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力如膜 屏惡護己

2020-11-16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古早以前,師父要大家一天存五毛錢放在撲滿裡面,有委員就跟我提醒說,師父,一天五角,一個月就是十五元。我說我會算,但是你如果一個月十五元,愛心一個月發一次而已,我要大家每天記得心中要有愛,那怕你的點滴,你心那一念善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要你們家家、人人都要發一念的善心,所以我要你的五角,不要你的十五元。這就是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這樣不斷、不斷累積了。」
【證嚴上人11月15日上午新竹區授證暨歲末祝福開示】
「每一回來到新竹,總是看見精進菩薩一直增長起來,早上看到兩、三歲的孩子,八、九十歲的(老菩薩),就這樣聚在一堂入經藏,每一句經文清清楚楚,都唱得很完整,而且手語都很整齊,這十多分鐘的(演繹),可知道要用多少時間去練出來!那種倒背如流,韻律的整齊,舉手動足、身段等等,就是那樣的合齊。可見慈誠、委員平常對老人家的愛護照顧,對孩子的疼惜招呼,就在這樣短短時間內看到了。所以一分付出、一番功夫,很讚歎,也很感恩。」
 
11月15日,證嚴上人從桃園行腳至新竹靜思堂,主持上、下午兩場授證暨歲末祝福感恩會。上午場次中,上人讚歎入經藏菩薩的道氣,更感恩在幕後陪伴的慈誠委員,並以年度大藏經影片中國際賑災畫面,說明海外慈濟人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的原則,期勉眾人莫忘竹筒歲月日存五毛錢、日發善念的精神,持續人間菩薩招生。
 
以工代賑振家園 困境紓解落喜淚
 
被稱為今年最強颱風「天鵝」重創菲律賓,慈濟志工3日風雨趨緩即啟程勘災,4日就啟動以工代賑,帶著鄉親合力恢復家園。有參與的居民,一天可以領到一千菲幣的代賑金,是他們平時打工薪資的三倍之多,就是為了讓居民在疫情及天災的雙重打擊下,手頭能夠寬裕一些。
 
「剛剛看見了慈濟大藏經(影片),這一回對菲律賓重創,很大、災情很大,光是天鵝颱風四次的進出,每一次都是創傷,災情很嚴重。但是也讓我看見他們(菲律賓慈濟志工)很快速地救災,因為我們視訊不斷,我說要讓他們經濟快速復甦起來,因為他們的附近就是火山泥,大雨一沖,總是水帶著泥,總是這樣傾洩下來,滿地都是泥漿,就趕快呼籲,大家趕快清掃,先給他們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第一天,就動員了五百六十二位居民,清掃整理八打雁綠地社區的九條街巷。慈濟志工也藉此推動茹素,並分享代賑金是由十方大德捐款護持,點滴累積而來,有著全球的愛心與祝福。
 
「災情嚴重的地方,平常都是貧富懸殊很大,窮人所住的地方,風一吹(屋頂)就會被掀掉,也不堪大水一淹,所以貧窮百事哀,真的實在是很苦。以工代賑,大家清掃完,就地在街道上面就開始給代賑金,領到了一千元他們好感動、很激動,看到,婦女哭了,她說,她從來沒見過整張的一千元,她感動得哭喔!我們給的一千塊,才是我們(新臺幣)六百多元,她就說,過去不曾經看見整張的一千元。」
 
借鏡苦相應知福 惜福造福庇身心
 
對比菲律賓災民領到代賑金時的感動,臺灣人民的生活實在是富足許多。尤其是近年來在經濟、快時尚盛行,相對也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
 
「臺灣,常常看到大家這樣消費力高,喜歡的很快速就買,新的又出來,舊的很快就丟掉,這種丟掉就成為垃圾,所以垃圾很多。我真的很感恩,因為環保菩薩都很用心,用生命在投入,有的九十多歲了,年紀最大的還有一○三歲,這回我在臺北,環保菩薩一○三歲,他們也是都在做環保,所以百出頭、九十多、八十多滿滿是,還有七十、六十更多,總是人人在臺灣,人人都是打從內心虔誠以愛,都願意把他身體力量都這樣投入,生命充份利用價值。」
 
上人心痛資源快速被浪費,但也感恩全臺的環保菩薩,總是不分晝夜,默默地將被丟棄的資源回收,再細緻分類、整理,讓堪用的物品翻新再利用,不能用的東西則交給廠商重新再製,延續物命。
 
