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醫滌心 聚眾拔苦

2017-11-21   | 慈濟基金會
人體構造天生精細,一旦有病就需要細心療治,這需要醫院醫療隊的用心,輔以精密儀器,也需要醫院行政體系方方面面的支援,才能完成守護生命的使命。(攝影者:林炎煌)
【證嚴上人11月20日臺北慈院溫馨座談開示】
「我們的身『惦』在這,我們的心也『惦』在這,身心都在這裡,所以令人多麼的安心,真的很感恩。」(註:惦,採閩南語讀音,意指「就在」,有安住的意思;而臺語「新店」讀音近似「身惦」、「心惦」。)

11月20日的證嚴上人行腳行程來到位於新北市新店區的臺北慈濟醫院(以下簡稱臺北慈院),在聆聽醫療團隊的報告以及心得分享後,上人讚歎不已。

「今天聽到的分享,其實是很精、很深、很廣,而且是真正的和生命是那樣的貼切,而且很感動的從人的心,而且又是用在高科技的儀器——儀器能代替心嗎?可是它可以幫助我們對病人,讓病患也許可以減輕一些痛覺,醫師的技術愈來愈精準,所以讓他會比較輕鬆一點,但是聽來,有的也是要很用心。」

醫者細心設身想 精密技術為患者

臺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利用時間輪番上臺報告,一般外科伍超群醫師述說著臺北慈院引進「達文西手術」儀器設備,並組織團隊學習,成功為許多病患進行微創手術,讓病患傷口更小,有助恢復健康,也縮短手術時間,減輕醫生的負擔。而心臟血管外科張燕醫師以個案說明如何進行心血管繞道手術。

「聽到伍醫師在說的,還是很辛苦,也是很幸福;早上也聽到,張燕教授提起,我們也看到,心在跳動跳動,就是還在動的心,去動那樣的精細的刀,實在是一針一線,一直在下,不可思議,到底如何把手拿得穩、拿得準,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真的是醫療,這種巧妙的手,比起高科技的儀器,真的很令人感動。感覺到人的身體器官,實在是很精密;的確,我們的身體,器官很精緻,人體的創造實在是不可思議!」

人體構造天生精細,一旦有病就需要細心療治,這需要醫院醫療隊的用心,輔以精密儀器,也需要醫院行政體系方方面面的支援,才能完成守護生命的使命。

「看到我們的行政,還有從我們的工務等等,那樣的用心,那樣守護著我們整個醫療的功能體系,這也是很感動。這種愛的凝聚的力量會合起來,看到我們的醫療護理等等,都是合和互協。」

慈善醫療不可分 義診無悔愛無怨

上人提及醫療志業合和互協的溫馨,不止體現在慈濟醫院之中,北區人醫會與創世基金會合作,為植物人進行牙科義診,過程也不容易。

「他們到創世還有植物人的機構,去幫助洗牙等等,以為說是簡單地讓他開口洗牙就好,原來不是;今天(11/20)也聽到,好感動,一個病患需要六個人以上到八個人圍繞在身邊,不管是麻醉科、內科,還有呼吸科也需要,總是要做萬全的準備。因為他是植物人,一旦有了病,很無奈地躺在那裡,自己也不能自理,而且也無法表達,滿口的(牙結石),真的實在無法形容,洗牙的過程真的是很感動;不只是醫師護理,還要有行政,還要有一大群人。」

自從1972年「慈濟功德會附設貧民施醫義診所」開設以來,上人深信醫療必需有團隊,而慈善與醫療也密不可分。

「慚愧的是,平常沒有去關心這群人醫菩薩,是一大群,無怨無悔,幾十年如一日這樣地付出,不只是醫護,還有行政,還有一大群非醫療系統的志工,但是非有他們不可的一群菩薩。這是慈善、醫療,總是永遠密不可分,這一份的力量都是來自於每一位的心、身在這裡,是待在慈濟,『心惦』在慈濟裡,不管是身還是心定在慈濟裡,我真的很感動。」

因地制宜除病痛 大馬洗腎也滌心

不論是臺灣或是在海外,透過因地制宜的醫療服務來解除病患的痛苦,都與慈善相輔相成。在馬來西亞,由於當地飲食習慣之故,洗腎患者多而洗腎中心不足,檳城慈濟志工就成立洗腎中心為貧病患者服務。

