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果思因 明理淨心

2022-09-19   | 慈濟基金會
當享受形成一種意識,行為就容易欠缺對大地、對眾生的慈悲,也就容易形成浪費,逐漸累積成氣候變遷、四大不調的災禍。證嚴上人開示:「什麼是意識?享受。這種無知,只是會享受,所以我們現在要轉識成智——我們也可以享受,心無虧欠,心靈少欲知足。這就是內心,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就沒有恐怖。我們心無罣礙,這要看我們的行為有沒有不對的方向?有沒有傷害到了,傷他利己,有沒有做到這個事情?有的話要趕快懺悔。」
【證嚴上人9月19日志工早會開示】
「昨天下午,大家有沒有嚇到?應該這一波,這地震是(芮氏規模)6.8。其實前天(9/17)差不多都有一點、一點的震,一直到了入夜也有明顯地震,前震已經一波一波了,開始在搖搖欲動,警告著大家地震了,這樣地大不調,開始慢慢在做警告了……」
 
9月19日的志工早會上,證嚴上人提起前一天所發生的「0918池上地震」,在花蓮玉里傳出地震災情後,慈濟志工與志業體同仁迅速應對,玉里慈濟醫院也承擔起急難救護的重責。上人感念志工付出的同時,也提醒大眾「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的道理。
 
地牛翻身肇災禍  各方救災速動員
 
臺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之處,民眾對因板塊擠壓運動所形成地震原本並不陌生,但發生在9月18日下午二時四十四分,一場芮氏規模6.8的地震,震央位於臺東縣池上鄉且深度僅七公里,強大的地震力道震撼全臺,而位於花蓮南端的玉里鎮也隨即傳出樓房倒塌、橋樑斷裂等災情。據19日的統計,這場地震及後續的餘震,共造成一人往生、一百七十九人輕重傷。
 
「所以說來,人生無常,這一波的災情算是地震滿大的。人生無常,國土危脆,這大地之間,其實大地威力很強。它平安的時候,人人皆平安;一旦不調發生,現在都說能量,它大地也有能量累積累積,累積到了能量很大那個時候,它板塊也會動,板塊就會搖動。這一波算是很危險,但是有驚無險,有很大的驚惶,但是災難減少,不過還是有往生者,一個往生,那其他都是受傷。受傷者就是送玉里,也很感恩慈濟在玉里有一個醫院,慈濟醫院這一波也發揮很大的救護的能量。」
 
1999年臺灣歷經九二一大地震後,防災意識已逐年提升,不僅政府警消也在第一時間啟動,搶救受困民眾,慈濟志工動員迅速,安置災民的衣食住行都設想周到。
 
「這一波實在是很慶幸,昨天也是很快速,聽說連餐車都已經開進去了,那安頓的地方也準備好了,床都馬上準備。這都是時間、空間,物資一直都是很即時準備。所以說看到了慈濟人那一分的同心願,而且舉動快速,馬上安撫。還有這一波,看到了阿兵哥也很快速地動員,看到了玉里那一間倒塌的房屋,也連夜去拆除。政府也很迅速,怕的就是說,路不通,若不快拆除也是很危險。」
 
心無知足欲熾盛  為求商利毁山林
 
天災無情,人皆有愛。上人感恩各方援助地震救災的行動,也提醒大眾現在四大不調的源頭,還是因人心不調、欲望熾盛。
 
「真的是,我們第一要時常提高警覺,防護之心不可無,一定時常要提高警覺。平常盡量不要破壞山區,現在很多的都開發,開發了要招攬遊客,這種碳足跡,我都一直認為(遊覽)足跡造成了碳污染,因為人一直一直要去,路一直一直要開,有路開就會很多人要走,車輛的輾壓,人的這種不斷帶上去的垃圾等等,都是很破壞森林的。」
 
人們為了能親近山林、遊覽風光,開路便利交通,人潮來了又走了,留下的是垃圾,以及為了開發所砍伐樹木的傷害。
 
「看看這一片,那個地方很多招來的遊客,那一大片的土地本來就是樹,可以水土保持,為了要建設,樹就要砍,這種傷害山體就會帶來了人類的危機。所以說,一切都是人為,大地的能量囤積得很快,就已經囤得很多,所以那個地震就是會更活動,這個板塊活動會更快。就如這一次的(震央)池上,這沒有地震帶,但是這一波就是發生地震,很奇怪。」
 
