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擔使命 踏實輕安

2020-11-22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我們的醫院都是來者不拒,沒有給他拒絕,總是要如何幫助他,盡心力,這種愛的能量很感動。要感恩的事情很多,那一種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醫師都很辛苦,沒夜沒日,開一個刀,也許二十多個小時、十多個鐘頭、幾個多鐘頭,這都是常有的事。」(攝影者:徐振富)
【證嚴上人11月21日臺中慈院溫馨座談開示】
「從最近出門(行腳)說起,從花蓮出門到了新店,天天看見我們新店(臺北慈濟醫院)的醫護同仁,早上就會過來坐一坐、分享一下,因為醫院在靜思堂的隔壁,慢慢地聽,聽到了生命的脈絡,這種生命的脈絡,開始好像要動起來,自己會想到了五十五年了,好在五十五年前的那個時候,那一念心,這種人間貧窮困難,苦啊!」
 
緣於一念悲心,證嚴上人在五十五年前創立了「克難慈濟功德會」,以臺灣為起點,慈善足跡遍及全球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上人11月21日行腳至臺中慈院展開溫馨座談,聆聽醫護同仁的分享後憶及創立慈濟時的初發心,提請人人也要守護自己的本心,為人間社會多付出。
 
悲願起行半世紀 合眾善點暗角燈
 
「那個時候的因緣,我師父,就是師公(印順導師)突然間來一封信,要我回嘉義(妙雲)蘭若,是叫我去接蘭若,因為有一位菩薩在陽明山外雙溪蓋了一個報恩小築,要請老人家去那裡接受供養,讓他有一個清淨的好地方。我師父就想到我,他就說:『蘭若需要有一群人,唯有你身邊有弟子,你就把你的弟子帶來,你在花蓮總是跟人借房子,在地藏菩薩那裡不像樣,你把你的弟子帶來蘭若。』」
 
慈濟甫創立之初,上人帶著五位出家弟子在普明寺刻苦修行,接獲印順導師的訊息,要上人離開花蓮前往嘉義妙雲蘭若。上人自認師命難違,準備動身前往之際,花蓮有三十位經常聽上人講述佛法的弟子捨不得上人離開,於是找代書幫忙寫陳情書給印順導師,希望將上人留在花蓮。
 
「看到他們,我就說:『假如我能留下來,我永遠不會離開花蓮。』但是師父的信來了,我要親自到外雙溪,去跟師父說清楚。他不只沒答應,還給我兩千塊,就說:『回去準備搬家。』我真的實在是很為難。在那個時候,因緣緊接著就來了,地上的一攤血在那時候發生了;而且也看見了在墓地裡,那一位這種眼睛瞎掉的老人;又看見一位盧丹桂,她為了兩顆高麗菜自殺等等,就是示現在那個時候。」
 
種種發生在東部的人間苦難陸續示現在前,上人一念悲心不捨眾生受苦難,興起成立「克難慈濟功德會」的念頭,要用自己的力量累積資源,濟助暗角貧病人家。然而靠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上人於是想起「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邀請三十位弟子一起加入慈悲濟世的行列。
 
「我就向留我的那三十位菩薩說:『只要妳們達成我這樣的願望,我永遠不會離開。』她們就說:『只要師父你不離開花蓮,要我們做什麼我們都做到。」我說:『只要妳們每天節省五毛錢,用竹筒去投五毛錢。』她們都會說:『五毛錢很簡單,師父,我們每個月繳十五元。』我說:『我不要。』我要妳的五毛錢,期待五毛錢投入錢筒,再拿起菜籃往市場去,要節省妳的五毛買菜錢,有人問你,你就提起這五毛錢節省下來就是要救人。』
 
菜販聽到五毛錢也能救人,認為他們也能做得到,於是菜市場裡紛紛響應五毛錢助人的「竹筒歲月」,加入行善助人的行列,讓慈濟在成立五十五年之後,成為一個援助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的國際型慈善組織。
 
而貧轉輾輪迴 醫療網翻轉宿命
 
「五毛錢可以在國際間發揮它的大力量,所以說來很感動,『慈善』目前已經走到了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也都很感恩。這是慈善,因為慈善才發現到了貧窮,這個『因病而貧』,所以貧而病的人很多。」
 
