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灑」成典範 回饋地球有一套

2012-03-26   | 坤麗、蔡秋玲
村民陸續將自己家裡的回收品,送到社區慈濟環保點集中分類。(攝影者:Lek,地點:泰國曼谷涵灑村,日期:2012/02/23)
猜那龍(Chainarong),擁有二十一年的送貨經驗,現在,他不只運送貨物,也運載環保資源。

四十八歲的猜那龍,居住在泰國曼谷西區的涵灑社區,在慈濟志工溫英的工廠裡服務了二十一年,透過溫英的引導,讓猜那龍對慈濟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在的猜那龍,在工作空檔之餘,會隨著溫英偌各地的工廠、公司、商號等十五處地方,收集善心人士所捐贈的資源回收品,變賣所得全數捐贈慈濟做慈善工作使用。

猜那龍說:「溫英師姊對我有很大的恩德,她帶著我出來一起為社會付出,讓我了解這些回收品可以為自己造福,因為慈濟人會將這些錢拿去幫助泰國的苦難人,並建泰北清邁慈濟學校,我所付出的也是一小部份而已,如果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也不會完成這麼偉大的事件,但因為有大家點滴共同付出,才會完成得這麼好,讓我覺得很歡喜。」

水災關懷不停歇 聞聲救苦解眾苦

猜那龍(右)也盡一分心力, 用鼓掌的雙手共同做資源回收。(攝影者:Lek,地點:泰國曼谷涵灑村,日期:2012/02/23)
為了讓環保理念能更落實在當地,慈濟志工於泰國水患後續關懷中,進一步於2月25日至28日,在卡拉宏、國民住宅、色他吉村、西哇拉等社區,舉辦巡迴推動社區環保及菩薩大招生的愛灑活動。

由於自去年(2011年)12月,慈濟帶動「以工代賑」,以「親幫親,鄰幫鄰」的方式,邀集鄉親清掃自己的家園,因為與村民們有了這一分愛的存款,大家對慈濟的作為及精神理念也非常認同,所以,每一場參加的村民都非常踴躍。

慈濟志工王忠炎透過影片介紹慈濟,畫面中播出慈濟在泰國水災發生後,別人是跑給水追,而慈濟人卻是追著淹水的地方去,援助受苦受難的災民,志工們遵循證嚴上人所開示:「腳踏別人的土地、頭頂人家的天;用當地的資源、人家的勞工;要取之當地,用在當地。」一步一腳印,聞聲救苦,解救苦難眾生。

垃圾黃金不丟棄 珍惜資源齊出力

涵灑社區的志工們,積極參與每一場愛灑活動,協助宣導社區環保的推動。慈濟志工溫英說,「人人都認為垃圾很骯髒,其實垃圾是黃金,黃金可以變愛心;其中最特別的是毛毯,是由許多慈濟環保志工將資源回收後的寶特瓶,經特殊處理後再製成的,保暖輕柔,是結合愛心與環保的毛毯。」

國民住宅區的村民熱烈舉手說:「願意參與慈濟在社區推動的環保活動。」(攝影者:蔡秋玲,地點:泰國曼谷國民社區,日期:2012/02/26)
「慈濟在社區舉辦環保回收,垃圾分類的工作,有誰願意來參加?」當王忠炎邀約大家一起來做環保,村民們都熱烈的舉高雙手表示願意參加,同時呼籲大家一起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

卡拉宏村村民文尚女士(Boonsang)分享:「我很感動!感恩慈濟願意幫助我們的村莊,所以我也很想回饋,之前我們是手心向上的人,現在也想為別人,為社會付出一些自己的力量。」

「做環保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因為我們也有了典範就是涵灑村,而我也看到在臺灣的慈濟,已經能夠讓寶特瓶變成毛毯,這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國民住宅區的社區委員通滴先生(Thongdee)說。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期盼泰國志工們的愛心循環,能如雪球般不斷蔓延,珍惜地球的資源。【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坤麗、蔡秋玲 泰國報導2012/02/23~2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