上人說,莫為了利益,因「商」成「傷」。
 
「商機,傷機。這個商機就是做生意,利益;傷就是傷害,破壞了大山的山體,人類去做遊覽,所以這都是相對的。說起來我們大家要如何來保護大地,常常一直說要保護大地,要真正的減碳、減少污染,這個污染也是人造的。」
 
耽念享受求無盡 自然反撲傷生靈
 
人類對大自然的索求形成反撲,上人殷切期待人們要深入現象,企及現象背後的道理。
 
「人也不知道,要如何讓大地平安,人才能平安,都不知道。為了自己的享受,景觀要做得美,山林要砍伐,騰出了大片空地去做遊覽區,一大群也是無知,只是享受,就是要去做這樣的遊覽等等。這總是重重、重重的生機,造成了危機,還是期待人人轉識成智。」
 
當享受形成一種意識,行為就容易欠缺對大地、對眾生的慈悲,也就容易形成浪費,逐漸累積成氣候變遷、四大不調的災禍。
 
「什麼是意識?享受。這種無知,只是會享受,所以我們現在要轉識成智——我們也可以享受,心無虧欠,心靈少欲知足。這就是內心,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就沒有恐怖。我們心無罣礙,這要看我們的行為有沒有不對的方向?有沒有傷害到了,傷他利己,有沒有做到這個事情?有的話要趕快懺悔。」
 
五毒不滅昧真理 行錯踏差種業因
 
佛陀生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出生地點約是現今尼泊爾的藍毘尼。從新聞畫面來看,因為當地人欠缺環保意識,把垃圾都丟在藍毘尼園。
 
「看了實在是很捨不得,要如何去回饋佛陀的故鄉?最近一直看著看著,這若沒有趕緊跟他們輔導,藍毘尼園會變在垃圾山,這就是人類的愚癡。所以說來,人,佛陀說貪、瞋、癡;還有更麻煩的就是我慢,傲慢、很自大;或者是懷疑,人和人之間無法信受,彼此相信,哪怕是真理給你,你也不會接受,所以會造業,還是我行我素,不相信道理的指引。」
 
靜思語中有一句:「甘願做,歡喜受。」人們卻欠缺深思,甚至不計後果,隨心而為。上人感嘆凡夫的我執、我慢,罔顧真理而遷就習氣。
 
「人類都是很傲慢,『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歡喜做啦』、『這樣做會造成什麼?我甘願啦!』所以常常說,歡喜做,你就要甘願受。但是把這個字再來反過來,矯正過來,甘願做,歡喜受。我們這些菩薩很甘願,心甘情願,願意伸出這兩隻手處理那些垃圾,讓它變成了資源,這種甘願付出,這就是菩薩;若是『歡喜啦!怎樣!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行我素,這種人那是傲慢,這就是在這業力之間,這種的業力你不知不覺,在造惡業,你自己不知道。」
 
萬般皆空業隨身 自覺覺他識轉智
 
學佛是一段自覺覺他的過程,如果能多一個人接受佛法,社會就少一人陷於迷茫。
 
「所以說來,『理』我們要信,信我們就要發願,不吃眾生肉,五穀雜糧滿足我的身心健康,只要這樣轉一下,也可以生活的輕安自在。而且對整個地球、整片虛空幫助很大,多一個人淨化,多減一分的污染,所以人人淨化,全面淨化。不要說『不差我一個』,你一個又自己再多造業,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你自己做要自己得,得什麼呢?得業,將來帶業去,帶受苦的業。」
 
因習氣牽引而無法自拔的人生,容易在業識中種下惡種子。甘願付出而能付出無所求,不僅心靈輕安自在,也等於為自己種下福的種子。
 
「八識叫做業識。福業、惡業,福業就是做好的事,將來我們也會帶去;造惡就是將來我們也會帶去,所以說有形的東西,我們都帶不去,這種無形的業力才是緊跟著我們。所以請各位『轉識成智』,你的知識、感受,這都是智識,我們若可以轉過來叫做智慧,辛苦一點,但是可以減掉了污染;節省一點,可以減掉了污染。」
 
語末,上人仍寄予大眾深深期待。
 
「總是期待人人要聞法,好的方法叫做真理,這才是法,好好的吸收進去,還要身體力行,才真是行菩薩道。」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