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欲望 覺而不迷
2015-12-20 | 慈濟基金會「讀經,不是為了祈福,是幫助自己了解道理。多讀經典、將佛法道理吸收入心,時時自我提醒謹慎身、口、意,才能真正蒙受法益。」上人教導,要深入《地藏經》,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自我警惕,把握有限人生造福修慧。「聞法有體會,力行菩薩道而增長智慧,都是自己的收穫。」
種性階級要突破 尼國重築希望地
「尼泊爾人的階級與姓氏連結,跟隨一輩子。」尼泊爾本土志工馬坤達談到,某些偏遠山村不只階級分明,男女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別,有些貧苦家庭會拍賣未成年女兒到富人家為傭;聯合國人權組織及當地慈善團體雖想改變此一陋俗,但人心觀念根深柢固,難以轉變。
上人聞言感嘆,兩千多年前,悉達多太子看見人生種種苦以及階級不平等,促使他出家求道,終於覺悟成佛;佛陀覺悟到「眾生皆有佛性」,因此盡其一生說法度眾。
「尼泊爾強震後,慈濟人有因緣踏上佛陀的故鄉救災助苦,也很希望將佛陀『慈悲等觀』的精神,回歸到佛陀的故鄉。」
印度企業家普明‧巴利森,今年3月偕母來臺皈依。普明表示,自己出身最低層的「首陀羅」階級,因為父母的努力讓他們接受良好教育,終有機會出人頭地。上人以此為例:「所以,階級並非不能改變;透過教育,就有機會轉變階級造成的不平等。」
慈濟將在尼泊爾援建希望工程,上人希望藉此讓貧窮家庭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教育,未來能脫離困苦、改變家族世代命運。
世間多憂悲苦惱 佛法入心除苦障
「為苦難眾生辛勤付出的同時,也要將『法』用在心裏,用在人與人之間。」與大陸華東、華西志工談話,上人勉眾,以「法」滅除憂悲苦惱。
「法,不在於艱深的名相;真實的事相,就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法』。」上人表示,世事如幻如化、虛空無常,唯有法理永存不滅。「法無體相,須用人、事、物譬喻顯示;人間一切事相無不包含佛法,須用心體會。」
慈濟在大陸,無論是濟貧或助學,二十多年一路辛苦走來,用心撒播種子、耕耘福田。上人表示:「沒有過去的克難耕耘,就沒有今天的成果,這些感動人心的事相,可以帶動更多人起而付出;這也是人人要珍惜的『法』。」
「慈濟宗門」起於「靜思法脈」,必須有法脈,才能廣開宗門。上人表示,身處狹窄的空間,看不見外面的境界,打開心門,就能海闊天空、無限開闊。「要用心聞法,傳承靜思法脈,讓慈濟宗門在全球發揚。」
煩惱無明不斷生 戰勝欲望得清淨
「見苦知福,更要知足。」上人說,「十二因緣」從無明開始,累生累世循環不止,要消除煩惱,就要從滅除無明做起。
「人各有習氣。若總是執著於自我見解、要求別人配合,不只事情無法推行,彼此也無法合和互協、皆大歡喜。」上人期勉,要做到「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
「戰勝不了欲望,內心不斷複製無明煩惱而造業,將自我沈淪,生生世世輪迴受苦。」上人教眾打開心門、開闊眼界,莫隨欲念煩惱起落,使心迷失方向。
「學佛,最重要的是自淨心地,讓己心有明確的方向;進而走入人群,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
慈濟人依循同一個法源,如同菩提樹林立,都出於同一條根。上人期許大眾,回歸佛法根源,時時行在法中。
【靜思小語】開闊心胸,莫隨欲念煩惱起落,使心迷失方向。
上人開示於10月2日《農八月‧二十》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88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