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扭轉人生

2009-05-31   | 慈濟基金會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劇場的主角;有好的配角,才能讓戲劇演得精彩,所以要感恩周遭每一個人。」早會時間,上人說起北區志工許金蘭的人生故事。

立志行願,得大智慧

金蘭從小家貧,國小畢業後到工廠當女工、到酒店打工,還遠赴日本工作七年。回台灣後開卡拉OK店,且與酒友洪坤瀛結婚;兩人每天喝酒、跳舞、打牌。鄰居慈濟委員施月津向她勸募,時髦又海派的金蘭說:「我不要《慈濟月刊》、也沒空做慈濟,只能捐錢。」

然而三十五歲那年,某天喝酒時頓覺骨盆劇痛,就醫診斷出罹患腫瘤;住院時隔壁床是舊識,家境富有,入院不到一個月就因癌症往生…這帶給她很大震撼,遂主動打電話告知施月津:「這次我要月刊,不要酒了。」

金蘭發願,若能平安出院,就要戒酒、戒賭,做好事。出院當天,面對先生和朋友備酒席輪流勸酒,她全部拒絕;並結束三間卡拉OK店,遠離賭、酒、歌舞聲色,從募款開始做慈濟。

「說改就改,是上根機者;一念心轉,將迷茫人生轉向菩薩道。」上人肯定金蘭一心堅持,救拔自己遠離惡習,一出泥淖即徹底脫離,不再沈迷;進而影響先生,兩人前後受證委員、慈誠。

一場無常、一位貴人、一個慈善團體,轉變了金蘭的人生。「善因好緣,就是她的轉機。」上人指出,施月津就是金蘭生命中的貴人。「然而僅憑一人之力仍屬微弱,所以將她帶入慈濟大團體,接觸善知識,日日付出、浸潤在清淨法水中,助其消除積習。」

慈濟人為孤老病殘者清掃居家,有的家庭垃圾堆積如山,或是厚積塵垢,就要花更大力氣、投入更多人力,層層刷洗。上人以此為喻:「面對熏染濃厚無明,耽於菸、酒、賭博等惡習之人,就要以接力方式,在善惡拔河的競賽中,以群力之愛抗衡,才能將沈積已久的心靈污垢徹底洗淨。」

金蘭的鄰居邱賜福,年輕時做餐飲業,整天喝得醉茫茫;後來到公賣局開車送酒,更是把酒當水喝,常酒駕肇事,讓太太對他失望、孩子也不願親近。邱太太看到金蘭夫妻的改變,遂商請金蘭救救先生。

金蘭常到邱家泡茶聊天,讓邱賜福無法應酒友邀約出門;且和邱太太配合「內攻外應」,每當他拿杯子要倒酒,就打電話邀他做環保或助念;在環保站也有吳江宏師兄等人拉著他不斷做事。漸漸的,邱賜福做慈濟的時間多了、喝酒時間變少,後來終於戒了酒,投入慈濟、受證委員,也找回家庭幸福。

「世間沒有改不了、戒不掉的惡習;只要下決心,加上善知識用心拉一把、助其一臂之力,再深的習氣都能斷除。」上人殷勉眾人把握難得人身,斷惡修善。

「一粒善種子,可生無量數。平時要用心照顧好自己的心,也要與人結好緣,有好因緣,生命中就有貴人;用心發揮良能,也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自我反省,愈磨愈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與新加坡慈濟人談話,上人引以教眾,要時時自我反省 ── 待人接物真誠與否?做慈濟事,有無謀私己之利?

「慈濟是修行道場,以助人、造福人群為生命價值觀。一定要有宗教觀 ── 人人心靈清淨,無私無欲,才能真心奉獻,踏踏實實用愛鋪好這一條路。」

反之,若心念偏差,利用慈濟良善形象取信於人,從中圖利;行為背離慈濟十戒,將自損人格。上人殷切勉眾:「師父對每一個弟子『慈悲等觀』,無高低之分,亦沒有我不愛的、不信任的人。大家要自我用心,達到靜寂清澄之境 ── 不論面對何事,心靈都不受污染;也不會不辨是非,使心靈堆滿垃圾。」

人人都是自凡夫地前來學習,尚存習氣,心急衝動時,難免言語、態度尖銳。上人教導:「心寬念純者能善解一切。但是多心之人,會立即將不愉快反映在言語、態度上,人與人之間即生磨擦。道場本是修行、磨練之處,大家互磨心性,更要把握機會自我反省。」

上人表示,自己最喜愛收看大愛台「草根菩提」節目,可以看到老人家過去是在何等艱困環境中成長、自我磨練,磨練到心胸開闊,面對何等苦境都能樂觀正向。

「早期普遍生活困頓,但是多數人生命力強韌、珍惜生命,是出於一分責任感,這一念心很單純;此等人生經驗、生活態度亦是妙法。反觀現在社會,常聞人以自殺逃避困難,或是承受不了壓力而致精神病變。」

再談識人、用人的「三不智」、「三不祥」,上人期許大家知人善任,有寬大的器量提拔、成就後進。

「身邊有好人才,卻不認識、不任用,就會失去成就好事的機會。一粒種子如果種在對的地方,就可以萌發茁壯,開花結果,衍生無量種子。若不予理會,一顆種子永遠只是一顆種子,實在可惜!」

上人一再教導大家「內能自謙就是功,外能禮讓即是德」、「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希望人人於內心用「功」,走入人群,舉手投足展現內修之「德」;有德就能得人心,帶動人感動、發心行動,這就是「功德」。

「在慈濟道場,只要確實內修外行,時時對人感恩、尊重人人,與人結好緣;自然能受人感恩、尊重,一同發揮無私大愛,利益人群。」

上人開示於2009年05月31日

本文摘自:2009《衲履足跡》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