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愛人生 得之有德
2021-09-27 | 慈濟基金會「人間,除了生命,時間還有什麼可以去說它有成就?還有什麼可以去談人、事、物的真?時常佛陀說的就是『空』,真正地要說真實留住,並無一物可留住,因為它不斷地壞、空,而且消滅,所以『苦、集、滅、道』。」
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依循著三理四相的自然法則,隨著時間飛逝而消損。證嚴上人在9月27日志工早會中,藉此提醒眾人莫執著於身外物質的欲念追求,而是要把握人生短暫的時間,做利益眾生的事。
「天天我都在說,不只是坐在這裡說,在任何一個地方,總是時常自我警惕,提醒這種時間快速過去,要很認真,認真地守住現前這一刻人、事、物。」
欲求不滿壞大地 惡性循環苦根源
人間本是苦,尤其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氣候造成全球四大不調,各種天然災害頻頻發生,導致原本就受到苦難壓迫的人,更是苦不堪言。
「現在全球暖化,所以氣候變遷,而且四大不調,一旦不調和,所發生的那一種無常變遷,摧滅性地苦、集、滅、道。人間本是苦,許許多多業障深厚的人生更苦,他們出生在不平靜的國度裡,在貧窮苦難的地方,他們的家庭破碎,生活等等千形萬狀……」
透過媒體報導,看見全球許多人籠罩在悽苦中生活,在在令人不捨,上人更提醒人人要自我警覺,不僅要落實生活節能,減緩溫室效應持續惡化,同時要關注自己心性的調和,莫隨著外在經濟環境的發展,而沉迷於物質的追求。
「現在人口之多,思想觀念複雜,很紛云的複雜,因為出現在人求欲念,無明造成。時常看到天空一片霧,很濛,霧氣很重,這樣的濛、昏暗,這不都是人造的濛霧!看到了很多的煙囪,總是不斷在冒煙,過去社會開始在起步,經濟在往上飛的時候,煙囪一支比一支高,因為工廠製造所有人所追求的。總是物質的源頭,那種向地挖、向海挖,提煉出原油,從原油還要再提煉成為很多、很多的物質,要來滿足人間所追求、所需要。」
為了促使經濟能有效發展,便要倡議人們提高消費,為了增強人們的購買欲,許多物資總是被過度華麗包裝,用完就丟造成資源浪費,如此不斷惡性循環,導致環境被嚴重破壞。
「所以從天空到地,大地一個一個坑,一個一個洞,坑坑洞洞愈多,整座山變成了洞洞山,變成了半邊山,變成了移山倒海,整個山就完全夷平了,這種又再建設等等。所以大地總是地貌不斷在變,因為它被破壞,地貌也被破壞,氣候也在汙染,這樣來滿足人心,能滿足多久?也許一生的苦,為的只是追求他欲念所要滿足。可惜人生永遠都滿足不了欲念,終其一生還是不滿足。」
黃土一抔見真空 留德人間是妙有
人們終其一生追求無限的欲望,然而耗盡一生追尋所得來的,終究是帶不走的。上人援引一個故事向大家說明──
「有人向著國王要土地,國王說:『只要你走得到的範圍,都可以都給你。』他為了要達成他的疆土更大、更多,拼著命跑,一步加一步,快步向前跑。一直跑,從太陽要上山之前起跑,一直跑,面對著太陽,追啊!追啊!他向前跑,跑到太陽追過了他,他還要再向太陽追,本來是被太陽追的,一直變成了太陽當空,變成了追逐太陽,追到了太陽西下了,沉沒在地球上,他也是一口氣趴在地上。夠了沒?他還要伸手,人倒了還要伸手,連摸到的也是我的。我在哪裡?結果黃土一抔,只是一堆土,這就是人生。」
人們一輩子都在汲汲營營追求,最後能帶走什麼?怕是如夢一場,一切都只是空。上人期待人人應該盤點自己的生命,思考如何利益人間,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追逐欲念到底能追到多少?到頭來一切皆空,他什麼都沒有得到,但是『妙有』,他後代人來盤點他的生命,到底為人間有沒有付出?多少德?盤點他。但過去這一個人的生命很窮,對於人間什麼都沒有留,在生命中是空的,空無一物,連寸土都沒有;但妙有,他堆積了一大堆的業力。所以人間貪戀的、享受著,累積無明,貪、瞋、癡、傲慢,對宗教懷疑等等,他的生命只有這五濁,其他什麼都沒有。」
一句廣為人知的偈語:「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世間的功成名就,都將隨著個人生命的消逝而幻化為烏有,唯有業力功德會跟著自己流轉,並留給後世緬懷的深刻記憶。
「過去所造成,今生在人間。在人間是否也在這樣擁擠的人群中,在那裡轉?在這樣擁擠的人群,是歡喜呢?或是苦惱呢?是得來有情?或者是有求受苦?這都不知。我們每一個人過去中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生,是像剛剛我說的那個故事的人生,追逐欲念的人生嗎?過去什麼因,福因福緣都沒有,只是貪念這一個種子,帶著貪的意識再來,因為他沒有貪到,沒有得到,這一生他的意識還會繼續,同樣繼續地追逐。」
凡夫垢重造業力 自我警醒發菩提
凡夫心垢重,未能了解人間真實的道理,總是一味地隨著自己貪求的心去追逐;即使到了人生結束的那一刻,意識中的那一念還是帶著今生的欲念離去,帶著這樣的習性流轉到下一個階段去。
