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真育誠 菩提無量

2018-02-18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勉勵慈青:「「把握正確的方向,照顧好這一念誠懇的心,就會永遠都在;心不誠,只是來湊湊熱鬧,很快就不見蹤影。期待這一群菩提苗,能在地球各個角落成長為一棵棵大樹,再產生無量種子,成長為菩提林。」(圖為慈青蘇微淇於花蓮地震後參與安心家訪))
「天寒地凍,需要真情溫暖人間。昨天看見回到精舍圓緣的海外慈青,感受到年輕人的熱情,難得的是他們關心天下事,願意投入人群中付出;即使相隔千山萬水,都願意跟隨。他們有愛的能量、善的願力,在人間有情共伴、有愛護大地,讓我的心感到溫暖。」

千山萬水 緊緊跟隨

(2017年12月)28日志工早會,上人談到海內外慈青慶祝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立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來已經有許多慈青成家立業,而且回歸志業體,或是受證委員、慈誠,履行慈青時的發願與承諾,承擔起志業重任。

慈青們平時生活在不同的國家,難得返臺共聚,卻能在短時間內凝聚默契,在全球慈青日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臺上生動詮釋、臺下觀看者感動流淚,啟發人人的孝心,感念父母生養之恩。

慈青們也分享「善」,看見人間疾苦,體會自身有福,堅持行善,有理想也務實。

「大家心心念念跟著師公,可見早在過去生已經播下種子,這分緣延續到今生此世。發福慧紅包時,他們流著眼淚、唱著歌,發願跟隨師父在人間行菩薩道;雖然知道會很辛苦,他們立願承擔。」

「把握正確的方向,照顧好這一念誠懇的心,就會永遠都在;心不誠,只是來湊湊熱鬧,很快就不見蹤影。期待這一群菩提苗,能在地球各個角落成長為一棵棵大樹,再產生無量種子,成長為菩提林。」

志在四方 純真不變

慈濟教育志業師長報告近期概況,上人勉勵「教於真,育於誠」,以一片真心做教學,以一片赤誠育人才,培植國家、社會與人類的希望。

「為天下育英才,是志業的方向。現代科技、交通發達,年輕人志在四方,所以慈濟要教育出能在世界行得通的人才,而且要讓他們保持純真的本性。」

上人讚歎花蓮、臺南慈濟中小學的孩子很熱情,也很有禮貌、守秩序;慈科大、慈大的同學們在校外進行人文教育交流活動,整齊亮麗的形象與氣質也廣受肯定。「要有自信,慈濟學校的特質,是別人難以求得的,而我們做到了。在慈濟有四大志業,教育可以和慈善、醫療、人文結合,資源豐富。」

上人指出,教育是慧命的延續,即使生命短暫,但要能在短暫的人生展現真、善、美的人格品德,成為後世典範,傳續精神理念。

理解道理 智慧善用

29日,大陸及臺灣慈濟人分享,談到科技讓資訊快速傳播、容易取得,但是「知」得多、欲望多,煩惱也多,心術不正者更用以為惡,所以科技發展還是需要道德規範。

上人感嘆,眾生皆有佛性,不同生靈各自依生態而生活,不受人為的干預和擾亂,這是最理想的。但是人類靠著聰明、運用知識,為了牟取利潤而破壞大乾坤,也破壞了本性的單純善良,影響人間眾多生命。

上人提到佛陀在正式講述《法華經》之前,舍利弗尊者再三懇請佛陀說大法,但是佛陀再三阻止,即是認為眾生根機尚不足以接受大法,若是貿然說法,根機淺薄者以其有限的認知理解,容易偏向。

上人表示:「道理本來就存在,端視知理者如何運用。」像是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利用回收寶特瓶製作紡織品,其實回收再製的道理本來就存在,智慧人善加應用;相反地,如果隨著欲念應用知識,永遠無法滿足,多消費就多浪費,製造愈多垃圾,污染環境。

【靜思小語】以一片真心做教學,以一片赤誠育人才,培植社會、國家與人類的希望。


上人開示於12月28~29日《農十一月‧十一至十二》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95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