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情潤心 導正偏念

2022-02-08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人世間需要的那就是情,這一分的情,就如一滴滴的水,可以滋潤大地,讓大地有生機,假如少了那一分情,少了那一點的滋潤,也許那一片土地,就會死掉,毫無生機。」(攝影者:林文棟)
【證嚴上人2月8日志工早會開示】
「舊曆年今年已經正月初八,時間過得真快,新曆年、舊曆年過去,現在開始回歸於正常過日,要過日了,現在不叫做過年,開始就是過日;但是我一直都說過秒過秒,不斷地秒秒過去,秒秒平安,秒秒累積我們人生的方向。」
 
證嚴上人在2月8日的志工早會上期勉眾人,年已過,分秒不空過,生活中的許多道理都是在分秒中,切莫輕忽微小的力量,應把握因緣,及時付出。
 
「時間累積一切,讓我們的學業、事業、志業都隨著分秒這樣地踏步,這樣地過去,那樣地成就,這都是與時間很密集地環環相扣著,不能有脫節,所以我們要重視時間,還要把握時間,更重要的是利用時間,有的時候一秒鐘同時要發出了許多的訊息,每一項總是兼顧了許多的事項,同時布達,同時就要掌控馬上行動,這都是人間。」
 
回眸來路見因緣 歲月成就菩薩道
 
慈濟人生活緊湊,時日不空過,成就有價值的人生。上人分享,過年的早晨,他禮佛後,坐定下來,靜一下,隨手就翻閱《靜思法脈慈濟宗門綱要》,看見慈濟五十幾年來的慈善因緣。
 
「從一九六幾年開始,那個時候某種因緣讓我留下在花蓮,這樣的條件,只要能為人間、社會做事,對花蓮可以能發展,我就永不離開花蓮,在這一本綱要,掀開一看記憶歷歷在腦海裡,回顧一下從這樣開始展開序幕,那一幕一幕的歷史人物、要做的事、那樣的時間,所以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就是在那個時候,同個時間的因緣。」
 
就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因緣促成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基本成員三十位家庭婦女就這樣展開濟貧的工作;上人印象深刻,猶記得慈善第二個濟助個案盧丹桂的故事。
 
「盧丹桂是貧窮病苦的婦女,她的病中是苦,所以他們的生活總是在因為貧、因為兩顆高麗菜就讓她往生了。這一個家庭要顧孩子,先生是那種(報社印刷廠)撿字的小工,晚上要熬夜,大家都睡了,夜深人靜就是他在工作的時候,他一個字一個字要拼起來,他就是靠這樣撿字的工人;在那樣的時代,他就是在報社裡,一大早新聞就是要出來,我們就可以知道社會上有什麼新聞。」
 
那個年代,一張報紙的背後是因為有一群人在熬夜工作,忙碌一夜後,等到報紙印刷,他們才回家睡覺,盧丹桂的先生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他回家順便在早市場,買了很便宜的兩顆高麗菜回家……太太聽到歡喜,先生去睡,太太眼睛看不到,通通把它煮掉了,五、六個孩子看到了高麗菜很開心,一下子兩顆高麗菜一頓餐就吃完。等到先生醒了,太太歡喜地說:『你睡起來了,我留了一些菜……』本來太太要把孩子吃得開心這樣的訊息給先生,反而讓先生很生氣,就口氣很重,罵太太說:『妳把兩顆高麗菜都煮了,妳知道我多辛苦!等到排版好之後,我才能夠回來,我很累,很不容易才買這兩顆高麗菜,妳一下子煮完,我要讓妳分三天,妳一天就煮完,我實在很累……』」
 
好不容易能讓孩子們吃得開心,卻遭先生重話斥責,做太太的情何以堪?
 
