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虔誠 身立典範

2022-03-15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虔誠之美,用韻律可以表達出來,用形態也可以帶動人。你端正,你站的位置正確,我也端正虔誠,跟你一樣站的前後對齊。彼此之間都是用自己的身作為典範,看到前面的就是我們的典範,我們跟他站齊了,前後對齊了,我就是後面的典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地教導,教就是身教,只要我站穩、站對位置,你也會看我的位置,你也會來站穩,站對你的位置,這叫做身教。」(攝影者:羅勇輝)
【證嚴上人3月15日志工早會開示】
「春天來臨了,但願這樣大自然的氣息可以開展起來,暖和一點,讓人人都是心跟著開闊。其實這都是說我自己的心境。是啊!這一段的時間,的確,總是心如冬雪就把它凍住,一直都是很擔心,擔心什麼?天下眾生。」
 
近日臺灣氣候回暖,感受到寒凍的嚴冬已過,進入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證嚴上人在3月15日的志工早會上,提及氣候變遷、四大不調,貧窮的人在寒冬中難以過日子,深深期盼天氣回暖,也能讓苦難人感受到一線希望。
 
念念虔誠心道場 互為典範身力行
 
「眾生的生機,這生機就如冬天這樣地凍住,感覺好像都是生活在寒冷中,心寒。常常都會聽到希望、希望,但是一直達不到希望,努力、努力,一直在努力了,好像努力也達不到努力的成果,那有人就會把他譬喻成為已經心冷了。一股的熱誠很努力地,還是久久等不到希望。」
 
上人自我勉勵也期許大眾,但願讓人人的心暖和起來;希望在前,只要我們大家能共同用心,彼此戒慎虔誠。這分戒慎虔誠,就如早課時間所呈現出來的莊嚴精進的精神。
 
「早課,聽到(鼓聲)眾生起(動)了,鼓聲在鼓舞著我們要精進,可以聞到聲音,就可以如臨現場,都會知道現在人人都已經很有秩序地進入佛堂裡,應該人人心裡都有那一股虔誠,心很寧靜,氣要虔誠,有規律、有威儀地進佛堂來,站穩每一個人的位置。這從直排的看過去,很整齊;從橫的看來,也都是很整齊;從斜角的看過去,也是很莊嚴。這就是人多,人人有規矩,可以看到了很壯觀、很美的生態。」
 
這樣美、善,是打從真誠,而這種真誠之美出於那一念善心。上人慈示,這種的善念、真誠之美,就叫做「道場」。
 
「我們虔誠來到這樣的道場,就是要修行,修行在凌晨的意義是表達什麼,是表達你、我的心,彼此的念頭。我們同一個方向,所以大家在中午的時候祈禱,唱的韻律很美,唱出來的字字,每一句、每一個字,配了音樂,都是好美。那就是一定出於虔誠,所以虔誠之美,用韻律可以表達出來,用形態也可以帶動人。你端正,你站的位置正確,我也端正虔誠,跟你一樣站的前後對齊。彼此之間都是用自己的身作為典範,看到前面的就是我們的典範,我們跟他站齊了,前後對齊了,我就是後面的典範,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地教導,教就是身教,只要我站穩、站對位置,你也會看我的位置,你也會來站穩,站對你的位置,這叫做身教。」
 
修心養性正行止 至誠至善膚苦難
 
早課時間展現眾人合齊之美與精進精神,站穩位置後開始念誦經文,經文字字讓人心靜下來,每一個字都銘刻入心。
 
「這種銘刻入心很自然地就會隨著韻律而啟動。所以看到大家在頂禮問訊,這都是人人自律,大家自律,從雙手合十的整齊,十個指頭合起來會合起來,那就整齊了,在我們的胸前,這站好了。橫的看、前面的看都是很美。那樣的動作,一舉手、一動足,我們心念,心身,心與身那個念頭會合起來,那樣地誠,所以真誠、善、美,這就是修行的道場。修行不只是進道場集中起來,這個時候在修行。有一句話,修養就是修心養性,修心還要止於至善。」
 
因此,我們修行要修到什麼程度?什麼叫做修養?修心養性端正行為,這也跟孔子所說的相符,修心養性就是修我們的心。
 
「端正行善,那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形象形態,在在都是要我們注意行儀,舉手動足都是要有這樣的行儀。待人接物是要有行儀,看看慈濟人,不只是在臺灣,只要他叫做慈濟人,他在國際間,就會發大心、立大願,走入苦難人群中去。他們要去付出,所抱的那一念心就是虔誠,就是感恩。看看他們的虔誠,克服種種的困難,而且井然有序。慈濟人發心立願,接送物資要送出了,也要很虔誠,扛著沉重的物資,要集中在某一個點,還要準備卡車來送,從省產地等等一站過一站運到,搬下了,還要再送到車上,還要送出。這種搬運,一站過一站,一群過一群,一群群的慈濟人,來接送、送接,都是要經過送達這樣的糧食物資,到達很需要人的苦難的地方去。」
 
