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塵勞識 募心獻苦

2019-02-07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菩薩入人群,不是要募款,是要他的心,啟發他的愛,愛心增長,那就是善根伸長。而且一分的善,減一分的惡,一分的清淨,減少一分的無明。這就是牽引,牽引著這個凡夫進入菩薩的路,慢慢接引他上菩薩道,這就是入群度化眾生。」(攝影者:李孟倫)

【證嚴上人2月7日志工早會開示】
農曆初三晨,陽光從厚重的雲間探出了頭,輕輕灑在靜思精舍白色的屋簷上,春回大地的暖意中,來客如織,不論是走春或是志工回到心靈故鄉團圓,人人帶著歡喜走進靜思精舍山門,感受其間的理與道。

奉茶孝親說感恩 無限善意啟智識

證嚴上人於2月7日的志工早會開示,提醒人人,在新春期間闔家團圓的氛圍中,親族好友彼此之間所傳遞的是清淨的智慧,亦或是應酬享樂的勞煩?實應「轉識成智」,開拓眼界來看看,地球上的物命浪費,人間的苦樂摻雜,見苦知福,方能為自己、為下一代做出智慧抉擇。

「這幾天來都看到了,慈濟人回家了,攜家帶眷回來了,這一個大家庭多少多少的菩薩,都期待著讓他的下一代的年輕菩薩、年幼的小菩薩,總是期待讓他們回來看一看,這一個家庭就是我們的精神方向的理念。回來了,也看到了慈濟人在這裡,接了回來的法親,回來招待著,就會彼此之間奉茶,看到了身邊有年輕的,請年輕人就奉上茶,向著父母奉一杯茶,引導他,孝就是善,行善行孝不能等。」

手捧一杯熱茶,在無限善意的環境中,孩子放下了害臊,說出了不太習慣卻又深埋心中的感恩,彼此擁抱後,就能感受到一個善行、一念善意,原來是如此單純而美好。

「年輕人就是這麼說,儘管從小都在父母身邊,不曾經有過向父母說一聲愛,這一回來了,在這裡把心裡有所想說的,在這個地方勇敢地說出來;這一說,打從內心深處裡感動,還要加上了一個親子擁抱,這一家的親情,在這裡流露了。看到了父子、母女擁抱著,都激動著,互相流著喜氣的,這樣的歡喜心,就牽著手走進精舍來看一看,有這麼熱鬧、有這樣多,可以啟發人人,日常生活的事事物物來到這裡,就進入了道與理。」

敬天愛地勤推廣 新年走春傳心法

新春期間,靜思精舍師父們與慈濟志工們共同布置了「精舍過心年」,透過簡單的遊戲,結合著精舍日常生活與地景,傳遞著敬天愛地、愛人惜物的道理。

「這種零零總總(活動安排)以事會理,以理引道,讓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引出了一條的道理,讓大家去走。這都是在精舍裡,在這個時候,前後繞一圈,都很有法的味道,讓人人知道如何惜福。」

在慈濟,道理就是要實踐。上人舉推動臺灣歌仔戲人文不遺餘力的唐美雲女士,她以慈濟志工的身份回到靜思精舍,如同回到家裡,也就自然地在精舍中的環保站做分類。

「唐美雲,她前天也是走入在環保區去跟著學習做。現在大家在寫春聯,或者是大家在包裝,頭尾這些紅色的、黃色、金黃色的都會被丟掉,這種紙頭、紙尾回收,他們都可以把它(再利用),用一點功夫,裁裁剪剪,也讓它成為藝術品。很好用,在那裡現場說法,讓孩子們攝心,耐心、愛心,這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

見苦知福予幫助 知福惜福再造福

福人居福地,上人期待有福之人能見苦知福,能真正理解環保不僅救地球,惜福愛物的效應,也能讓貧苦者也能得到溫暖。如約旦慈濟志工長期關懷當地游牧民族貝都因人,在寒冷的冬天裡,及時發放,並視其所需給予幫助。

