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難逢 喜捨化德

2023-08-11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大家若是為善造福,師父常常說『付出無所求』,只要對人生有益,做得到就付出,心無負擔,付出很歡喜,社會點滴增加愛的力量,對社會光明的亮點就會更明亮。」(攝影:林文質)
【證嚴上人8月9日行腳北區溫馨座談】
「師父很感恩,而且很有信心,人人都是有心要表達。幾十年來,就像我去中部,(慈濟志工)分享起了九二一那種的心情,還是回憶過去,也是很沉重,但是這就是提醒我們『人生無常』,既然知道無常,我們就要提起精進,這麼無常的人生,我們要等待何時有因、有緣,才有辦法會合起來?所以有這個因緣法是那麼真,但是因緣難逢。」
 
證嚴上人行腳第十六天,從臺中出發,途經民權會所、清水靜思堂、苗栗聯絡處,於下午抵達臺北新店靜思堂,與北區慈濟志工進行溫馨座談。上人叮囑大家要把握因緣,每個人都付出點滴就能累積成「群」的大力量,讓臺灣平安、讓天下祥和。
 
法入心行方有得 匯愛人間指明路
 
「佛陀離我們二千多年,其實這二千多年,佛法並不在人間,大家只是『如是我聞』,把經拿起來讀而已。那時候不知道在讀什麼,讀過之後,什麼都不記得,頂多讀經就是要『求』,求福,求平安等等。世間很多為了求,求所得,自己要得到心願,讀經來求,這是錯誤的。」
 
讀經要有「得」的功德,是要必須字字入心、句句體悟,讓經文中的要義能落實在生活中,從而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人生大道。
 
「我們真真正正讀經真得的功德,就是字字要入心,句句要體會,真正讓我們人生可以正確,在正道行裡。差之毫釐,這樣差一點點而已、這樣看起來沒差,總是往那一邊走,總之差之是毫釐,失於千里,心裡的分寸要很正,要對正。對不對,正不正,這是很重要。這句這麼簡單,提醒一下,對還是不對,有正沒有正,總是分毫之差,這是很重要。」
 
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口,從去年(2022年)11月15日凌晨達八十億高峰,至今仍不斷增加。八十億人口中,只要一個人心念沒有照顧好,稍有任何一點偏差,都可能引來莫大的危害。
 
「師父現在是要很注意人口增加,這個地球到底多大,人口一直增加,我們的心靈方向,那一種的複雜感愈來愈多,這是很煩惱。尤其是現在科技很發達,心沒有顧好,一念偏掉,有權有利的人,只要分毫之偏,實在是很危險。這是怎麼會偏掉?眾生共業,眾生業力就是這樣靠過來,那一分毫之偏,有權利的人就這樣偏。大家若是為善造福,師父常常說『付出無所求』,只要對人生有益,做得到就付出,心無負擔,付出很歡喜,社會點滴增加愛的力量,對社會光明的亮點就會更明亮。」
 
上人以螢火蟲為例,單獨一隻螢火蟲一閃、一閃,雖然點點亮光讓黑暗中能有一絲的希望,但成群的螢火蟲則能發揮如火炬般的明亮,為人間指引一條清楚的康莊大道。
 
「不要輕視我們這一隻火金姑(螢火蟲),哪怕我們是火金姑一隻,只要力力合起來,這一群的亮光就會很明朗。剛剛師父入門(新店靜思堂),這麼小的(大愛幼兒園)孩子,聽到他們的聲音比大人的聲音響亮,孩子教好,整排很整齊,這是日常感受到。有心用在法,就是這樣警惕自己,這個心要撿好,撿回來在正法、正向。大家若能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心所理解的,口要說出來的聲,要說好話,給人的心歡喜。」
 
如是我聞法相傳 正知正見正思惟
 
上人很期待,人人心想好意、口說好話、身行好事;更期待大家當下就能做好這個時代的紀錄,讓佛法精神、靜思法脈得以永續且不漏地流傳。
 
「佛法在人間,二千多年前的佛陀講說之後,沒有現場紀錄的人,那時也沒有攝影的,都沒有;只有這群人聽佛說話,聽完人散,永遠都沒有留下,只是知道這是好話,好人聞好法,那就是口口聲聲相傳,就是這樣。有學問的人就記憶了解,會增加更文雅,更有深度,在人與人之間相傳。」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可以使用,上人總是把握僅有的時間,為大家開示解惑,然而所能觸及到的人也是有限。上人不斷呼籲人人都能遇人就說慈濟人、慈濟事。
 
