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震後 身心釋放渡難關

2013-04-25   | 蕭志傑 鄧應忠
這天在志工引導下終於前來,讓其重拾笑容。(慈濟基金會提供,地點:四川蘆山縣,日期:2013/04/24〉
四川雅安蘆山大地震,震碎了家園,也在孩子幼小心靈,震出陰霾。為了陪伴孩子,盡快走出潛藏的創傷症候群,慈濟志工,在蘆山縣城臨時搭建的帳棚區,成立了安心服務站。

才成立第二天,就在口耳相傳下,許多孩子吵著要過來,狹小的空間,4月24日那天,擠進了將近三十位孩子,成了小型托兒所。而地震後看到孩子終於露出開懷的笑容,家長也都放心去投入家園重建工作。

安心服務 釋放壓力

震後停課無處可去,一大早起床,用過早餐,家長們接連將孩子送了過來。慈濟安心服務站,帳棚、桌椅,全是臨時拼湊而成。在這裡看似擁擠,但卻是小朋友們暫時走出地震陰霾,徜徉畫畫的快樂天堂。

受災兒童楊茜彤非常喜歡來到服務站:「這裡可以畫畫、看書,在(帳棚)那裡 一點都沒有好玩的。」
擴大空間後的慈濟於體育館後方設立的慈濟安心服務站。(慈濟基金會提供,地點:四川蘆山縣,日期:2013/04/24〉

孩子有地方去,也為受災鄉親減輕了不少照顧上的壓力。鄉親劉志剛說:「就是讓我們的家長,也更放心的把孩子放在這裡,安心的去做他該做的事,比如恢復家園,比如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受災鄉親辜艷麗也說:「自從地震以後,他們天天都要哭鬧,帶著孩子們在這裡畫畫,教他們唱歌,這些孩子很開心的,也很高興,像今天一早馬上就趕過來,說媽媽快點,我要去,那裡有老師在教我們畫畫呀!」

家長放心,孩子渴望學習的心,更獲得滿足。每隔一個小時還有手語歌帶動唱,安心服務站克難中成立,雖然只過了二天,桌椅就已經快不夠用。小小的服務站,發揮了大作用。而且慈濟志工們考量到居住品質,災區垃圾很多,環保帶動,將是志工下階段準備接續推動的課題。
家住台北剛到成都上班的陳麗敏師姊以靜思語漫畫書為小朋友說故事。(慈濟基金會提供,地點:四川蘆山縣,日期:2013/04/24〉

帳棚區內 仍需關懷

走出熱鬧的安心服務站,外邊重災區蘆山縣城,有超過一萬人,居住在縣城體育館旁搭建的帳棚內。食物和飲水部分,因為政府和軍方,以及民間企業和慈善團體快速啟動,已經能夠讓受災鄉親不虞匱乏。但是,日常用品,像是牙刷、毛巾、衣服,尤其是嬰兒奶粉和兒童相關用品,卻是需要外界更多關心。

因為地震後,情況緊急,許多帳棚底下,沒有使用任何東西墊高,居民只能用塑膠墊等物品勉強應急。而且接連兩天,蘆山當地雨勢不斷,連帶影響居住品質,許多人家棉被都是濕濕冷冷受足了潮,這樣的棉被不知要如何蓋上身,渡過這山區裡的寒夜?

帳棚區裡,看到楊家三姊妹都住在一塊,丈夫們早起工作去了。災後,她們的房屋成了危樓,三戶人家、十三口人,全住在同一頂帳棚裡。下雨時,雨水直接滲透進來,棉被底下勉強墊著塑膠板,但潮濕情況嚴重,大女兒因此發燒,手中不足兩歲的孩子,則嗷嗷待哺。

受災鄉親楊小姐:「(因為沒有尿布)每天晚上,都要抱她起來,出去尿三、四次,因為這裡潮濕,她會尿更多,每天就(食)用那個乾麵包,然後喝點礦泉水,(你看她)都瘦多了。」
蘆山縣勘災,災民在路邊搭起簡易帳篷棲身。(慈濟基金會提供,地點:四川蘆山縣,日期:2013/04/24〉

轉到帳棚另一角,大姊年幼的兒子,用毯子裹著身體。地震的陰影,還深烙在幼小心靈,只見不停地說著:「地震啦!地震啦!地震!」

受災鄉親楊小姐告訴志工:「(地震時)他看到東西在搖晃,冰箱也倒了,電視也倒了,他就一直在哭,第一次震的時候,我們不敢下去,停了之後我們才下去,下去的時候,他就一直在說這個事情。」

震後生活,吃喝看似逐漸穩定,許多日常用品,卻還是相當缺乏。不過,衛生問題和孩子心靈重建部份,也亟待更多關心。重建和復課之路,遙遙無期,不過,期待受災鄉親們,能在社會大眾滿滿愛心的關照下,找到渡過難關的勇氣。

(大愛新聞:蕭志傑 鄧應忠 蘆山報導 2013/04/2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