「今年,特別風雪,又是風又是雪,那雪下得很大;雪停了,地上是變成了冰泥,冰雪溶化在土上,孩子們沒有鞋子穿,雙腳赤腳總是踏在地上,我們(約旦慈濟志工)去發放,發現到了孩子的腳都凍傷了,趕快去二手鞋(店),我們曾聽過二手衣,約旦有二手鞋,賣舊鞋子的商店去買這樣舊的鞋子給孩子穿。」

上人感嘆,貝都因人是個古老的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的生態在現代,流落到約旦而沒有合法身份,他們的貧窮根源儘管錯綜複雜,仍離不開天地間的環境已被人們破壞了,加遽了他們的苦難。

「整個地球,人類的破壞加上了空氣的(汙染),就引起了這不調和的(氣候),因為這溫度升高了,極寒、極凍、極熱、極乾,都是在這樣大地裡循環在發生。剛剛看到了多少孩子冰天雪地中,多少人在垃堆中討生活?真的是,我們要知福,我們要造福,知福在點點滴滴。」

轉識成智單純心 為助苦難做就對

知福,才能惜福更造福。上人提醒大家,生活其實可以物質簡單,一旦過度追求享受,是否真的有其價值?

「現在人的生活,比過去的人生活更好;現在人的浪費,比過去人的浪費更多。富有的人少喝一杯咖啡,這一杯咖啡,可以一個家庭生活多少天?這都是他們(窮困者)無法奢求的。我們在臺灣,總是喝個咖啡,在(家)裡面不算,要到了很有氣氛的地方去享受很有氣氛的好咖啡——同樣的咖啡在家裡,好像沒有那樣的氣氛,都要說跑去外面。」

上人曾經問高級素食餐廳的經營者,同樣的蔬菜料理,收費較高的原因,是否加了營造氛圍的成本?

「有人說:『我趕快去開一個素食店,要開一個氣氛很好很好,來接引茹素人。』那真的他開了,那個開啟了那個素食廳,聽說那樣的氣氛很高、很享受。我說:『那這有加進去人吃的成本嗎?』他說:『當然要更貴,他要享受就要多貴一點。』那我們為什麼一定為了享受,要被多貴一點?你把多貴一點的拿來救人,你飽他(受助者)也飽;只是那一點點氣氛,你走進去,多貴一點,你走出來,錢已付了,(前後)還不都是一樣?」

上人慨嘆:「人假如,心念一轉,轉識成智,這種現代人的知識,說走進去那裡就有高品(味)格(調)──高品格沒有高道德,這應該我們要想好,看看天下苦難人,慈濟人要多開口。」

菩薩入群知能行 少欲少望沒煩惱

慈濟志工為救助苦難而開口向人勸募,不僅是要布施者累積自身福緣,上人更期待慈濟人用心募心,帶動人們認識佛法、認同慈濟理念。

「菩薩入人群,不是要募款,是要他的心,啟發他的愛,愛心增長,那就是善根增長。而且一分的善,減一分的惡,一分的清淨,減少一分的無明。這就是牽引,牽引著這個凡夫進入菩薩的路,慢慢接引他上菩薩道,這就是入群度化眾生。不然剛剛說的這些事情(貝都因人的苦難),多少人不知,多少人的常識、意識就是享受,一時眼前的高尚,都不知苦難人的難以維生……」

度眾生,是轉化凡俗的知識與概念,減少了欲望,也減少了煩惱。

「什麼叫做教育?天下苦難事,我們要知;知了,菩薩要入群眾,要入群,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力量去拔除他的苦難,那總是也要有力——他在寒凍的時候,(與其說)『可憐、可憐喔!那麼冷。』那麼冷,你要有一個動作,趕快把他披上了一件溫暖的衣服。」

上人言簡意賅,提示菩薩道就是知而能行,也要轉識成智,「總是我們要身體力行,光說著都沒用的。」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