「我們生命的價值要付出,為人間付出,為苦難人付出,佛陀一大事因緣來人間,為教菩薩法,菩薩是要緣苦眾生,所以佛陀開這一道法門教菩薩法,這種自修還要利他,自修就是自己去除煩惱無明。人為什麼會苦?其實苦在心裡無明多,所以說起來,有也煩惱,沒有也煩惱,加減都煩惱,這就是人生的疾苦。菩薩們,我們大家總是很有幸得為人身,而且接近佛法,更重要的力行菩薩道,所以,我們真的很有福。」
 
上人續言,臺灣在這一年來,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災害,人人能平安,就是因為人人互愛,所以社會祥和。
 
「祥和的愛,就如打造出了一層薄薄的膜。常常看到慈濟人要去提供熱食,一道道菜出來,還沒有開飯之前,預防蚊、蒼蠅,就先把塑膠膜包覆起來,這就是保護,我們人間也是一樣,人人用愛心智慧,就像那層膜一樣,把它展開了,整個臺灣人人都付出大愛,運用智慧,所以讓我們臺灣平安。」
 
有餘之家愛無私 貧困之地效善行
 
「頭頂人家的天,腳踩人家的地;要取之當地,用之當地。」是上人對海內外慈濟人共同的教誨。因此年度大藏經影片回顧中許多國際賑災畫面,都是由當地慈濟人在當地募集愛心,帶動志工來進行。
 
「在二月間我們看到了印尼,印尼真正的是貧富懸殊,過去曾發生印華(衝突),很多的大企業家都離開。一位大企業家他就來臺灣問說,要怎麼辦?我就跟他說,唯有用愛,過去所累積的那種仇富之心,唯有富有的人趕快去膚慰他、安慰他,付出、去幫助他建立了愛心,讓他們有感覺,很自然就會撫平了。我們臺灣慈濟人,我說你們要去帶動,教這一群富有人家要如何送物資給窮人,就這樣開始發揮了富有人家有愛付出。」
 
印尼慈濟人在濟貧扶困時,也將慈濟竹筒歲月的故事分享出去,告訴受助者,慈濟是來自於臺灣,將功德回向給臺灣。同樣的感人故事,也發生在緬甸,當地的受助貧農,更是將日存五毛錢改為日存一把米,再將眾人的米撲滿匯聚在一起,形成在地的互助力量。
 
「緬甸在十多年前,我們連續幾年給他們足以生活,足夠的稻種,看他們有飯可吃,我就呼籲他們要幫助沒得吃的人,你吃八分飽,四個人,一人減一口飯或減兩口,就可以累積成一碗八分滿的飯。所以呼籲大家,米量進鍋裡,再從鍋裡再抓一把米起來。這樣累積下來,再拿到庄頭倒在一起,那時是三千多公斤,所以我說一把米,就三千多公斤。但是今年他們回來又向我說:『師父,現在我們這樣一把米、一把米,每個月累積起來也有二萬多公斤。』這就是人若多,一把米、一把米累積起來,可以讓整庄的人都可以飽,這就是點點滴滴累積在一起,這叫做愛。」
 
日日善念積福分 師志己志為眾生
 
上人強調,社會每個人起一念心,五毛錢、一塊錢,人人行善,家家行善,這一念心累積起來,就會匯集成永不乾涸的功德海,借力使力發揮大良能。
 
「古早以前,師父要大家一天存五毛錢放在撲滿裡面,有委員就跟我提醒說,師父,一天五角,一個月就是十五元。我說我會算,但是你如果一個月十五元,愛心一個月發一次而已,我要大家每天記得心中要有愛,那怕你的點滴,你心那一念善是最有價值的,所以我要你們家家、人人都要發一念的善心,所以我要你的五角,不要你的十五元。這就是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這樣不斷、不斷累積了。」
 
上人續言:「今天受證(後)就是慈誠、委員,你們的胸前就有一句話『佛心己心,師志己志』,大家胸前掛著這一條提醒我們人人從今開始,佛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人人都是佛教徒,所以為佛教、為眾生,心心念念為佛教,生生世世為眾生。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所緣,緣苦眾生,眾生不分宗教,不分人種,人間菩薩道要看你們的精進,了解嗎?了解,大家就要多用心,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