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的形象

2011-11-29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簡淑絲)
佛在世時,當時的民生大都很困難,貧窮苦難、流離失所的人很多。其中,有一群流浪在外又找不到工作的人,他們的生活總是三餐不繼。

有一天,這六、七個流浪漢看到佛陀僧團的隊伍很莊嚴,又看到佛陀帶著比丘們到家家戶戶去托缽時,每個家庭都十分恭敬地接過比丘手中的缽,盛滿整缽的飯菜,來供養佛與僧。

那種獻供、禮拜供養的景象,令流浪漢們覺得很震撼。想想自己為了生活而流離失所,如果去乞食,不僅得不到施主的供應,還得受人冷眼批評。然而,比丘們同樣是托缽乞食,卻得到人民深深地敬重。於是這六、七個人不斷地議論著──如果我們加入僧團,生活就不用擔心了,也不用找工作做,多輕鬆!

於是,他們相約來到佛陀的精舍,恭敬禮佛,懇切地要求佛陀收留,讓他們出家加入僧團。佛陀看到他們態度虔誠,就慈悲地允其所請,為他們剃度。

他們再也不用為了生活而煩惱,所有的信徒對僧伽比丘都非常尊重。他們很歡喜,甚至得意忘形,每天托缽回來,吃飽飯無所事事,六、七人便結為一黨,天南地北,談天說地。這種戲言嬉笑、放縱無度的形態,僧團中其他的比丘看在眼裡,心裡很不以為然。

有一天,一位年輕比丘實在看不過去,就向佛陀訴說他們懈怠、放逸、不顧僧伽形象的狀況,根本就是僧團中的敗類。佛陀聽了之後也很無奈,就對年輕比丘說:「這是一群在生死中流浪的可憐人,他們為求活命而進入僧團,所以迷失了慧命。」你去叫他們來,我想對他們說話。

年輕的比丘遵照佛的指示,呼喚他們前來,佛陀憐憫懇切地輔導、鞭策他們。這幾位放逸的比丘終於如夢初醒,了解到生命無常,雖然與佛同世,自己卻不知覺醒,仍流浪在六道苦惱的漩渦裡。最後他們厭棄了過去放蕩的生活,開始尋求慧命的解脫,不再為生活苦惱奔波。

這段故事可以用來自我警惕──雖然是與佛同世,也在佛前剃度進入僧團,然而如果不懂得及時把握,好好實踐佛陀的教法,哪怕是在佛的面前、佛的座下,也是一樣浪費生命。

「殊勝因緣值佛世」,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若能了解佛陀的教理,就算離佛很遠,也像與佛同住在一幢房子裡。其實,佛陀雖然離開人間,如果我們能將佛陀的法身慧命沿留下來,並且好好地依教奉行,其實與佛同世無異。

所以我們要將「佛心當成己心」,真正的學佛,就是要學得佛心,若學不到佛心,怎樣也無法成佛。此外,見佛聞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這一念心,如果不好好把握,再好的法,用在我們身上都可能變成相反的結果。

本文摘自:《調伏人生二十難》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