「就像(全球志工總督導)思賢他可以說七十幾場,他只來這裡幾天,自由發心,到每一個地方如是我聞,我們師父在哪裡、說什麼話,我人還在中部,他已經來到北部,就跑這麼多道場與大家分享。師父沒說這麼多,(黃思賢師兄)用他的知、他的識,與一些榮董企業家就去旁邊說話,講心得。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企業家、每一方的人士,都有他們走入慈濟的見識,有的人就分享,在這裡聽到師父說,我家業、事業怎麼轉變……」
 
有正知、正見,所說出來的話就是好,就像水若是清澈乾淨,喝下去的水就是最營養的,會引導人造福消業;若是不乾淨的水喝多了,就像聽了許多偏邪不正確的話語,將會引導人走向歧途。
 
宿世因緣不思議 有願布施心不難
 
「業力,有福的人,就把過去的業先壓在下面。早上我聽到有一位慈濟委員,夢見一隻鴨子在她面前說,牠說我該還的都還了,我不欠你了……」
 
臺中慈濟志工陳美昔師姊與她的先生鄭金龍師兄,原是經營葷食餐點來維持家計,為了協助上人普施濟世救人的慈善工作,逐步將餐點由葷轉素,並背著先生默默捐了六個榮董。至於要全部改成素食餐店,心裡還是有一些掙扎,直到有一天夜裡夢見一隻鴨子來跟她說:「陳小姐,我欠你的還完囉!」
 
聽完陳美昔師姊分享她由葷轉素的心路歷程,更是印證了上人經常開示的因緣不可思議。
 
「已經六個榮董,先生知道要來討,現在先生要增加到十個,很不可思議。誠,誠懇的心的付出,所以要相信因緣果報。當然我們不是說,我們來招人(菩薩招生)就是要榮董,不要。師父從以前一直到現在……當然榮董我是很感恩,有的磨手皮,你看臺北水煎包,他們(謝明和師兄、陳昭師姊)這樣做二、三十個榮董,就有人說,自己住的房子還簡陋,不先買房,他就說:『師父蓋醫院較重要,現在醫院蓋好了,救了那麼多可憐人。』」
 
謝明和師兄、陳昭師姊夫妻從年輕時就賣水煎包為生,點點滴滴累積的積蓄都捐出來幫助苦難的眾生,即使所住的房子是租來的,仍是不改他們幫助人的心願;高愛師姊則是應徵打掃華江橋的清潔工,幾年後捐出所得幫助上人籌建醫院……這些點滴匯聚而成的大善願行,最是讓上人感動。
 
「師父怎麼會忘記,每一位菩薩總是用愛付出……不管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高生活環境有高生活環境的人,一般生活這樣很勤儉、很辛苦累積的,像這樣也要累積起來(捐助慈善工作)。有錢人要他捐,反而比沒錢的人困難,沒錢的人辛苦慣了,愛心啟動,慢慢累積就是這樣捐;有錢人會感覺捐太少不好意思,捐多了不捨,有錢人來捐較困難。」
 
愛心會聚遍布施 回饋佛國續造福
 
上人很期待人人都能「遍布施」。上人也自許,若能為大家心開意解,也是他對於人間社會的布施。
 
「有緣歡喜來聽師父說話,也是功德,有困難來這裡聽師父一句、二句,師父也很歡喜,對方心開意解,也是師父布施。師父很期待能一句話,遍布施,人人心中有煩惱,方向有迷茫,可以聽師父說的法,心開意解,心開很歡喜,有困難消掉,人與人之間互相有紛、互相有冤,聽到師父的話,放下了、解開了,師父最喜歡聽的就是這樣,表示我說的話有價值。」
 
普天之下仍有很多苦難眾生等待救援,然而在在都需要好因好緣的愛心會聚,才會有可能達成。
 
「普天之下多少、多少苦難人,我也要有因緣才能救苦難,因緣要結合來,不然有愛心,但是被我救的人,要透過誰去救?這就比較困難。我們慈濟已經這麼久了,人人知道,合群起來較明顯。剛才師父說火金姑(螢火蟲),一隻亮度很弱,結合起來亮度就大,帶路有正確的方向。」
 
上人現在最期待的就是能夠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需要結合大家的力量共同來成就,讓當地能開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齊行,才能翻轉當地二千多年來的貧窮宿命。
 
「總是,我們要有因緣,未來要一步、一步如何回饋佛陀故鄉。(慈濟)為臺灣做很多了,但願臺灣的福要不斷延續下去,才會平安,平安的臺灣來為天下做事情,也能夠引導(平安祥和)的方向。」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