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慈濟 化解不定時炸彈

2013-09-06   | 李明慧
在同儕王曉娜的接引下,曾㛢菱除了參與人醫會相關活動外,也投入社區參加「法譬如水」讀書會,精進聞法。(攝影者:陳清華 地點:慈濟新加坡分會靜思堂 日期:2012/07/04)
「受不了,早知道我就不來了!」新加坡慈濟人在2012年歲末祝福呈現了「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片段,曾㛢菱也在演繹團隊中,但起初她一臉不屑,神情陰沈,練習時她常會自言自語地說:志工黃嘉慧邊回憶邊說:「很高興今年看到㛢菱居然承擔了妙手(手語)種子,而且樣子也沒那麽可怕了!」

起初只是自我保護 變本加厲成惡口傷人

三十來歲的曾㛢菱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的一個小康家庭,在2001年完成中學教育後順利申請到獎學金,來到新加坡南洋工藝學院就讀護理課程,現在任職於新加坡陳笃生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工作初期,她常被資深的護理人員呼喝,加上離鄉背井和工作性質使然,她的心理壓力不小,又覺得上級常常無理找她的麻煩,非常不開心。

一度與上司、同事們關係鬧僵的曾㛢菱努力調和身色。如今不僅關係得以改善外,更積極與其他人醫會成員在醫院里向同事推動資源回收工作。(攝影者:黃芯樺 地點:新加坡陳篤生醫院 日期:2013/01/29)
有一次,曾㛢菱想請假回鄉替父親慶生,上級一句「你以爲你是誰?」激起她火爆的個性而大聲頂撞:「我是我爸爸的女兒!」這次「造反」,她意外發現「這一招還蠻管用的」,於是她學會自我保護,卻也變得越來越強勢,無形中使她在部門裏慢慢變得令人生畏;曾被上級嫌動作慢的曾㛢菱,也激勵自己做事情一定要快、要好,久而久之她練就了高效率的能力,對下屬的要求也慢慢變得苛刻嚴厲,動輒就不假辭色的責備和鞭策。

在醫院服務的這些年,部門裏無論是誰,只要是碰撞到聲勢奪人的「Anne」(曾㛢菱),誰的日子就不會好過,即便對方是醫生,她也會據理力爭,得理不饒人。有一次,她對著值班醫生說翻臉就翻臉,怒喝「你以爲你是誰,滾開!」還曾經和醫生大起爭執,驚動了醫院上級來調解,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毫不覺得這樣有何不妥,從「伶牙俐齒」進階到「惡口傷人」。

不適應工作環境 成同事眼中不定時炸彈

儘管曾㛢菱渾身是刺,但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無可挑剔。2010年,院方推薦她繼續進修深造,讓她暫時脫離工作,專心讀書;八個月後重回醫院,曾㛢菱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竟被調到外科加護病房(Surgical ICU)工作。

由於病人屬性跟過去截然不同,他們的傷痛深深牽動了曾㛢菱,「你知道嗎,這裏的病人是很痛的!想想,喉嚨裏插著呼吸管,那是多麽痛啊!有些病患因交通意外,臉部已經破碎骨折,還要插管!」

2012年歲末祝福,曾㛢菱參與「法譬如水」經藏演繹片段。經過不停的唱誦和練習,句句經文將她剛強的心慢慢軟化。(攝影者:陳清華 地點:新加坡嘉龍劇院 日期:2013/01/13)
「我真的無法忍受他們的痛,一進病房,常常就會暈眩。」曾㛢菱自覺缺乏工作下去的勇氣,三番四次哭鬧申訴,要求轉換部門,卻沒有得到院方的理解和接受。于是她選擇封閉自己,上班猶如行屍走肉,同事們看在眼裡都為她擔心。

滿腔怨懟的曾㛢菱暗自計劃:「我沒錢解約,但我可以選擇毀約『跑路』!」她心裡盡是想著什麽時候要出擊反抗,甚至打包行李,准備隨時「走人」。當時醫院裏所有認識她的人,都把她當成一個情緒不穩定、仿佛暗藏一顆不定時炸彈的同事。

法譬如水亦如鏡 洗滌習氣結善緣

雖然早在2004年認識慈濟,曾㛢菱也曾參與慈濟人醫會在巴淡島的義診,但善種子並沒發芽。多年後,她才在人醫會成員王曉娜的接引下,重新牽起慈濟因緣。

2012年曾㛢菱應邀參加新加坡歲末祝福「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起初,她只是抱著「凡承諾就要做到」的心態,開始閱讀偈誦文,後來經過不停地唱誦、不停的練習,讓她剛強的心慢慢軟化。「刀杖槍石殺眾生,暴戾橫行傷生靈……」「毒蛇惡口常傷人……」一字一句,在曾㛢菱腦海中化成一幕幕凶神惡煞的畫面,主角竟然是自己!

加入慈濟後的曾㛢菱積極投入人醫會活動。2012年8月,在為獨居長者清理家居時,看著落寞的長者,㛢菱自動自發唱起歌來逗他開心。(攝影者:吳佳翰 地點:新加坡紅山景組屋 日期:2012/08/12)
「我這張嘴,傷了多少人的心?」〈懺悔業障〉一句「身語意業罪萬端,沈淪地獄苦無邊」尤其讓她體會深刻。「是『造惡業』亦或是『結善緣』,都在自己的一念間,如果我這一世不做好,來生來世還會生在人道嗎?如果我不生為人,那就不能再做慈濟,還可能進入畜生道中,任人宰殺!」想到這裏,曾㛢菱就畏懼不已,如果今世再不改變,下輩子可能就會繼續下墮而永遠沈淪苦海中。

曾㛢菱的上司常說她是「刀子口,豆腐心」,對於強勢但工作效率一流的曾㛢菱百般無奈。眼見她在參與慈濟後一天天的改變,上司心裏也感到很安慰,甚至半開玩笑地說:「拜託、拜託,你一定要留在慈濟。」

心開意解後,曾㛢菱也就安住于護理工作。這次新加坡慈濟經藏演繹,她更發心承擔了妙手種子,負責陪伴和教導組員手語。教一遍不會,就教第二遍,她開始嘗試學用柔和的聲色去陪伴。

曾㛢菱有感而發地說:「《水懺》真的是上人送給我的一份大禮,讓我學會接受考驗,學會反省過往的錯誤,了解有錯就要改,不要一直重複犯錯。以前,發生衝突時,我總是先原諒自己,埋怨別人;現在我比較會先反省,是自己哪裏做得不好。對於無數我在言語上曾傷害過的人,我無法一一道歉,唯有用行動證明我誠心的愧疚。」

她臉上有種柔和的堅定。「如今,醫院裏許多人都知道我在做慈濟,我還能不照顧好自己的聲色嗎?」【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明慧 新加坡報導 2013/09/0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