「那個心,多麼委屈!這先生辛辛苦苦生養孩子,在貧困家庭多麼辛苦,她眼睛還看不到,過著暗無天日貧窮的苦日子,先生這麼辛苦,就這樣,那個情緒爆炸了,這樣就離開了,感覺她很沒有辦法持家,沒有辦法幫助先生,上吊了,就往生了。」
 
溫情若水潤心地 訪視助貧且安心
 
上人的記憶鮮明,為了此事,當時幾位慈濟委員進來靜思精舍開會。在此之前,以為提供個案三個月幫助,對方的生活應該可以穩定,沒想到停了之後,就發生這樣的遺憾。
 
「感覺很愧疚,所以我們又開始說三個月要複查一次,這就是幫助,還要繼續地不斷地去關懷、去照顧,所以鄰近的慈濟人要負責鄰近的個案,最少三個月一定要去複查一次。」
 
為了避免同樣的不幸,慈濟建立了訪視複查的制度。
 
「總是在那個時候,那個時代裡,許多許多的故事都起於那一種很小,事情其實很小,你看盧丹桂才兩顆高麗菜,兩顆高麗菜就可以讓一個家庭孩子失去了母親,只是為了兩顆高麗菜,這麼小,所以我們應該要重視。我時常都說不要輕視,起因哪怕毫芒小事,螞蟻之小,火金姑的微(光)極微的光,給予他,他也有希望,他連這一個火金姑極微光都沒有機會給,那就會像盧丹桂一樣的個案。」
 
如今慈濟人訪視,每個月的都會定期拜訪關懷,了解他們的生活近況,平時有機會時常關心,節慶時也會特別送上祝福,孩子就學、長者生活安全等無不用心,建立起如親人般的情分。
 
「所以,人世間需要的那就是情,這一分的情,就如一滴滴的水,可以滋潤大地,讓大地有生機,假如少了那一分情,少了那一點的滋潤,也許那一片土地,就會死掉,毫無生機。大地也會有呼吸,要呼吸要有空氣,空氣要有水分,空氣還要有水、火、風、太陽,這都是在我們的空氣中。」
 
一念開悟明正道 會愛能量鋪長情
 
上人舉除濕機為例,在空蕩蕩的空間,電源一按,經過一段時間,就能從除濕機裡抽出一桶水出來。原本空空的桶子,經過除溼後,桶子就會有水,這就證明空中有水分,這就是濕氣。倘若能將它集起來滋潤大地,這就能發揮循環的功能。
 
「總而言之,人命需要循環,希望也要有循環,總是三理四相,生理、心理及物理這三理,以及成、住、壞、空四相,三理四相,天天都在分秒中生滅,生住異滅在我們心理;成住壞空,在我們周圍境界,這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生住異滅,這都是在我們分秒生活中。」
 
「所以,各位菩薩,我們要把握分秒,分秒不空過,多少道理都是在分秒,一念想通了,這一條道就會開得很廣很遠,這條路就有路走,只要我們這念間、這秒鐘想通了,這條路就可以開很長;我們假如這一秒這個念,一拚可能自己把路堵住了,沒路可走,也許會爆掉……」
 
同樣地,就在那一秒間,那樣的小人物讓上人下定決心慈善要怎麼做,方向要如何走,就是小人物的故事,促成慈濟要如何鋪路,一直到現在四大志業,慈善普及全球。
 
「也是在那一秒,看到了多少老病苦,醫療因緣如何接觸,如何搶救,用生命走入生命,守護生命守護著愛,能做的我們要如何做,慈善、醫療、教育也是這樣地開始,現在在社會上培養了很多的人才。所以,有了人文,我們可以一眼觀時千手觀,一手動時千手動,這幾天聽到國際慈濟人拜年,同時聽到他們就地國家,慈濟人在做什麼,聽他們在分享,看他們的全家福四代、五代的都投入慈濟,很幸福!」
 
上人深有所感,的確很多事不可思議,就如同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說的「一念三千世界」,這麼多人同樣生活在地球上,但他們總是可以將各自本土的生態,以不同的型態展現出來。
 
「真的是感恩現在的科技,更感恩慈濟人,我們大家有志一同,師徒同心同志願,所以現在此刻四大志業菩薩在花蓮地區,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還有醫療在北、中、南都有,這都是愛的能量的會合。」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