦難人提供基本的人道援助。
(新聞稿:陳誼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 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