從事慈善工作多年,卻發現要救的人竟是愈救愈多,上人思索之後發現,許多家庭受到家人生病所苦,拖累了家庭的經濟與生活。三十五年前(1986年)花蓮慈濟醫院於焉落成啟用,爾後憑藉著不同的因緣,七家慈濟醫院形成醫療網絡,成為守護民眾健康的後盾。
 
「他沒錢,我們也願意幫他治療,都不用問有錢?還是沒錢?總是要問他能不能治療?哪怕是其他醫院都不敢治療,我們的醫院都是來者不拒,沒有給他拒絕,總是要如何幫助他,盡心力,這種愛的能量很感動。要感恩的事情很多,那一種用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醫師都很辛苦,沒夜沒日,開一個刀,也許二十多個小時、十多個鐘頭、幾個多鐘頭,這都是常有的事。」
 
醫護分享中,有一位女孩在學校體育課跑步時,突然心臟停止而昏倒,造成缺氧性腦病變,一度被判定可能成為植物人;經醫療團隊妥善治療下,展開漫長的復健之路。現在這位十九歲的少女,雖然行動仍仰賴輪椅,但已經可以自己說話,做著簡單動作,對醫護人員而言是莫大的鼓舞。
 
「看到她現在那樣的活潑,也恢復了她青春美麗又可愛的樣子,這都是我們的價值,也是我們感覺到生命的價值就是在這裡,不只是你救了她,她的生命存活的價值,老實說是自己的生命,我們每一位大醫王,自己的生命價值是無上至高的價值,算一算你們到底救了多少人的生命?真的是至高無上。」
 
百般苦示現人間 四志業步步落實
 
醫護團隊在分享的同時,不斷有訊息傳進來──越南自10月6日起連續遭逢颱風過境,豪雨不斷造成嚴重水患,沖毀房舍,農損嚴重……前面醫護分享著一個個搶救生命的動容過程,手上收到的資料卻是一群正遭遇著無家可歸之苦的受難鄉親。
 
「所以我剛剛說,好在五十五年前動那一念心,慈濟從五毛錢開始,現在可以遍布在國際間,那就是『慈善』;『醫療』,因為在慈善裡看見病苦,所以才想要蓋醫院。醫院蓋起來了,感覺沒有人在花蓮地區,誰願意到後山去呢?護理也缺、醫師也沒有人要來,怎麼辦啊?所以非建護理學校不可,護士學校(現改制為慈科大)就這樣蓋起來了。醫院蓋起來了,醫師常常差不多三年期滿,或是兩年到期了就要離開,感覺永遠都為醫護很擔心,所以下定了決心,護理跟醫學院前後蓋起來。」
 
在慈善志業中發現「貧病相依」,醫療志業隨著因緣起而守護民眾健康;在醫療志業中苦於醫護人才的養成,教育志業順應因緣起而守護民眾的慧命,而為了醫護同仁能在花蓮安心久居,幼兒園、小學、中學陸續成立,慈濟「教育完全化」於2000年7月落實完成。
 
「一貫教育從小學而中學、高中畢業,現在志願讀醫學院,在花蓮也有好幾位,總是這一路走過來到現在年紀也大了,我也一直、一直在花蓮說,所做已辦,該做的人間責任,我該做的也都差不多都做完了,所以生命留著也無用了,可以快去快回。(眾人:沒有,《法華經》還沒講完。)」
 
不畏難同心同道 志奉行合真善美
 
看著早期跟隨上人投入慈濟的資深慈濟志工,多已老邁而凋零,增添了上人對於年歲的無奈與慨嘆,也才驚覺自己也已年逾八旬,對於時間的把握更加謹慎而迫不及待。
 
「大家應該要有一個來去自在的時候,也期待中、少年也要趕快接上來,要有接上來的希望。不過看到臺中都是在中少年的,你們都是在中少年,我真的看見希望,也聽到了是『真誠』的合心,真誠,很誠的心貼著心,相信不只是在醫療同心願,相信大家對慈濟精神應該都是同道志願,看看夫妻同心願、同道,我相信這樣的慈善、醫療應該都可以做出來。」
 
一切唯心造,上人認為人人都有一顆純真、乾淨、漂亮的心,「期待我們時間延續未來,我們在人世間、世界上展現出了我們醫療之美,我們醫療之人文,我們那樣的『合、和、互、協』,我們醫院這麼多科,每一科系的主管這樣地帶動全院,真正的『真、善、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