「他們那裡要洗腎就是很貴,馬來西亞跟我們幾十年前的臺灣一樣,所以也因為慈善的需要,開始用(洗)腎的,我也常常的提醒他們,一定要跟醫療的系統連結好,萬一在洗腎中間有什麼狀況,趕快要有後送醫院,也是戰戰兢兢的。但是需要的人太多了,現在一共三間在檳城、北海還有吉打,三個洗腎中心。」

解除了身體上的病痛,慈濟志工也根據病患的經濟條件而予以濟助,或是陪伴輔導他們改變生活習慣。

「我很佩服他們,把洗腎中心的病患,都是輔導到這洗腎病人都當志工,每個人都不只是洗腎,同時洗心,也把他們不好的生活習慣,會喝酒的、會抽菸的等等不好的,都是洗腎同時改變過。」

一念純心愛能量 非洲大地心富有

馬來西亞洗腎中心帶動病患洗腎又洗心,在非洲大地的慈濟志工,也以同等的愛心照顧愛滋病患,甚至陪伴中風病人做復健,恢復身體機能。

「(對)失去行動功能(的病人),他們(慈濟志工)就是一個心念,非讓他站起來走。他們的復健是什麼呢?不是像我們的復健,他們什麼都沒有,就是有一位(志工)提供出一個小小的空間,每一回要幫他復健,就是扛著厚厚的床墊到那裡去,地上一鋪就開始幫他們做復健;這樣簡陋,是什麼都沒有,什麼儀器都沒有,只是靠著那一念心,那一念心的愛的能量。」

這一群什麼都沒有的南非慈濟志工,卻有不斷付出的愛心,也展現了最自在的生命姿態。

「這一回,他們回來,受證(慈濟委員)之後回到精舍,那一天晚上聽到他們唱歌的時候唱,分享的時候分享,笑的時候哈哈大笑,要哭的時候,他也是隨時也可以哭,說起他們人生過去的黑暗,他們也會苦到想要輕生、要自殺,但是也是接觸到慈濟,他們翻轉人生。同樣一個人,同樣的環境沒有改變,可是心境一轉,他的人生馬上轉貧為富,物資沒有增加,心靈的財富突然間豐富起來了,這都很不可思議。」

病痛之苦無分別 走入生命除苦難

鄰近南非的辛巴威,慈濟志工朱金財長年在當地經商,卻花了大部分的心力從事慈善工作。

「印象最深的,記得他曾經為五千多位的孩子,排排站一大堆,他要為那些孩子剃頭,為什麼要幫那些孩子剃頭?白癬,(孩子)整個頭厚厚的白癬,這顆剃過去那一顆,那樣排排隊好多的,他一剃下去『砰砰煙』(臺語,在此形容皮屑飛揚。),頭髮落了,那個白癬的皮還是什麼,剃過去他會出煙,這個煙應該是皮膚的皮屑,你看起來好像出煙一樣,好像灰塵一樣,會這樣的飛揚起來。」

辛巴威向來是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基礎建設不足、衛生條件也差,連朱金財的媳婦生產,都無法得到妥善的照顧。

「剛剛也聽朱居士說,他的媳婦生產還(被)拖延時間,在臺灣怎麼能這樣?從早上一直痛到那(生產)時候,也是很耐拖耐磨……總而言之,總是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是有那樣的生態,可以耐病、耐痛、耐拖、耐磨,那樣的生命也可以延續下來。」

不論病患的身家背景,上人總是能同理病痛之苦實是沒有分別,鼓勵人人要珍惜臺灣所擁有的醫療環境。

「我常常都說,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拔除生命的苦難,這就是我們愛的能量;有很多愛的能量,都是在我們內心,大家會合起來。感恩今天聽到了這麼多,我想我們有這麼好的儀器,最重要是有這麼好的心,我們的一心一志,共同一念為身體有苦難的人而付出,這都是真的很貼心的,『心惦』在這裡。我們共同為四大志業,四大一體,但願我們總是用以誠以愛,來為天下蒼生而鋪路。」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