慈濟人抵達發放現場,展現如同早課的那分虔誠修養,慈濟人整齊列隊入場,物資也一一整齊搬運下來堆放,還要引導要來領取物資的民眾,一一耐心排隊等候。
 
「用椅子讓他坐著等待,叫號碼來了,送啊!給!一整排地排好,物資按照他的家庭戶口、人口,一口、二口、三口以上,我們要多增加多少?五口以上我們要增加,八口以上要再增加,這種按照他的人口、糧食,我們都要很細心、很虔誠,過他們生活要維持多久?這都是慈濟人的信,那樣虔誠的愛心,還要付出很溫柔祝福,這都是慈濟人,大家這種行儀禮貌表達真誠。所以行儀禮貌真誠這都是人間至誠,至誠、至美的心態去付出,所以說來,看到了這叫做人間菩薩。」
 
菩薩緣苦普施愛 虔誠付出真善美
 
人間菩薩有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不僅挨家挨戶前往了解貧戶的生活需求,是貧?是病?是健康還是殘疾?依真正需求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這都是我們很完整,輕、重禮都是很適當做到。這不是少數人可以做到,這就是要有這麼多人,有人間社會的大眾,有會寫字的,有能扛物資的,還要有會打針的,還要願意去擁抱著他,牽著他、扶著他,種種的人,都是要出自於那一分誠,誠心愛心,各人、各人的才華專長付出,這都是要一個大社會的大眾會合起來,這叫做菩薩淨土。人人無所求的付出,所以心中無貪、無染,每一個人的心都很乾淨,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良能,有共同的愛心虔誠,這樣會合起來去付出,所以『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人人心中有愛,虔誠付出,這就是很美、很虔誠。」
 
然而,這樣理想的境界能做得到嗎?上人慈示,絕對能做得到,而且美好的人生,就是要一波接一波地持續投入,藉事練心。
 
「我們看到不管是玉里、關山,有山上有鄉下,我們的醫療系統,山上爬山越嶺很辛苦,風雨無阻這樣地去,山路很險要,他們也會去。我知道的時候就說:『天氣不好,下雨了,山地滑了,就不要去了。』反而他們堅定的心就會回答我:『師父,我若沒去,他們藥要斷了。每一次開藥給他,總是有期限,我們還要再去看他藥有沒有吃,或者是藥吃完了,我們還要再供應,藥不能斷也不能不吃,我們一定要去。』所以想到他們所說的那一分的虔誠,那一分的愛,反而我自己很慚愧,自己只顧他們平安嗎?安全嗎?但這幾個人他們所想的是那一片高山裡,那麼遙遠的鄉下裡,當地有老、有殘、有病在等待著他們,所以他們非去不可!」
 
上人提及,自己一時只想到他們的安全,沒想到他們背後還要照顧這麼多人,自己顧近不顧遠,感到很慚愧。
 
「所以每一次我都會說,我很愛,但是我能力不夠,需要這一群人把我想愛的去愛得更普遍。所以說,我愛你,你愛大家,愛我所愛的,那愛就普遍了。所以看到天下慈濟人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用虔誠的心、彼此的愛,這都是會永恆,時間就會連連接接的,人會一個個地彼此典範、彼此感動,那就是有孤單變成了群眾,這苦難的人得救機會就多了。」
 
人間菩薩的愛,不只空間要綿延拓展,將所有眾生都涵蓋進來,更要生生世世,長情大愛不斷。
 
「菩薩要經歷過累生累世,一輩子經過一輩子,不斷地心靈道場延續下去。一生一世、累生累世堅定這念心,這叫做虔誠。至始至終,從開始到最後那口氣,還是要再來人間行慈濟菩薩道。這慈悲心,入人群行菩薩道,相信這就不會散失掉;不會散失掉,所以這一分菩薩隊伍是浩蕩長,永遠一梯次接一梯次,越接越長。」
 
人間菩薩轉法輪 六度萬行濟度苦
 
菩薩的道場在人間,所以要樂在其中,因為幫助人的那個心就是最快樂的心。
 
「助人為快樂,這是快樂的心。但是我們要有悲心,因為看見眾生苦,有病了、窮了,窮中帶病啊,苦中加苦。所以人生疾苦,疾病的苦,貧窮的苦,心理無明的苦,造種種業的苦,他這麼多的苦,需要大醫王來療他身體疾苦、人間菩薩來治療他心靈煩惱無明之苦,身心疾病,需要菩薩。所以說來,我們人人都是菩薩,他窮困、他飢餓、他寒冷、他無家可歸,總是我們都可以全部應眾生之需要,我們都做到。」
 
上人慈示,菩薩現相在人間,不一定都是有錢人或是學問很高、生活富裕的人,反而是病苦的窮人,藉以啟發我們的悲心。
 
「他們也現了那樣地苦,生活無奈,那病痛難以活動,這樣的各形各類去感動人的窮困,病、殘這樣的也叫做菩薩。因為以他的生態來感動了有錢、有心的人,他看到了這樣的貧窮,就發心起來啟發他的心,讓他們啟動他的行動去付出,這所以付出的人要感恩,感恩接受的人,因為他現這樣的相,來啟動我們的愛心,會合起來去幫助付出。」
 
所以菩薩度眾要想法設法,發揮我們的智慧,來感動眾生的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就叫做「轉法輪」。轉法輪度眾生,運用各種方法就叫做六度萬行。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我們要好好地去發揮六度萬行,用各種、各種方法帶他進來,每種方法千千萬萬方法去表達出來,所以說沒有做不到、度不到人的菩薩,人人都可以度,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要多用心,感恩!」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