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善因 百歲無休
2019-06-04 | 慈濟基金會「一個方向,一定要走對了,分秒中,『對的事,做就對了』,千秋萬世,一念偏差,一步錯,人生步步皆錯,這就是人間,人與人之間是這樣。」
現世的苦難,總令人看了生起不忍之心;然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隨著過去生中所種下的種種業力牽引,造就今生的福與苦。面對苦難,證嚴上人在6月4日的志工早會中提醒大家,「人與人之間,凡事要好好地從心理淨化,一直到人間的互動。」
今生無過但盡力 譜寫人生好劇本
在中國大陸遼寧省瀋陽市,一位單親媽媽馬曉秋養育一對雙胎胞兒子,兩個孩子自小罹患腦性麻痺、自閉症與肥胖症,媽媽為了照顧這兩個孩子,甚至把自己都累出病來。
「面對著兩個孩子是那樣肥胖,孩子老大是二百五十多公斤,老二一百多公斤,媽媽也重症肌無力,單親一個人,自己的體力已經無力了,面對著這兩個孩子,如何來清理?實在是苦啊!」
這一位媽媽很堅強,在生活的磨難中,卻仍是樂觀面對。瀋陽慈濟志工見了馬曉秋對於生命的堅毅、對於孩子不離棄,心中甚是不捨,自2016年底開始陪伴關懷,每週帶著餃子去和馬曉秋一起用餐,陪她聊聊心裡話,讓馬曉秋在照顧孩子之餘,能有短暫的喘息空間,紓解心中的壓力。
「到底她是為什麼這麼苦?佛法裡所說的離不開『因緣果報』,今生這樣的苦,應該就是過去曾經有這樣的(因),就如遊戲人間一樣,層層疊疊那一種的無明,也許造出來這樣一欉一欉的因,這一生緣牽來了,成為母子。」
這一個家庭緣於過去的業力牽引,在如此清苦的環境中成為母子,造就了無奈的人生;然而,媽媽不放棄孩子,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同樣是因緣牽引,慈濟志工走入了馬曉秋的家庭,為這個家庭挹注支援,膚慰他們的身與心,讓浮沉的航隻,有了清楚的航向。
「這一生有菩薩來指引,讓她沉浮的心,期待在茫茫大海中,也遇到慈航來度她的心。不過要讚歎的是菩薩,菩薩他只要接觸到了,總是一定要幫助她,這是盡心力去幫助。」
轉苦為福當志工 老而不退是菩薩
生活的種種考驗,讓馬曉秋沒有時間怨天尤人,就是要把孩子照顧好;現在有了志工的陪伴,馬曉秋反而還騰出時間,跟著慈濟志工一起參與慈善訪視工作,因為她想要把慈濟人給她的愛,再分享出去,真正落實佛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濟人只要拿到個案,不管他住哪裡,尋尋覓覓都要找出這個需要人幫助的人,這叫做『無緣大慈』,我們不忍心,想盡辦法都要解決他的苦,要幫助他投脫離苦難,『同體大悲』。」
人生的意義,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同於馬曉秋,在四川達州有一群年逾七十的婆婆,從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認識了慈濟、參與了慈濟,才體悟到結合眾人的力量,可以做更多有益社會、利益人間的事。
「達州的幾位老菩薩,遙遠的地方,因為他看到了慈濟,感覺到很有意義,幾位志同道合(的志工),從達州搭五個多小時的車來到四川,在那裡去做環保。從四川地震過後就開始投入當志工,一直到現在,已經超過十年了,環保、香積……這一群都是七、八十歲、志同道合的好姊妹,同心願力,同一個道路走,這也是樂在其中,很歡喜。」
百歲教授醫人間 人生價值作典範
菩薩遊戲人間,把「為人群付出」視為人生最有意義的事。今天(6/4)是被譽為臺灣臺灣胸腔內科祖師爺的楊思標教授百歲壽誕,同時也是大愛劇場《百歲仁醫》(楊思標教授的人生故事)首映的日子。提起楊思標教授,上人盡是無限的感恩。
「三十年前,護專(現慈濟科技大學)蓋好了沒校長,拜託他(楊思標教授),因為我們還找不到校長。我們蓋醫院的過程他也是很關心,而且也是很支持,同時助力也很大。等到了他那一年在臺大要退休,我們的護專起來了,剛好他要可以退休的那一年,去拜託他說:『請你來代校長。』他也說:『沒問題。』」
為改善花東原住民少女就學、就業的問題,培育出慈悲為懷的護理人才,上人興起了籌辦學校的念頭,於1989年創立慈濟護專,並由楊思標教授擔任第一任校長,承擔起教育護理人才的重任。一年後,楊思標教授雖然卸任校長職務,但仍投身於教育工作,每週從臺北到花蓮慈濟醫院,指導年輕醫學生判讀胸腔X光片,三十年來未間斷。
「我真的很佩服他,也很感恩他,他真的是幫慈濟很大,而且很誠,一直到了現在百歲。昨天(6/3)去為他祝福,就說百歲退休。他說:『沒有,我百歲也沒說要退休。』很勇敢,這樣就對了,哪一個人有退休?有專長的任務,總是一直做到最後一口氣,這就是我們人生的價值,真的是很令人敬佩的典範。」
雖說人生如戲,菩薩遊化人間,但上人仍殷切地提醒大家,要成為覺有情人,扮演對人間有意義的角色,增添生命的價值,厚植慧命。
「無所求的人生,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所以請大家選擇人生方向,都要有典範,都要提醒我們現身說法人,都是要感恩,無時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