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的祇夜多尊者

2014-07-05   | 慈濟基金會
(攝影者:謝國志)
生在富樂安逸的環境,難以提起精進向道的修行動力,故需要有一個大環境,與有志一同者彼此提攜、相互砥礪。上人述說一則佛典故事闡明此理──

古時有一位修行人名「祇夜多」,以大威德著稱。二位比丘慕名前往尊者修行的洞窟拜謁、求教。途中看見一位年老憔悴的比丘在撿柴,便趨前詢問祇夜多尊者的住處,老比丘回答:「在上面第三個洞窟。」二位比丘走到第三洞窟,卻看到撿柴的老比丘,原來老比丘就是祇夜多尊者。

二比丘問尊者:「您既是德高望重、有大威德的修行人,為何還需要自己撿柴燒火,而不由他人代勞?」尊者回答:「若想到往昔生死之苦,如果我的頭、手、腳可以燃火而為眾僧之用,我都願意付出,何況撿柴燒火?」二比丘即問:「尊者是否能告訴我們,您往昔經歷何等生死之苦?」

尊者說,自己往昔五百世中,都生於狗身,經常困頓飢渴,只有二次得以吃飽。一次遇到一個人喝醉酒之後嘔吐,而食其嘔吐物得安樂飽滿;第二次到一個夫婦二人共同生活的小家庭,丈夫到田裡工作,妻子在廚房煮飯,期間有事暫時離開,此狗就趁機跑到廚房偷吃飯食。因為裝飯的器皿開口窄小,起初狗頭雖然可以鑽得進去,吃飽以後卻無法把頭拔出來。丈夫從田裡回家,看到狗偷吃食物而怒氣沖沖,立刻把狗打死了。

這二位比丘聽到尊者述說過去生的經歷,即厭惡生死,專心修行。

※※※

祇夜多尊者常以過去生五百世為狗的苦難警惕自己,此世有機會得生為人、又能修行,豈止是負責撿柴燒火,即使要他把手腳當柴燒都願意,因為可以供養、成就同住的修行者,讓他們安心修行;想到過去的苦,會更珍惜現有的福。

古修行者有宿命通,能以過去的輪迴苦難自我警惕,但是現在的人無此覺性,只知道享受現有的快樂,在如此平和的生活空間,苦自何來?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經歷家庭問題、人生波折,又有因緣在慈濟這個大環境,看到別人的苦,受到感動而被動地行動,並非自動自發。

如果是自動自發,就會對於一起做慈濟的法親油然生起感恩心,感恩天下有這麼多人一起為天下的苦難而付出,自我惕厲要以身作則,把事情做好。上人引申,祇夜多尊者不因自己修證道果、威德廣傳而自尊自大,反而安於刻苦的修行生活,放下身段為其他人服務,此等身教勝於言教,更讓人欽服、學習。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9月24日)
※本文摘自:《證嚴法師衲履足跡》 二0一二年‧秋之卷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