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惡增善 發心於行
2016-06-05 | 慈濟基金會「心靈的故鄉就在人人心中,法脈要存於心,宗門要在人間力行;『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是每一位慈濟人的共同目標。」
4月29日午後舉行「慈濟五十.無量義」溫馨座談,上人以「靜思法脈勤行道,傳承法髓弘誓願;慈濟宗門人間路,悲智雙運無量心」,期勉人人心不離法,在居住地身體力行、應眾生苦難而付出。
法脈存心身力行 宗門護持傳大愛
印尼慈濟人在短短十多年間,就地落實慈濟四大志業,發揮帶動社會整體提升的大力量。上人肯定:「影響社會人心的大愛能量,要發自內心,起於行動;而且需要很多人共同發心、會合力量,才能轉變人間。」
2002年雅加達水患,慈濟協助政府整治紅溪河,遷村、建校、設職訓所等,從根本改善違章住戶的生活。多年來,印尼民眾感受到華人的真誠關懷與尊重,此後少有對立衝突,社會趨於祥和,有助企業發展、國力富強。
上人感恩印尼慈濟人合和互協,許多實業家具深心願力。「這分願力深植心坎,不為商業利益競爭,而是以利益群眾之心長養善根,故能合和互協、發揮大影響力。」
佛說「富貴學道難」,上人認為,只要有心就不難。「靜思法脈一脈相傳,慈濟宗門一門而入;只要人人接受慈濟理念,以誠相會、以愛付出,就能悲智雙運,精進不退。」
非洲莫三比克志工蔡岱霖師姊,其夫婿在當地頗具社會地位,但她放下身段,用心學習南非慈濟人度眾之法,就地落實慈濟志業,迄今已帶動出兩千七百多位本土志工。為了吸收慈濟精神,即使在高溫中露天上課、鋪紙板席地而坐,甚至在芒果樹下搭蚊帳過夜,本土志工都甘之如飴。
辛巴威朱金財師兄在克難中盡心盡力救助貧病、帶動出眾多精進志工。當地位屬內陸,本土志工雖未曾見過大海,卻能演繹〈行願〉,體現鑑真大師乘船東渡、在風浪中堅毅不退的精神,令上人印象深刻。
非洲慈濟志業由南非起始,陸續帶動出許多精進的本土志工,已能跨區、跨國傳法。上人讚歎:「粒粒黑珍珠在非洲發光發亮!」
誠以佛心為己心 秉持師志為己志
全球慈濟志工來自不同種族、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背景,即使富貴如印尼、貧苦如非洲,人人皆秉持共同心志,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上人叮嚀,「靜思法脈勤行道」,要「傳承法髓弘誓願」:以佛教精神為基礎,開闊心胸入群度眾,與世間宗教平等互重。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將愛的能量傳遍全球。
「慈濟宗門人間路」,要「悲智雙運無量心」:得知何處有苦難,只要腳走得到、手伸得到,就要發揮「大慈無悔,大悲無怨,大喜無憂,大捨無求」四無量心,救拔人間苦難。
天下事必須凝聚眾人之力方能成就,上人期許慈濟人,精進「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尊重修」;提起感恩、尊重、愛,「只要有人願意投入,都要感恩、歡喜、讚歎。」
下午朝山隊伍浩蕩長,佛號聲自不同方向傳來,道氣莊嚴。上人開示:「要成佛,就要行菩薩道;這分虔誠不只是對佛菩薩,更要虔誠為眾生付出愛。」
五十年的慈濟路,以分分愛鋪設、寸寸情連接,上人叮囑:「要使法脈宗門優質永續,除了人人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還要以四弘誓願為心靈方向,持四無量心走入人群,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身體力行法脈宗門。」
提起愛與善共振 為全人類齊心合
美國國土安全部宗教及鄰居夥伴中心主任大衛‧麥爾斯(David. Myers),入精舍會見上人。大衛具牧師身分,他表示:「世上時見宗教衝突,慈濟人卻能跨越宗教信仰、和諧相處;期待能致力於宗教和解,為全人類福祉而努力。」
「這是所有宗教修行者的願景,雖然很困難,卻不要怕困難。只要開闊心胸,提起耐心、愛心,就能包容一切。」上人言,世間正信宗教都具有崇高理念、願為世人無私奉獻;期待各宗教信仰者能平等互愛、相互尊重,朝大愛理念同行。
「各宗教都有戒律,唯信仰虔誠就能遵守。」上人說明,慈濟的宗教觀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無論信仰為何,「愛」是每一位慈濟人共同的理念。
「所有宗教信仰終歸於『愛』,要將天地當成一個大家庭,以無私大愛為天下人付出、在天地間推廣善的理念。」
大衛分享,此行感受慈濟志工心志堅定、力量和合,為社會公益付出無所求。上人表示,人人本具愛心,只要發於至誠付出,自然能感動他人投入。
「雖然個人力量微弱,但遍及國際的慈濟志業,是匯集人人微小的力量所成就。因為感恩,慈濟人救濟貧困苦難人,總是彎腰鞠躬,雙手高捧物資,整齊有序地給予,表達出內心尊重,也傳達至誠之愛。」
人人本具善愛心 努力淨化益天地
大衛‧麥爾斯請教上人:「慈濟五十年來遭遇許多艱難,當面臨考驗與挑戰時,如何克服?」上人言,出於真誠付出而得法喜、由衷感恩有付出機會,慈善工作才能長久持續;假如出於勉強、不得不做,就無法堅持。
「人心各異,在人間做好事,有人歡喜讚歎,也有人不能理解。面對逆境或阻礙,除了自我反省,也要感恩有人提醒——確認方向正確,所做皆為利益天地人間,就要自我警惕更加謹慎,也自勉更努力淨化人心。」
網路世界,文字即能擾亂人心。上人表示,淨化人心,無法只靠一個人的微弱力量。「以智慧了解真實相,就能認同慈濟理念、腳踏實地去做;人人精進投入、做得歡喜,在面對誤解批評時就能主動澄清。」
再問:「許多人面臨境界考驗,生氣都來不及了,感恩、尊重、愛從何而生?」上人從基督教觀點回應:「天主既然賦予責任、給予考驗,就要誠懇接受;只要甘願接受,就會發自內心感恩考驗。」
「發自內心感恩,才能不生氣、不怨恨,並且提起虔誠心,感恩對方讓自己更進步。對方之所以發出不實批評是因『不知』,要更用心讓人人都能知慈濟。」
佛教認為人人本具愛心,只是長久受欲念、煩惱熏染,造作惡事、相互仇恨,形成惡性循環。「儘管如此,最純粹的愛心依然存在,需要有人給予修除煩惱、惡念的方法,讓善念、愛心再浮現。除惡增善,需要不斷地練習,這就是修行。」
【靜思小語】將行善付出化為習慣,讓愛心善念時時浮現。
上人開示於4月29日《農三月‧二十三》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4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