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種病常相纏 無礙初發心

2018-11-22   | 陳慧秋
每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來自各國度的學員中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2018年也不例外地有著一則一則動人心弦的小篇章。 (攝影者:鄭洊宏,地點:新北市板橋慈濟志業園區,日期:2018/11/11)

每年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來自各國度的學員中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2018年也不例外地有著一則一則動人心弦的小篇章。

正知正法 克服困難

馬來西亞志工陳賽粧今年已經六十六歲,平常幫忙帶孫子的陳賽粧說:「先生在世時經常免費幫人看診,投入慈濟做善事,受先夫的影響很大。」2015年時慈濟人邀約參與義賣活動的因緣接觸,之後會抽空參加環保和做手工的靜思籃子。

活動中感受到慈濟的美善,三年後下定決心參加志工培訓,回想起尚未接觸慈濟時,女兒在大學時為了節省經費,學校只有一堂課她就不去,結果被教授當了,為此,女兒也傷心地罹患了藍色憂鬱。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賽粧(中)與黃明麗,都認為生活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需要用正知、正法來面對,並保有初心。(攝影者:鄭洊宏,地點:新北市板橋慈濟志業園區,日期:2018/11/11)


在陪伴女兒的過程,陳賽粧和丈夫兩人常常吵架,這讓她備感壓力,雖然先生一直勸說問題不在她,但陳賽粧還是去參加陪伴憂鬱症患者的相關課程,學習了正確方法,在她的勸說之下女兒願意就醫,後來終於也走出戶外接觸人群,順利就業。

「藥忘了帶。」陳賽粧利用休息時間,特地返回寮房拿高血壓藥,和著開水服下,陳賽粧安慰大家,表示目前透過藥物控制,血壓都很好,雖然這些血壓升高的主因或許是心女兒的憂鬱症所引起,此刻,陳賽粧仍笑瞇瞇著說:「現在女兒恢復健康,我也跟著好了!」

陳賽粧認為,事件發生時她尚未接觸慈濟,但是那時她也深深感受到在生活上,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需要用正知、正法來面對,因此這也是她堅持走在對的方向!

從心學習 凡事一念
                        
另一位本身有甲狀腺失調的黃明麗,因控制得當現已經不用吃藥,只需固定回診追蹤。幾年前,透過妹妹牽引,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慈濟人文學校課程,陪伴中發現因為人文教育,孩子慢慢在進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開始懂得孝順長輩。
吸了一大口氣,吳華英緩緩說出:「等待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進入了慈濟大家庭。」吳華英合掌不斷的感恩身旁慈濟法親的照顧和關心。(攝影者:鄭洊宏,地點:新北市板橋慈濟志業園區,日期:2018/11/11)


因此,身為教師的黃明麗在第二年也開始承擔輔導員,一起陪伴孩子成長,她衷心期盼,跟著慈濟人一起伸出雙手去幫助人。黃明麗坦言:「未參與慈濟前總是有很多埋怨,覺得自己很不幸福,家庭不夠美滿……」

不過自從一起參加訪視之後,看到比自己窮苦的人,黃明麗這才領悟到自己是很有福氣的,因此對於家庭和先生再也不埋怨,調整心態重新學習,理解凡事都由一念心而起。

堅持受證 心懷感恩

吸了一大口氣,吳華英緩緩說出:「等待了很長的時間,終於進入了慈濟大家庭。」吳華英合掌不斷的感恩身旁慈濟法親的照顧和關心。看著自己的腳疾露出些許感慨,他一路走來比別人辛苦,還好有法親的幫助,特別是這次陪伴他回臺的覃友聲,無怨無悔地接送行動不便的吳華英進進出出,一直以來也地伴著他做環保,如今看著吳華英回來參加培訓營隊,覃友聲心中非常的開心。

言談中,吳華英感嘆過去的不懂事:「早期工作賺了一點錢,但是左手進右手出。」到了六十歲,夫妻倆沒有工作,經濟出了問題,腳疾更是讓他很不方便,生活陷入困苦。那時有人建議可以尋求慈濟的協助,但他沒有行動。多年後,一次探訪生病的友人,搭車途中睡著後突然驚醒,急忙下車才發現下錯站,就在此時聽到經過身旁的路人說要去慈濟,心想慈濟就在附近,就此與慈濟結下善緣。
吳華英(前)感恩一路陪伴著他做環保、培訓和交通接送的覃友聲(後),還專程陪他回來受證!(攝影者:鄭洊宏,地點:新北市板橋慈濟志業園區,日期:2018/11/11)


吳華英懺悔,過去只要遇到工作的問題就會大聲的罵工人,當時還沒學佛,也還沒接觸慈濟,不會感恩,不懂得要關懷他人、原諒別人,透過大愛電視臺聽到證嚴上人開示:「脾氣如果太壞就要改。」於是他告訴自己,進入慈濟就好好改變,說至此,望著一直陪伴在旁的覃友聲,他笑著對著筆者輕聲說:「你問他看看,我有沒有發脾氣?」

「這次飛機搭得最遠……能回來臺灣很高興。」他感恩慈濟家人的協助,雖然一開始大家還擔心回臺灣的時間很長,不知道吳華英是否能適應,但幸好也是大家的鼓勵,總對著他說:「沒問題,你可以的!」這讓吳華英得到很大的鼓勵,因此也讓吳華英如願的來到臺灣接受上人的祝福!

小人物的故事雖然簡單,卻是令人感動,新發意的志工們透過上人親手授證與祝福,帶著承擔的使命回到世界各居住的地方,以愛做關懷,為繼續陪伴社會大眾的良能而努力。【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慧秋 新北市報導 2018/11/1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