「這就是眾生的業力累積。我們每一天做完早課,就有一個迴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業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普願業障悉消除,這是我們的習慣,要如何才能消除業障?要好好消除,才有辦法消除業障,這個煩惱我們要清楚,我們要很了解。願消三障諸煩惱,你不了解,如何消呢?你要知道這個不可以做,警惕自己不可以做,提醒自己不可做,你不可做,沒有去做,那就是停止這一個貪欲,你沒有進行,因為及時提醒自己不可以做不利益眾生的事,還要事事常行菩薩道,那就要不間斷去為人間付出。」
上人近期不斷提醒慈濟志工要「盤點自己的生命」,估算一下自己這一生對於人間社會付出多少。若付出的多,就要持續發揮影響力,帶動更多人一起投入付出;若付出的不夠,則要自我勉勵,改往修來,身體力行關懷社會。
「計算我的這一生中做多少好事?聽多少道理?我相信嗎?相信了,你發願嗎?我有發願,那你有沒有身體力行?等我有空,等我事業到一段落,等我的孫子長大等等,都有許許多多未了的藉口,所以要行菩薩道,世世常行菩薩道,雖然在我們的生命中相信、也有願,就是缺少你去身體力行,你沒有身體力行,站在這個地方,沒有跨步,你還是在原地,你沒有退步就沒有進步。」
微小步伐都可以綿延走遍廣漠的疆域,點滴河水都可以累積成為浩瀚的江海。只要願意開始,都可以堆疊自我的價值,發揮厚實的影響力。
「為善不怕小、不怕少,不怕善做多、少,我們就要有心,願意去做、開口說、動身做,這就是分分己獲,哪怕你是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地存,一元、十元、百元、千元,都可以做到點點滴滴累積。」
緣苦眾生安身心 無緣難度空嘆息
環顧全球災難偏多,慈濟的慈善足跡雖已經走過全球一百二十六個國家地區,但仍有許多苦難境地沒有足夠的因緣,得以前往援助。但只要有慈濟志工的地方,只要志工們腳走得到、手伸得到,便會展開援助工作,只為換得受苦難人的一抹笑容。
「天下災難那麼多,有的時候很無奈,根本我們都走不到。看到了新聞的報導,只有嘆息,別無他法。現在的阿富汗等等,動亂、內戰、外患等等,民不聊生,苦啊!苦啊!每一天看到這樣的新聞,只是嘆息,我們走不到;但是回過頭來看看,只要有慈濟人的地方,雖然也有許多苦難人,他們都可以展現出了笑容,展現出了安身、心,感恩心。」
猶如菲律賓許多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導致原就貧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難以為繼。慈濟志工展開紓困計畫,解決他們的斷炊之苦,為他們送上生活的希望。
「這都是只要有心就不困難,菲律賓從今年(2021年)開始,他們啟動了紓困計畫,很用心,救貧救病,從近到遠的地方都是去做發放。愛的能量去付出,真的只要有菩薩,有慈濟人,那就是菩薩現在濟度眾生、解決苦難,這都是想到了慈濟,慈濟人的信願行,我們都可以付出,真的非常地感人事多。」
付出不是有錢的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菲律賓慈濟志工們不只為受災鄉親帶來希望,也啟發他們發揮生命的價值。志工們在發放的同時,不忘分享慈濟的緣起,以及來自全球的點滴愛心,引導鄉親們時時發好願,即使能力有限,點滴付出,集合起來也能幫助他人。
「看到了慈濟人在談『竹筒歲月』,慈濟人到哪裡,都是不管任何階段的人群,都會介紹慈濟,而且談慈濟的點滴。做慈濟不是有錢人的權利,哪怕是五毛錢竹筒這樣的精神,大家去坐三輪車,或者是坐計程車,他們都會把慈濟的行動、所做的救濟去分享,三輪車伕或者是司機都會聽得很感動,不是有錢人的權利,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他們也會效法慈濟人,用竹筒勸募。」
無計付出善競爭 人間菩薩清涼地
人人為善競爭,為愛認真殷勤付出,貧病殘疾人就會得救。然而人世間苦難偏多,需要更多你、我、他共同來成就,用愛來造福,讓更多受苦受難人有機會得救。
「人間人人都富有愛,這樣的愛心是用不完,而且愈付出愈富有,因為回過頭來自我生命盤點,我不缺,我付出,多少難以計量,所以心有所得,我自己盤點。『德者得也』,我們做完得到的德,道德。這條道,我們用心來開,開闊了菩薩道,我們身體力行,救拔苦難,受苦的人得到的是物資,我付出的人得到的是法喜,因為善法教導我向善的方向付出,看見了他得救,菩薩歡喜,這就是菩薩道。」
上人期許人人都能盤點自我生命價值,我們的生命若真有價值,要自我讚歎;若他人的生命有價值,我們也要為他讚歎,這就是菩薩清涼地。
「人人自愛,自我讚歎,我是這樣,他也是這樣,值得我愛,值得我讚歎,這都是盤點生命,自己有做到,別人也有做到,我們讚歎他,他會讚歡我,這叫做最好的菩薩清涼地,要說菩薩十地,這是菩薩清涼地,哪有什麼溫度高升,那就是心會清涼,所以沒有什麼暖化變遷。人人本自有佛性,很輕安自在,所以說心安自然涼,心若安,境界自然清爽、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