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太子堅守出家的故事
2013-04-13 | 慈濟基金會就如釋迦牟尼佛在未出家前,他身為太子,可以享受天下之樂,備受國王的疼愛、姨母的呵護及全國人民的敬愛。他所過的是如此多彩多姿、多富有的人生!但對有智慧的人而言,這種生活並不是他所要求,他看到人生的老、病、死種種無常變化,會讓他去思考及追求真理,這就是覺者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一般人容易受環境左右而沈迷在紙醉金迷的享樂中,只顧著自身的娛樂,不會想到別人所感受的苦樂,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這就是凡夫。悉達多太子則不然,他在愈享受的環境中,愈會考慮到天下眾生的種種問題。除了老、病、死的痛苦外,當時印度還有人為的四姓階級之別,他也覺得很不平等。另外,還有貧窮、苦難的人生悲劇,以及水災、風災、旱災等天然災害,像這些社會人為及大自然的環境變化,沒有一樣不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苦難輪迴不堪 心靈深處探求解脫
如何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有天,太子終於向父王提出要出家修行的請求,這對國王而言,真是件晴天霹靂的打擊。自從太子出世,阿私陀仙就已經預言,將來太子如果在家,長大後就能接掌王位,甚至能成為轉輪聖王,統領天下,假若太子棄俗出家,將來就會修成正等正覺,成為人天導師。
國王聽了這些話憂喜參半,喜的是,他所期待的是太子能承續王位、統領天下;憂的是,雖然修得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人天導師也是好事,但他還是很擔心兒子會出家。這個心結一直存在他的心裡,直到太子十九歲時提出想出家的意願,國王還是很震驚。
國王告訴太子:「國家、社會將來都要靠你去領導,你怎麼能一走了之?而且國王的地位如此崇高,將來領政後,你大可自由地發揮濟世救人的心願。」太子卻說:「人生,只要是有物質、有形的東西就很難改造,何況生、老、病、死種種苦難的循環,並不是改造環境就能解決。」國王又說:「你捨得父母?捨得耶輸陀羅和羅侯羅?」太子回答:「世間的情愛要割捨當然很難,但是父王,您要是能幫我解決心中的問題,我就可以不出家。」
國王就問:「你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問題?」太子回答:「父王如果能讓我『不老、不病、不死,沒有愛別離苦』我就放棄修行的念頭。」國王無奈地說:「這是不可能的事!年齡會隨著歲月而增加,哪有不老的人?尤其人的身體,不一定是老才會生病,不管金枝玉葉或是貧窮的人同樣都會生病,我自己也不例外,再說有朝一日我也一樣會死。」
太子就說:「對!不只是父王會如此,人人也都會經歷這些痛苦,就像我現在想要出家,父王您這麼不捨,生離是苦還有更苦的死別,人生諸多苦難要如何解決?」國王聽了,知道自己根本無法幫他解決這些事情。太子又請求:「父王,您這麼疼愛我,也無法幫我解決這些事,而種種苦難的輪迴卻是苦不堪言,所以我一定要從心靈深處去探求真理,解脫一切苦難。」
心念堅固不移 克服困難障礙
太子的心意任誰也無法移轉,終於克服重重難關出家。悉達多太子當時若不是心念堅固,勇於克服一切障礙,哪有現今的人天導師、四生慈父。
太子歷經種種嚴苛考驗、修證後,把自己所體悟的真理,以淺顯易懂的教育化導於人間,比如:教人「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可保住人身;行「十善」則可生天道;若以「八正道」去除無明、習氣則可漸入聖道;行「六度」則能超越生死,轉凡入聖。
人生需要有正念、正見的引導,佛陀的睿智可以引人向善,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圓滿,日常生活中,心念的方向要時時掌握好,才能向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勇往精進。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著作《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