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電玩 成為孩子的朋友

2013-05-19   | 丘理文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電玩已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玩意兒。令人擔憂的是,時下的年輕人沉迷在網路虛擬世界、熬夜打電玩,廢寢忘食,荒廢學業。近日媒體頻傳年輕人熬夜打電玩至暴斃的新聞,讓為人父母者聞之喪膽,對沉迷電玩的孩子焦心如焚。

為了解開現今父母的憂慮,馬來西亞雪蘭莪八打靈再也Tropicana City Mall靜思書軒邀請了曾經沉迷電玩的林錦峯、陪伴孩子解開電玩枷鎖的慈濟志工董秀美及教育工作者黃鏡維,與眾分享陪伴及走出電玩枷鎖的心路歷程。

用愛陪伴 走出電玩

「身為年輕人的我們有空時,若感到心靈空虛,就會開始玩電玩。電玩可以像似富有生命力般,讓人可以交流,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玩。若在遊戲裡,我們可以當英雄的話,這會讓我們越來越沉迷在遊戲裡。當沉迷在遊戲裡時,我並不覺得自己很沉迷,只覺得這是我的興趣而已。」林錦峯道出他沉迷電玩時的心聲。

身為Top Glove執行董事的董秀美奔波於事業和家庭同時,見到兒子林錦峯總日沉迷電玩時,很憂心。於是,她就開始罵孩子,將鍵盤收起,以阻止孩子繼續沉迷電玩。但是,當秀美越罵孩子,孩子越是沉迷。因此,兩母子的相處越來越不好。

曾經沉迷電玩的林錦峯道盡現代年輕人的心聲,他感激母親用愛陪伴他走過,化解親子僵硬的關係。(攝影者:李國強,地點:Tropicana City靜思書軒,日期:2013/03/23)
當孩子忽略功課,甚至曠課,有時兩天只睡一次,秀美很擔心,想盡辦法要救自己的孩子。秀美找了專業的心靈輔導師,讓孩子參與很多的心靈課程,學靜坐等,讓孩子充實心靈。嘗試了多種方法,始終沒有辦法將孩子從電玩的枷鎖中救出來。

就在秀美憂慮之際,她遇見生命中的貴人,將她帶入慈濟。在行善付出與了解慈濟後,秀美漸漸找到拯救孩子的方法。她學習用柔軟的心去愛孩子,關懷與祝福。此外,她也時常鼓勵孩子做對的事,並時常給人信心。每一天,她都寫電郵與孩子溝通,分享她做慈濟的法喜,同時附上慈濟的精神糧食,讓孩子每天一點一滴的吸收佛法。秀美持續不斷的以這種方式來愛孩子,治療是需要時間與耐心。

林錦峯吸收法水,聽媽媽的話,在暑假或空閒時當羽球教練與慈濟志工,並與輔導老師傾訴心中的話。經過了一段時間,林錦峯在媽媽的愛與精神上的支柱,及付出的當下,漸漸地放下態度,走出電玩的枷鎖。

讚賞鼓勵 引導孩子

「有百分之七十的年輕人有接觸電玩。近日,有幾宗因電玩導致的暴斃案。有一位年輕人連續玩電玩二十三個小時,他暴斃在網絡咖啡時,兩手還是打鍵盤與緊握滑鼠的姿勢。」教育工作者兼慈濟教育志工黃鏡維分享他所知的社會現象。

曾擔任大專院校講師的黃鏡維,致力於參與發展改善大專的素質及軟技能而開設的訓練中心,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近十年來,他也為大專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而創辦科技外包公司,提供很多工作機會給年輕人。他更樂於輔助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分享如何與新一代年輕人溝通,成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梁。

教育工作者兼慈濟教育志工黃鏡維鼓勵在場的父母,多鼓勵與讚賞孩子。(攝影者:李國強,地點:Tropicana City靜思書軒,日期:2013/03/23)
黃鏡維表示,沉迷電玩這虛擬的世界,不僅影響孩子的健康,也會讓孩子個性退縮,有暴力傾向。他補充說,適當地接觸電玩,是能提升孩子的智力與知識,學習英文及分析能力。

近兩年來從參加慈濟舉辦的教育活動,探討人生與心靈的課題,黃鏡維發現,孩子的心靈有天堂與地獄。若孩子在遊戲中得到了讚賞與鼓勵,他會猶如身在天堂;而當他回到了現實的世界,經常被罵而得不到溫暖時,他會覺得他身處地獄。因此,讚賞與鼓勵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一句名言:「一句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若孩子做對了,可給予讚賞,若做錯了,也不要一昧地責備,應給予鼓勵。

此外,父母還需要陪伴孩子,多了解網絡的使用方式與孩子的遊戲性質,並釐清孩子網絡成癮的原因。家長可以多獎勵孩子上優質的網站,設定與孩子有共識的限制,並提供孩子選擇性與取代性的活動,如運動或戶外活動,多與人交際等。

黃鏡維奉勸在場的家長們,千萬不要跟孩子有條件性的來往,而要跟孩子有共識。這樣,就比較容易帶領他們走入好的世界。

秀美補充道:「愛孩子所愛,學習放下身段,站在孩子的立場善解他們,給他們尊重,成為孩子的朋友。但也不要讓『愛』變成孩子的負擔,要適時教育他們跌倒後站起來。」

父母體會 愛的力量

陳美娟的兩個孩子都很沉迷於電玩,她不知該如何處理,以致影響了親子關係。她表示,「我罵孩子,直接把電腦關掉,以阻止孩子玩電玩。但是,孩子都會以無聲來抗議我。現在,我希望用愛來感化孩子,讓他們參與慈濟活動,進而走出電玩的世界。」
董秀美放下自己,學習用柔軟的心去愛孩子,常常獻上關懷與祝福,陪伴兒子走出電玩的枷鎖。(攝影者:李國強,地點:Tropicana City靜思書軒,日期:2013/03/23)

「我不會再罵孩子了,這樣與孩子的關係就越來越遙遠。以鼓勵代替責備,用陪伴與讚美孩子。我會多花心思去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過充實的生活,漸漸地離開電玩。」唐秉婉滿懷著希望的分享。

為了拼好事業,沈月甄忽略了孩子,孩子在無人關注下沉迷於電玩。她說,「幸好在我苦惱得不知該怎麼辦時,靜思書軒舉辦了這場講座指引我方法。我這才發覺,原來默默的祝福孩子,以愛、尊重與稱讚來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教導方法。我不會再禁止孩子玩電玩,但會陪伴他。我深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孩子的成長過程,與父母的教導有關。若父母可以放下身段,成為孩子的朋友,多尊重與愛孩子,給予孩子鼓勵與贊賞,則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丘理文 馬來西亞雪蘭莪報導2013/03/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